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通鉴丨三家分晋多方博弈的智慧 (2)

 曾子倪图书馆 2019-11-14
讲通鉴
谷 园 讲 通 鉴
第二章, 三家分晋多方博弈的智慧
三家分晋 多方博弈的智慧

 2016-01-08期   三家分晋 多方博弈的智慧   2 

上期咱们讲到,时代大不同了。这个时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元,不一定非得看书,其实看一些经典的电影对人生照样会有很多启发。那些得过奥斯卡将的电影,多数都不错。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叫《美丽心灵》,影片是根据真人故事改编的,主人公就是研究博弈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他也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这样的一个人生是非常励志的。这部片子最绝的一点,就是把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的世界给展示出来了,效果很震憾。不过,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就是主人公纳什的讲话常常是直奔主题的,他喜欢一个姑娘,就盯着人家看半天,然后说:我想跟你上床!然后,人家给他一个大嘴巴子。之后,他又喜欢上一个姑娘,还是盯着人家看半天,然后说:我想跟你上床。这一次,这个姑娘嫁给了她。

喜欢直奔主题,可能是高智商低情商的人的一个特点吧,或者是极为重视效率的人的特点。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直奔主题的,没有什么序言和铺垫,开篇用一句话就讲完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划分时代的重要事件: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资治通鉴*周纪一》

就是讲,公元前403年,周烈王册封晋国的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把春秋时期最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成为魏国、赵国、韩国,史称“三家分晋”。

中国历史由此进入战国时代,而且,这三个新的诸侯国,全部跻身“战国七雄”之列,也就是秦、楚、燕、韩、赵、魏、齐,都成为大时代的主角。这也足见之前的晋国是多么强大。除了战国七雄之外,其实当时还有很多国家,比如越国啊,巴国啊,蜀国啊,宋国、中山国、郑国、卫国、鲁国、东周国、西周国,等等,它们都相对弱小,只能当配角,在夹缝中求生存。

司马光之所以由这个事件开篇,是因为,往前的历史,有一部《春秋左传》已经记述得非常完备了,同样是编年体的,而且是儒家的经,经就是当时的读书人都要认真学习的书,所以司马光就没必要再去做重复的编辑整理工作了。可以说,《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就是《春秋左传》的一部续集。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咱们多数人都没读过《春秋左传》啊,上来就读《资治通鉴》是不是费劲呢?这是肯定的啊,要是读书的话,我肯定是建议您读完《尚书》、《左传》、《国语》、《史记》再来读《通鉴》的。听我讲,就不必了,我会把必须交待的问题,都给您穿插进来的。如果大家将来听我讲得还行的话,以后咱再弄个通鉴前传,把前面历史补齐。

对于“三家分晋”,司马光认为,这个事件的性质太恶劣了。于是,他以“臣光曰”开头,发表了一番宏论。“臣光曰”就是,臣司马光认为什么什么,很明显这是对着皇帝讲的。整部《资治通鉴》总共有119处“臣光曰”,都是他的史论。另外,还有很多处,是引述了前代史家的史论。这种史实与史论相结合的写法,也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史记》中就有“太史公曰”嘛。


那么,针对三家分晋,他曰什么呢?

他是这样说的:

   

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资治通鉴*周纪一》

   

大致的意思就是:天下国家要有一套严格的秩序体系,而天子的最大职责就是维护这套由礼、分、名组成的体系。

礼就是纪纲,就是国家的法律和道德体系。

名和分,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在道家的黄老哲学中,也叫做“名实”,或者“名形(刑)”,《道德经》中不是讲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和道,是相提并论的。

儒家的,孔子也讲,为政必先正名,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君主,就得有君主的样子,有其实,有其分,有其权利与义务;是大臣,就得有大臣的样子,有其实,有其分,有其权利与义务。

法家的,《商君书》也很强调“名分”,其中有句话: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商君书·定分》

一只兔子在前面跑,上百人在后面追,就是因为这个兔子名分未定,谁逮着就是谁的;而集市上的兔子,在笼子里放着,谁也不能想乎,因为归谁所有的名分已定。

在“三家分晋”之前,周王朝已经延续600来年,虽然也有攻伐兼并,但整个礼、名、分的体系未曾遭到大的破坏,公、侯、卿、大夫的名分都是很明确的,都各安其位,谁也不能去想超出自己名分之外的事,都没有太过分的野心,天下是基本平衡的。但是,“三家分晋”把这个体系彻底打破了。本来是大夫的人,因为有实力,竟然也可以封侯了。这样就开了一个坏头,从此“天下以智力相雄长”,谁聪明,谁有实力,谁拳头硬就可以争坐老大,于是本来是靠礼、名、分这样的文明来维系的社会,重新回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去了。


司马光引用《易经》坤卦中的名言:

履霜坚冰至。--《易经*坤》

当你的脚踩到了霜时,那么寒冬很快就要来了,你很快就要踩到坚冰了。三家分晋预示着天下大乱的战国局面即将开启,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暴力更迭的大循环。

司马光的这段史论,反映了从孔子、孟子,到董仲舒,一直到宋代以来,中国儒家思想的基本立场,就是要维护以“礼”为核心的国家秩序体系,从而保障国家稳定和发展。

司马光在整个的《资治通鉴》一以贯之的立场也是儒家的,他对道家、佛教都有明确的批判,不过,对于儒家的局限也有深刻的反省。可以说,《资治通鉴》也是一部思想史,这是读通鉴值得关注的。

那么,好好的一个晋国怎么就被三家大夫给瓜分了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家分晋”的前戏有两百多年,从晋文公时,韩、赵、魏这三家就是晋国的大族,另外还有一些家族也很强。这些家族之间互相倾轧争斗,同时不断架空君主,到公元前458年,就剩下了四大家族。除了韩、赵、魏之外,还有更强大的智氏家族,它的宗主被称为智伯。这个智伯本来是想一点点地蚕食韩、赵、魏这三家的地盘,最后却被韩、赵、魏联手消灭了,这是通鉴里第一个精彩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