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望面色

 康泰wjr图书馆 2019-11-30

1.面色淡黄而虚浮的常见原因是

A.阳气不足
B.脾虚湿盛
C.寒湿困脾
D.气血亏虚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失神表现的是
A.两目晦暗
B.神识不清
C.精神萎靡
D.颧红如妆

答案:BD

细目二 望面色
 

1

要点一

常色与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一) 常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
常色指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表示人体精神气血津液充盈。我国正常人的面色应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是有神气、有胃气的表现。所谓有神气,即光明润泽;所谓有胃气,即隐约微黄,含蓄不露。由于时间、气候、环境等变化,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
 
1. 主色   主色为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于个体特征,终生基本不变。但由于种族、禀赋的原因,主色也有偏白、偏黑、偏红、偏黄、偏青的差异。

2. 客色   客色是指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昼夜、阴晴气候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异,而微有相应变化的面色。如春应稍青,夏应稍红,长夏应稍黄,秋应稍白,冬应稍黑等。

主色和客色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此外,如饮酒、跑路、七情等一时的影响,或因职业、工作关系少见阳光,或久经日晒,以及风土、种族等而有所变化,也不是病色,诊断时必须注意。
 
(二) 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
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病色是以晦暗(即面部皮肤枯槁发暗而无光泽)、暴露(即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显露于外)为特点。一般情况下,面部颜色显露程度与光泽的有无,受疾病轻重等不同情况的直接影响。

一般而言,新病、轻病、阳证,面色多显露但尚有光泽;久病、重病、阴证,面色则多暴露而晦暗。观察病色的关键在于分辨面色的善、恶。
 
1. 善色善色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说明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其病易治,预后较好。

2. 恶色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说明病变深重,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其病难治,预后较差。

2

要点二


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病色大致可分为赤、白、黄、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

(一) 赤色
全果(正)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主治热病。
(1) 满而通红者,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火热炽盛的实热证。
(2) 两颧洲红者,多属阴虚阳亢的虚热证。
(3)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颛烦部嫩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敞阳证。是脏腑精气衰竭殆尽,阴阳虚极,阴不效阳,虚阳浮越所致,属病重。
 
(二) 白色
白色主虚证(包括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
(1) 面色淡白无华,舌、唇色淡者,多属血康证或失血证。
(2) 而色恍白者,多属阳虚证;面色晚白而虚浮者,多属阳虚水泛。
(3) 面色苍白(白中透青)者,多属阳气暴脱之亡阳证;或阴寒凝滞,血行不畅之实寒证;或大失血之人。
 
(三) 黄色
黄色主虚证、湿证。
(1) 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萎黄”。常见于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者.
(2) 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
(3) 若面目一身俱黄,称为“黄痘”。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之故;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之故。
 
(四) 青色
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和惊风。
(1) 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
(2) 突然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多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之象。
(3) 久病面色与口唇青紫,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
(4) 面色青黄(苍黄),多见于肝郁脾虚。
(5)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者,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
 
(五) 黑色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剧痛。
(1) 面黑暗淡者,多属肾阳虚。
(2) 面黑干焦者,多属肾阴虚。
(3) 眼眶周围色黑者,多属肾虚水饮或寒倪带下。
(4)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由瘀血日久所致。
 

3

要点三


面部色诊的意义
 
(一) 判断气血的盛衰面部是观察人体气血变化的窗口,体内气血的盛衰在面部反映最及时而明显。例如,面色红润光泽,为气血充盛;面色淡白无华,为气血不足;面色晦暗青紫,多属气血瘀滞等。

(二) 识别病邪的性质机体感受不同病邪,会引起体内不同的病理变化,反映在面部就会出现不同的色泽改变。如面部色赤多为热邪,色白多为寒邪,色青紫多为气滞血瘀,面目色黄鲜明为湿热熏蒸等。

(三) 确定疾病的部位
1. 按照五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诊察
青为肝色,未为心色,白为肺色,黄为脾色,黑为肾色。正常情况下,五色隐约见于皮肤光泽之间,含蓄而不外露。一旦脏腑有病,其病色则可明显暴露于外,称为真脏之色外露。故观察不同的面色变化,有助于判断不同的脏腑病位。

2. 按照颜面的脏腑分部位诊察
(1) 《灵枢 · 五色》划分法先将面部划分为不同的部位并给予命名,如前额——庭、颜,眉间——阙,鼻——明堂,颊侧——藩,耳门——蔽,等;然后规定脏腑在面部的分属,庭候首面,阙上候咽喉,阙中(印堂)候肺,阙下(下极、山根)候心,下极之下(年寿)候肝,肝部左右候胆,肝下(鼻端、准头、面王)候脾,方上(即鼻翼)候胃,中央(颧下)候大肠,挟大肠(颊部下方)候肾,面王以上(即鼻端两旁上方)候小肠,面王以下(即人中部位)候膀胱、胞宫。

(2) 《素问 · 刺热》划分法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额候心,鼻候脾,颏候肾。当脏腑有病时,可在面部对应的区域出现色洋的改变,观察而部不同区域的色泽变化,有助干判断病变的具体脏腑定位。

(四)预测疾病的轻重与转归色属阴主血,常反映血液的盈亏与运行情况泽属阳主气,常反映脏腑精气和津液的盛强。不论何色,凡无光泽,均属病重,预后较差。
 

编辑:泽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