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佐藤学:​传统社会正在瓦解,教育不能“无动于衷”

 芳草屋845 2019-11-19

校长会 ,作者俞华

佐藤学:传统社会正在瓦解,教育不能“无动于衷”

本文摘自日本教育学者、“学习共同体”构建者佐藤学于11月3日在亚洲教育研究中心成立暨济南历城二中办学60周年成果展上的演讲。

首载自 校长会(ID:xiaozhangclub),原标题《越是大师,讲的越是细节,佐藤学在亚洲教育年会上的发言,请校长们查收》

传统社会正在瓦解,教育不能“无动于衷”

21世纪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教育界需要关注哪些具体的变化?

1. 工业社会转向后工业社会,产业结构出现深刻转变。50年前,日本70%是体力劳动者,现在只有13%的体力劳动者,十年以后是5%。为培养简单劳动力服务的传统教育的风景,出现在150年以前,这30年来,风光不再。

2. 全球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联合国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如今环境越发恶劣,人们要在有限的资源中实现持续发展,这需要地域间的有效合作。因此,世界各国应该培养有国际意识的公民。

3. 人工智能、大数据、AI技术等信息革命正在发生。机器人替代人类工作的情况频频发生,“无人工厂”越来越多,下岗的教师也不在少数。未来,日本49%的工作将被替代。学校应该聚焦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探究力、协同合作能力,因为这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品质。

4. 资本主义产生危机。今年7月,西方媒体发文《资本主义的终结:比看上去更接近终点?》称,资本主义带来了财富和进步,但它有一个弱点,即“资本过剩”,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死于成功”。

据统计,世界上1%的人口占有99%的财富,贫富差距严重。以往通过压榨劳动力增加财富的资本主义运作方式出现了破绽。竞争型社会逐渐向协同合作型过度。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改革也从竞争机制转变为协同机制。

21世纪,需要的是更多的高智能人才,但是中国教育总体还是传统的模式,而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博物馆”。在加拿大、芬兰、法国等国的教室内,已经很少看到黑板和“插秧式”座位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改革更应该关注“默默无闻”的人

世界经合组织(OECD)的报告中提出,教育是对知识型社会的适应(思考、探究的教育),是对多元文化共生社会的适应,是对风险社会的适应,是对成熟的市民社会的适应(市民素质教育、可持续教育)。

可见,传统的教育方法将无法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学生。

面向21世纪的学校,具有的特点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与能力齐头并进,程序性课程向项目性转变,教室是个学习共同体,学校组织需要不断共建等方面。

其中,由佐藤学构建的“学习共同体”的改革系统,包括“愿景”“哲学”和“活动系统”三个方面,这是已经被证实为实际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在中国,这一概念被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反复研究推进,也被广泛应用于北京丰台区第五小学、上海子长学校、重庆华新小学等校,并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学习共同体”的展开是以“倾听”作为核心和媒介的,“倾听”不但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方式,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内涵发展乃至社会生态变革的路径。

学校应该是个开放的空间,倡导民主主义,让师生拥有主人翁意识。杜威说,民主主义是什么?不是准备好嘴巴,而是准备好耳朵。

学校不仅有积极发言的学生,嗓门大会表现的老师,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人。事实上,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往往是那些安静的人,因为思考及探索是静静发生的。我们应该为这些人搭建沟通渠道,营造相互倾听的校园氛围。

没有倾听,校长的训话皆为独白。相互倾听是学校变革的基础,是师生关爱的表现,是促进民主主义的良药。

学习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的旅程

佐藤学:传统社会正在瓦解,教育不能“无动于衷”

年会现场,佐藤学向在座的老师发问:“你们都是参加过高考的人,那么,你还记得多少考试内容呢?”

学习的本质是一段旅程,是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是与新的世界、他人和自我的对话过程。

人类传统的学习方式类似与动物,它们是应激的、模仿的、技能导向的。但如今,人类的学习是关系的构建,模仿的再创造,文化和社会的实践。

这些变化的发生,与其说是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不如说是人类的认知升级。

英国人类学家格雷格里·贝特森(Gregory Basteson)将学习分为第一层次学习和第二层次学习。前者是对知识内容和学习知识方法的学习,后者是学习知识的本质和传统。

很多老师以为把知识点、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学生抄在笔记本上就学会了。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不断探究知识,应用知识,基于自己的理解对知识再建构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