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 彭炳夔:也谈刘禹锡竹枝词的写作地点和时间

 天山一剑图书馆 2019-12-03

也谈刘禹锡竹枝词的写作地点和时间 夔州竹枝歌舞是奉节县已申报国家级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是一种由竹枝歌和舞蹈合一的民间表演形式。唐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在奉节看到竹枝歌舞,由衷喜爱,于是对竹枝歌进行改造,按照其曲调创制新词,作《竹枝词九首》和《竹枝词二首》。他在《竹枝词九首引》中写道:“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指出见到“联歌竹枝”的地点是“建平”。新《巫山县志》载:“唐长庆二年(822年)正月,诗人刘禹锡自夔州来县,见县人联歌《竹枝》,遂作《竹枝词》九首。” 由于奉节是夔州的治所,县城附郭于州城,而且夔州从唐武德二年(619年)改信州建置直到民国2年(1913年)才撤销,历时1284年,故古往今来,人们都习惯地称奉节为夔州。新《巫山县志》就是这么称呼的。引文中“自夔州来县”,即是说从奉节来到巫山县。引文接着说刘禹锡见巫山县“里中儿联歌竹枝”,紧接着就作了《竹枝词》九首。它把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引》中的“建平”当作巫山县,因而出现了地理的错位。

    刘禹锡所说的“建平”是指巫山吗?他的《竹枝词》是在巫山写的吗?回答是否定的。他的《竹枝词》中有七处直接写了奉节的景物,显然不是在巫山写的,而是在夔州的治所——奉节写的。

    认为刘禹锡的《竹枝词》是在巫山县写的这种错误的观点,源于对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引》中的“建平”的不正确的理解。正确的解释是“建平”指夔州或泛指夔州。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复旦大学教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竹枝词》的解题,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竹枝词》的注释,对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引》中的“建平”就分别是这样解释的。建平的历史不长,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年)以巫县为郡治置建平郡,至隋开皇三年(583年)罢建平郡,改巫县为巫山县,历时323年。罢郡时间和刘禹锡任夔州刺史的时间相距239年。上述两书对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引》中的“建平”的解释是清清楚楚的,刘禹锡是用古“建平郡”指代当时的夔州。不能因为巫山县曾是古建平郡的郡治和今仍有建平乡,就牵强附会地把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引》中的“建平”说成是巫山县。

用古地名指代现地名,这是唐人作诗的一种习惯。如李白的《江上寄巴东故人》称夔州为巴东,是因为夔州曾为巴东郡。这个巴东不是指巴东县,而是指夔州。刘禹锡在夔州写的《始至云安寄兵部韩侍郎中书白舍人二公近曾远守故有属焉》称夔州为云安,是因为夔州曾为云安郡。这个云安不是指云安县,而是指夔州。他在《竹枝词九首引》中用“建平”指代夔州,是因为古建平郡是夔州府辖区内的一个古郡。这个“建平”不是指巫山,而是指夔州。《引》中所说“余来建平”,就是“我来夔州”的意思。

    刘禹锡《竹枝词》两组十一首诗自身包含的内容就告诉人们,它们的写作地点是在夔州的治所奉节。

    从结构上看,刘禹锡《竹枝词》两组十一首是一个整体。《竹枝词九首》其一“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竹枝词二首》其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萝”,前者是说自己是北方人,登上白帝城头唱竹枝歌容易牵动思乡之情,后者是说自己将要归去,并且要把竹枝歌帶到北方去改编成纥那曲让歌伎们演唱。前呼后应,加上多处奉节地名的连缀和某些诗中呈现出来的意境,把十一首诗连成了一个整体。

   “惟有九歌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刘禹锡在这首《别夔州官吏》诗中称自己的《竹枝词》为九歌,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竹枝词》两组十一首是一个整体。刘在《竹枝词九首引》中说: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其意是说,他是有意模仿屈原《九歌》写“竹枝词九篇”的。《竹枝词》十一首,刚好与《九歌》十一章相同。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有意为之。

一般来说,组诗的第一首都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既然是一个整体,《竹枝词九首》其一是总摄两组十一首的。“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白帝城、白盐山两个夔州的大地标组成了十一首诗总的大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中,十一首有五首直接写了奉节(夔州)的地名:其一有“白帝城”和“白盐山”;其三有“瀼西春水”。这个瀼西是指西瀼水,即今之梅溪河;其五有“昭君坊”和“永安宫”;其六有“滟滪堆”;其七有“瞿塘”,这些都是奉节(夔州)的地名。还有其八“巫峡苍苍烟雨时,青猿啼在最高枝”是间接写奉节(夔州)的地名。唐人写诗惯以巫山、巫峡指代三峡,或特指夔州的瞿塘峡,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诗中白帝城的背景是巫山、巫峡,杜甫用“巫山巫峡”代称瞿塘峡山、瞿塘峡水(《夔州诗全集》简锦松注)。刘禹锡在此诗中正是用“巫峡”代称瞿塘峡。《竹枝词九首》的其二、其四、其九,《竹枝词二首》的 其一、其二,共五首没有地名,但也是在奉节(夔州)写的,而不是在巫山写的。《竹枝词九首》其二的“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其四的“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其九的“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竹枝词二首》其一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楚水巴山江雨多”,这些都是奉节(夔州)常见之景。在“白帝城、白盐山”大背景下,这五首诗写的是奉节(夔州)的风物是明确的,无需每首都写出地名来。如果每首都写出地名来,岂不罗嗦。

