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中人人知晓的爱情诗篇,理一理背后隐藏的深意

 江山携手 2019-11-29
对于《诗经》,估计很多人对她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一方面自己对于其中的爱情诗篇很是喜欢;另一方面却很少会接触其中绝大多数的内容,因为即便是《国风》,也仍然会有一部分字词极为晦涩难懂,而且现在的中学生所学到其中的诗篇也只占极少的部分。
我也一样,对于《诗经》的热爱无法言表。在读别的书籍的时候,也会在闲暇之余每天翻阅《诗经》,但现在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介绍其中的诗篇。比很多朋友幸运的是,我有数个不同版本的《诗经》,所以总能在眼前看到她。今天就再次介绍其中的诗篇,选择深陷爱河的男女,在诗中透出绵绵情意的诗句,只有1则,你无比熟悉,背后隐藏的深意却可能不太了解。
国风·周南·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作为开篇之作,《关雎》所蕴含的教化意义以及体现国风一贯风格的温柔敦厚、谦恭克制,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篇首的诗句大概所有识字的成年人都知道了,这里选出的2章8句则是全诗最后2章。
因为相思而失眠的男子终于有了机会和喜爱的女孩接近,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于是想尽办法讨她欢心:命人为她弹琴鼓瑟,又为她敲钟打鼓,只为博得红颜一笑,也许他自己都亲自下场参与表演。
这里一个“友”、一个“乐”,将四言诗,不,应该说将《诗经》的炼字功夫初步显现,画面感十足,我们甚至能从这几个字中看出,诗中男子那激动的心情,那模样与我们如今在电影中看到一些骚包的男子,吹着萨克斯,绕着心爱的女孩转圈的场面如出一辙。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场景,在3000年前发生,很显然男子是贵族士大夫出身,所以才会有了这样的表现机会;并且,采摘荇菜其实在当时也应当是属于贵族女子的行为,与那些采摘芣苢、采葛采艾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这里透露出了一点:这是门当户对的爱情。
当然并不是说《诗经》里只提倡这样的贵族爱情,一切等级限制与障碍阻挡不了真正的爱情,不过这一点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只说这样的作品安排是有着深意的:还是要回到孔夫子对于《诗经》的期望,说到底,还是“思无邪”。
孔子是坚定拥护周初礼制的,所以他当然要代表贵族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因此,这样的一位贵族年轻男子,为爱失眠,辗转反侧,最终与女子接近时虽有绵绵情意,也只不过是为她演奏乐器,但可以想象的是男子终将获得女子的爱情。
因此,在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正是贵族士大夫阶层的温和,以及即便面对汹涌而来的爱情也同样保持着可贵的克制。这样的表现,意味着孔子与西周王室曾经的采诗制度出发点一样,所有的诗篇都要来自于民间,最后经过艺术加工后再次回到民间,让人们对于这一部诗教典范感觉更为亲切。
虽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于《诗经》的叙述有错讹,同时,即使当时“诗三千余篇”可能也有夸张,但在编入《诗经》前,总体的诗歌篇目是绝对超过上千篇的规模的;司马迁说孔子是《诗经》的删定者,我们知道的是此说没有一点根据,但至少孔子自己说“…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也就是说整理工作夫子可没少做。
这样的话,即便此前《诗经》已经成型,但孔子的这番整理工作一定是为他从事教育工作所准备的。孔子的政治礼制主张无法得到诸侯认同,但他的教育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我想,若非如此,他又如何能在经历可算是失败的十数年羁旅生涯,在世之时还能被人们称为“天纵之圣”?
因此,我们可以理清这样一条脉络,将这首诗背后所隐藏的深意较为清晰地展现出来:对于周初礼制无比向往的孔子,所有的政治主张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法得到各个诸侯的认同,于是在晚年回到鲁国后,一心想通过教育来实施教化,这一系列教材中就有《诗经》,为了让周初礼教重放光芒,他精心将这些诗篇作了编排。
这些编排中,《国风》系的《周南》与《召南》是重中之重,《关雎》则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必须镶嵌在最显眼的地方。于是,《诗经》的排序成为今天的样子。本来不具备任何属性的《诗经》,终于成为儒家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其中《关雎》更是体现贵族士大夫温和、克制最为典型的作品,自然毫无疑问被推为开篇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