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名高|这样理解《郙阁颂》的线条和章法,对隶书创作有哪些好处

 攸州刀郎 2019-11-28

作者:郭名高


如果将书法结体比作武术招式,那么,《郙阁颂》并非绚丽、夺目一派,其胜处在于力量和气象,属于大朴不雕、大巧若拙的范畴。学习它,需要锤炼好线条,否则,即便形似仇绋再生也没有多大意义。而线质能否得以提升,首重笔法,再视熟练程度即功夫之深浅。

笔法与线条

郭名高|这样理解《郙阁颂》的线条和章法,对隶书创作有哪些好处

金文《大盂鼎〉


《郙阁颂》起收多篆籀法,虽有一些波磔,却钝厚、含蓄,未伤其凝重。事实上,篆籀笔法相对简单,不外乎直线和曲线。在起收方面,强调逆入平出;线条中段,把握好提按关系尤为重要,切忌用笔一滑而过。于此,能否营造恰当的发力点和把握好分寸是其关键。这里还存在一个节奏问题。直线多提按,弧线重绞转。无论提按还是绞转,都需要解决线条中段的质量问题。


临习金文或《石鼓文》对于把握《郙阁颂》一类摩崖石刻的精神至关重要。

郭名高|这样理解《郙阁颂》的线条和章法,对隶书创作有哪些好处

《石鼓文》


当然,这只是笔法的一个方面。在青铜器上铸造,或在碑石上镌刻,即便工匠技艺超群,也会丢失许多东西。而对线条的理解和追求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书法审美和风格。就笔者审美而论,学习汉隶可以从吴昌硕或于右任的作品中去琢磨线条的品质。窃以为,好的线质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厚而能松。厚指线条饱满,有力量感;松指灵动,有阴柔之美。这时,很可能出现一种误区,错将粗重当厚重。正因如此,我们常见一些写手使笔如用刀斧,费尽浑身力气,使线条粗了硬了,却乏弹性,字是僵死的。其症结在于使强用狠,不懂得百炼刚才能绕指柔。也就是说,这部分人在线性和提按关系上尚存在一些理解盲点。

郭名高|这样理解《郙阁颂》的线条和章法,对隶书创作有哪些好处

于右任作品


二、刚而能柔。以于右任这副对联为例,其书虽从魏碑中出,却散尽雕凿之痕,有极强的书写性和刚柔对比关系。


三、苍润得宜。此美虽涉及用墨法,实则受书写节奏、提按、执笔松紧等用笔方式的影响,系线质审美范畴。苍则恣肆,有金石味;润能温雅,多生书卷气。

郭名高|这样理解《郙阁颂》的线条和章法,对隶书创作有哪些好处

吴昌硕书法


认识到这几点,学习《郙阁颂》就有了自己的主体追求。临习之际,除了反复锤炼逆入平出、提按、翻折、松紧、节奏等技法以臻完善外,就是对线性上所表现出来的松紧、虚实、动静、苍润等元素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握。

郭名高|这样理解《郙阁颂》的线条和章法,对隶书创作有哪些好处

《郙阁颂》章法

章 法


笔法影响字法,字法左右布白。《郙阁颂》以中锋为主,弱化主次对比,字形方正且敦厚。如此以来,其章法就避免了穿插揖让,只需从容排布即可。与汉碑《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不同,《郙阁颂》虽有行有列,但字距、行距差距不大,颇为密集。加之线条沉实,结字方正,容易产生拥挤、压迫感,而几处半行所营造出来的虚实错落缓和了此类弊端。当然,仅此还不够。从整体来看,我们会发现《郙阁颂》结字大小相当,字的边框极力朝外撑开。而行文所用汉字有繁简之别,笔画多则空间紧密,笔画少则空间疏朗,这样就出现了疏密变化,从而有效地缓和了堵塞之感。

郭名高|这样理解《郙阁颂》的线条和章法,对隶书创作有哪些好处

颜真卿《颜家庙碑》


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本汉第七》中有这样的认识:“吾尝爱《郙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唯平原章法结体独有遗意。”也就是说,颜真卿楷书在章法、结体上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比如他的代表作《颜家庙碑》,用笔沉实而少粗细对比,结字外紧内松,使主框架内的横画缩小似短点,在线条交界处常留有余白,此乃造虚之手段。正因如此,其章法虽然朴茂,却常有空朗之感。当然,就《郙阁颂》而言,《颜家庙碑》已经有了鲁公的独特见解,他进一步强化了内空和对虚笔的运用。

郭名高|这样理解《郙阁颂》的线条和章法,对隶书创作有哪些好处

颜真卿《颜勤礼碑》

事实上,颜真卿的《颜勤礼碑》也是这样的章法,但在视觉上更为空灵,除了对以上技巧的运用外,他还强调了线条粗细对比。从而使朴茂之美有所变异,至于优劣暂且不议,其思维方式却给了笔者很大的惊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