刘禹锡《竹枝词》两组十一首每首诗都可独立成篇,但《竹枝词九首》的其一、其三,《竹枝词二首》的其一,这三首诗意思连贯,构成一个完整的画卷和意境。从“白帝城头”“白盐山下”,到“瀼西春水”“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再到“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镜头一步一步拉近,远、中、近三个镜头组接成一幅奉节(夔州)优美、生动的风情画卷。虽然组诗是按写作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次的,这三首诗没有按上述顺序辑在一起,但思路是贯通的,意境是完整的。

    这三首诗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韵相同,都是用的平水韵八庚韵,与其他各首不相同。这很可能是作者有意用韵把它们连缀在一起。二是“唱”,就是都写了唱竹枝歌。“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观者歌于城头,行者歌于路途,恋者歌于江上,在奉节(夔州)到处都能听到竹枝歌声,生动地反映了奉节盛行竹枝歌舞、老百姓喜爱竹枝歌舞的风俗习惯。陆游《将赴官夔府书怀》诗中描写夔州“通衢舞竹枝,谯门对山烧(shào)”,正是本此。三是描写杨柳特别多、特别好。“瀼西春水”“桥东桥西好杨柳”是春天写的,是写“瀼西”“好杨柳”春天的景象。“杨柳青青江水平”则写于夏天,此时长江涨水,江水倒灌进瀼西,形成开阔、平静的水面。“杨柳青青江水平”是“瀼西”“好杨柳”夏天的景象。奉节杨柳又多又好,除“瀼西”的“好杨柳”外,据《奉节县地名录》载,全县以杨柳命名的地方有23处之多,其中叫“杨柳坪”的有4处,即原公平区红土公社青树大队杨柳坪,原朱衣区万胜公社魏家大队杨柳坪、黄井公社杏花大队杨柳坪,原安坪区合营公社合营大队杨柳坪。另外还有杨柳池、杨柳塝、杨柳槽、杨柳塆、杨柳林、杨柳树、杨柳坝、杨柳沱、杨柳淌、杨柳铺等19处。据《巫山县地名录》载,巫山县以杨柳命名的地方仅有8处,其中叫“杨柳坪”的有4处,即原秀峰区建平公社建平大队杨柳坪、上杨柳坪,柳坪大队下杨柳坪(位于杨柳坪东下方)、下杨柳坪(位于杨柳坪西下方)。另外还有杨柳池、杨柳井、杨柳淌4处。两相比较,奉节的杨柳地名比巫山的杨柳地名多15处,巫山有4个杨柳坪,奉节也有4个杨柳坪,因此,既不能把《竹枝词九首》全部搬到巫山去,也不能因巫山有杨柳坪地名就把“杨柳青青江水平”一首单独搬到巫山去。无论是从白帝城、白盐山的大背景看,还是从广泛分布于桥东桥西的好杨柳看,还是从奉节的杨柳地名比巫山多得多且也有杨柳坪来看,“杨柳青青江水平”这首就是在奉节写的。夔州竹枝歌是夔州三峡地区广为流行的一种民歌,所以,刘禹锡在《竹枝词二首》其二中说:“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巫山也不例外。但刘禹锡看到“里中儿联歌竹枝”并作《竹枝词》两组十一首的地点,明显地不是在巫山,而是在奉节(夔州)。

刘禹锡长庆二年(822年)至长庆四年(824年)任夔州刺史。他在长庆二年正月五日给唐穆宗写的《夔州谢上表》中云:“臣即以今月二日到任上讫。”这与《竹枝词九首引》所载“余来建平”的时间“岁正月”相吻合。在夔州治所奉节的新年大节里,刘禹锡看到了热闹的“联歌竹枝”的节庆活动(也可能具有欢迎新刺史的动机),后来就陆续写了《竹枝词》两组十一首。刘禹锡初到夔州,交接,应酬,熟悉情况,诸事繁忙,加上新年大节,在正月间不可能到巫山县去,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倒是巫山的县宰应该到夔州来拜见新任刺史大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新年大节里,刘禹锡登白帝城头,只见群山环绕,不见故乡洛阳,不免有“北人莫上动乡情”(《竹枝词九首》其一)的感慨。其一“白帝城头春草生”这首当是初到夔州任上的春天所写。其二“山桃红花满上头”,其三“瀼西春水縠纹生”,其四“日出三竿春雾消”,其五“家家春酒满银杯”,其九“山上层层桃李花”等五首都写有春景,当是春天所作,但不能确定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期间的哪一年春天写的。《竹枝词二首》其二“今朝北客思归去”可能是长庆四年秋将要离任时所写。有刘禹锡的《别夔州官吏》诗句“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为证。《竹枝词九首》的其六、其七没有季节特征,不知写于何时。总起来说,刘禹锡《竹枝词》两组十一首不是一时所写,而是经过几年的创作实践和积累辑成的。

 

附:

                        竹枝词九首

                                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其五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其六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其八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竹枝词二首

                                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