分享

名医李建民:治慢性肾病,把握住这个病机,疗效显著

 中医药方便 2019-11-11

图*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主任李建民教授

在慢性肾脏病的临床中医辨识中,有一类证候容易混淆,即“浮阳”证,其在临床辨证过程中容易与实热、阴虚火热等混淆,导致处方用药效果欠佳。

而李建民教授在临床辨识“浮阳”证的病机上把握精准,处方用药疗效甚佳。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李建民教授临床诊治慢性肾病的医案2则。

花3分钟,和小师妹一起学习临床如何准确辨慢性肾病。

医案一

消渴病肾病并心力衰竭

患者某,男,79岁。

2016年4月22日初诊:

主诉及病史:反复双下肢浮肿5年余,加重伴夜间咳喘1周。患者糖尿病病史30余年,就诊时下肢浮肿,按之如泥,腰以下发凉、怕冷,胸闷、憋气,动则气喘,夜间不能平卧,时有心悸,口干,平素易于上火,口疮,疮面色白疼痛不甚,纳眠一般,夜尿次数多达十余次,大便不干费力费时,3-4天1次;

舌脉:舌胖大,齿痕,散在瘀斑,苔少而水滑,脉沉细而弱、尺部尤甚。

西医辅助检查:

生化:

GLU:6.6mmol/L,BUN:11mmol/L,Scr:157.5mmol/L,UA:534umol/L;BNP:7000ng/mL,

早期肾损伤:ACR>367mg/g。

既往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

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

中医诊断:消渴病肾病。中医辨为脾肾阳虚,虚阳上扰证。

具体处方如下:

熟地黄40g,益智仁20g,白术50g

白芍30g,葶苈子40g

附子(先煎)15g,车前子(包煎)40g

黄连9g,麦冬30g,黄芪50g

砂仁9g,益母草40g

白茅根40g,知母15g

14剂。

以上均为中药颗粒剂,每剂2包,早晚各1包,水冲服,每包200mL左右。

2016年5月5日二诊:

患者小便频数较前缓解,口疮疼痛减轻,胸闷、憋气同前,舌脉同前,

上方黄芪加量60g,加桑白皮20g清热平喘,其清热而不伤气,行水而不伤阴,继服14剂;

另予以李建民教授治疗口腔溃疡外用经验方(生石膏20g,荆芥12g,细辛6g,肉桂6g,黄连3g,颗粒剂捣散或饮片打粉混匀外用,敷于患处)。

2016年5月20日三诊:

患者口疮疮面明显减小,无疼痛,浮肿减轻,夜尿次数明显减少,偶有憋闷不适,大便1-2日1次,初头干,加黄芪至80g,应用大剂量补气药以补气助阳。

患者此后每月至门诊调方1次,经过1年4个月治疗后诸症缓解,体质量下降12kg,自觉一般情况可,西医指标BNP稳定在2000ng/mL以内,Scr在200mmol/L以内波动。

01

按语

该患者老年男性,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加上病程日久,出现肾阳气虚衰,脾正常发挥作用依赖肾阳的温煦推动,故肾阳虚衰必会波及脾阳,导致脾肾阳虚。

这样肾阳虚气化失司则三焦通调水道作用失调,脾阳虚失于运化则水湿不化,导致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见肢体浮肿;

阳气虚衰,小便失于固摄见夜尿频多;

阳虚失于温煦则见肢体发凉、怕冷,且阳虚愈甚则浮肿及怕冷水平面愈往上;

阳气虚衰于下,阴寒内盛,格阳于上,虚阳携水气浮越于上,上泛心肺,则见心悸、气喘;

虚阳上扰咽喉、口舌则见口干,口疮,因并非实火之疮,故无红肿热痛,仅色白溃烂,一般不痛。

舌胖大、齿痕为气虚之象;

散在瘀斑为气虚涉阳,阳气亏虚,气虚运行不畅停滞局部所致。

李建民教授针对阳气虚衰于下且浮肿明显方选真武汤,《伤寒论》经典方剂真武汤此处有着温阳利水之功;

上焦阴伤之口干选取生脉饮以益气生津,针对口疮症状则是加上黄连、知母清虚火;

而对喘而不能平卧之水饮犯肺症状予以葶苈大枣泻肺汤行水祛饮,针对苔水滑及夜尿频多加用了益智仁,其温脾摄唾作用佳,另可加用温肾固摄之覆盆子治疗夜尿频多。

医案二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痹证

患者某,男,58岁。

2017年3月10日初诊:

主诉及病史:四肢感觉异常半年余,患者于北京某三甲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

近期半年出现四肢麻木、如针刺样改变、以下肢为重,见风加重,怕热出汗,汗出为上半身为重,饮食欠佳、睡眠差,小便量少,大便每天1次、出头干、频频如厕不得解。

舌脉:舌体胖厚,舌尖稍红,中有直沟,边有瘀斑,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西医诊断:尿毒症性周围神经损害;

中医诊断:慢性肾衰竭并痹证,辨证为脾肾阳虚、虚阳浮越、虚寒血凝。

具体处方如下:

制附子(先煎)12g,秦艽20g

鹿角胶(烊化)15g,鳖甲(先煎)15g

桂枝20g,熟地黄40g,生白术60g

肉苁蓉30g,防风20g,知母15g

7剂。

以上均为中药颗粒剂,每剂2包,早晚各1包,水冲服,每包200mL左右。

2017年3月18日二诊:

患者下肢麻木感缓解、大便得通,怕热出汗、睡眠等症状好转,予以制附子加量至20g、加白芍20g甘寒养阴,取真武汤附子配白芍之义,药性相济,而制约附子之燥性,7剂继续服用。

2017年3月25日三诊:

继服上方7剂。

2017年4月1日四诊后患者即感肢体麻木症状明显好转,怕热汗出不明显,大便通畅调和,甚是欢喜。

02

按语

该患者老年男性,本身阳气虚衰,加之久病沉珂,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失于阳气推动则气血运行不畅,便会导致肢体麻木,血行不畅,而瘀滞局部则见针刺样改变;

此时大便难解,但并不干,甚至出头干、后续不成形,这是阳气虚大肠传导失去动力导致的;

肾阳虚气化失司,小便不利;

汗出是由于脾肾阳衰、阴寒内盛,格阳于上,浮阳上浮蒸腾津液的表现,故汗出主要见于上半身;

浮阳上扰心神则见失眠。同样的,李建民教授重视舌诊,该患者舌胖厚为气虚之象,边有瘀斑及中有直钩均是阳虚之象,且“阳虚沟”的特点时“如刀背印成”,中间的直钩一般没有分叉

苔白腻是脾阳虚运化无力,水湿内聚的反映。

总结

李建民教授针对肾阳虚衰于下而无下肢浮肿者选方《伤寒杂病论》的天雄散,在这里李建民教授将龙骨用鳖甲替代,下潜之力更佳,亦符合叶天士手法“浮阳已候当以甲类潜之”;

针对阳虚大肠传导失司的大便难选方暖阳汤温阳通便;

予以大剂量熟地填精益髓,取自张景岳“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义,补阳时除了使用温肾助阳之药外,于阴中求阳,必使阳气缓生有源;

防风、秦艽为风药之润剂,平和且通经络之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