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热下寒,打通中焦的4个方法,第四种最为重要却总是用错

 爱中医2 2019-12-02

上热下寒,打通中焦的4个方法,第四种最为重要却总是用错


 

大国医说

9月23日

很多人身体会出现一些矛盾的症候,上热下寒是其中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上部火热,而下部阴寒的寒热错杂的证候特点。


上热下寒不只是包括几个简单的症状,其中上热的表现很多,比如脾气暴燥、咽干口燥、口腔溃疡、眼睛干涩、牙龈出血、长痘、胸中烦热,心烦多梦等;而下寒的症状包括下肢冰凉、腰腿酸软、性功能下降、尿频、大便稀溏、女性痛经等。


以上这些症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出现,当出现上面两组症状的兼杂,程度有不同而已,大体都可以称之为“上热下寒”。




很多人不明所以,见到上火的症状,就开始使用清热降火药,而见到下寒的症状,就开始盲目使用温补药,这样导致的结果,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就是清热药可能加重下寒的证候,而温补药可能加重上火的证候,这样就颇为棘手,很多医生也为此头痛不已。


本来热往上走,寒往下走,是大自然的规律,但是正常的人体并不会出现寒热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就有赖于体内的气血和中焦的运转,使得寒热调和。


脾胃是人体的中枢,脾主升清,胃主降浊,靠着脾胃中焦的枢纽升降作用,能够使得本来积聚在上的火气下行,也能够促使下焦的阴寒消散。



所以中医在解决上热下寒的时候主旨思想在于打通中焦,使身体恢复自身调节寒热的功能。我们从这个主旨思想来看下上热下寒的不同表症的解决办法。


上热下寒挟湿痰郁结


表现: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治则: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上热下寒挟脾胃虚弱


表现: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狐惑病。


治则: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主方:甘草泻心汤加减


上热下寒挟畏寒


表现:伤寒汗后,胃阳虚弱,水饮内停,心下痞硬, 肠鸣下利;妊娠恶阻,噤口痢。现用于 胃下垂 、 胃扩张 、 慢性胃炎 等属胃阳虚弱,水饮内停者。


治则:和胃消痞,散结除水


主方:生姜泻心汤加减




上热下寒挟阳虚于外


表现:阳虚热结,心下痞闷,恶寒汗出,脉沉者。上汗出而心烦,腰以下无汗而发凉。伴遗精,阴部发冷,大便稀溏,舌质暗红,脉沉滑。


此症难点在于:寒热错杂,热为真热,寒亦是真寒。


一般来说,上焦郁热极容易导致下寒,这是因为人体内的阴阳是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在上的阳气被郁而不能下达,则必然导致下焦的阳气不足而生内寒。


阳盛则热,阳虚则寒,从表面看来,这是一种不相协调的矛盾对立,为什么阳虚能与热邪同存于一体之中?如果从上下水火阴阳既济系统来看,中焦气机不能斡旋于上下,固然能产生上热下寒的格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段话为我们理解邪气与阳气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治则: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主方:附子泻心汤加减




很多人也用滋腻清热之类的方法来改善上热下寒,却有碍脾胃,损伤脾阳,对病情长远不利,很多人使用滋阴降火,越滋阴越上火,也是上面的道理,这也就说明上热下寒病机并不是阴虚火旺那么简单,完全是两回事情,所以详细辩证才是改善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