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观察丨长兴:“村务e点通”让村民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

 大道通天下1 2019-12-05

今年,长兴县在湖州市首创推出“村务e点通”,作为村务实时监督平台,平台公开县、镇、村三级举报平台的联系电话、举报方式等信息,鼓励群众参与到村里基层治理和清廉工作监督上来,将日常监督延伸到农村基层“末梢”,让村级事务在阳光下“亮晒”。

“公开栏”“举报箱”

搬到了家门口

“村务e点通”的开发起源于李家巷广福桥村,就在去年,广福桥村还是一个让人头痛的“复杂村”。“因为管理混乱,村书记和主任相继被免职,村级事务运行无序,群众对村集体‘三资’管理极不信任,干群关系十分紧张,导致信访举报不断。”李家巷镇纪委书记钱永权介绍,前几年广福桥村有一块地被征用,赔偿的金额不在少数,可在分配的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虽然相关的村民都领到了钱,但是群众疑虑很深,认为村里一定有“猫腻”。

基层观察丨长兴:“村务e点通”让村民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

因此,钱永权决定对广福桥村来一次“大起底”,他对该村所有的党员户和部分村民进行了走访。“其实村里一直有村务公开栏,每个月都在定期更新,但经过走访发现70%以上的受访村民基本没有关注村务公开栏,剩余30%的受访村民虽然有关注村务公开,但大部分内容却看不懂。”

是什么导致村民不愿看、看不懂?据受访群众介绍,村务公开栏大多设置在村委会办公场所,专程去看很不方便,在公开栏前看的时间久了,怕村干部对自己有意见,而且公开内容以财务报表为主,没有一定会计功底的人只能看“热闹”。这种群众不愿看、看不懂的公开模式,实则已经引起了群众的不信任。

在经过全面调研后,县纪委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督促指导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村务公开流于形式等问题进行整改。不久之后,“村务e点通”率先在李家巷镇试点。只见“二维码”贴到了每一户村民家门口,相当于把“公开栏”和“举报箱”装进了家家户户。除了方便,还要易懂。平台除了将传统的纸质公开转变为线上公开之外,还按照“只要会用手机就能看懂”的标准,把原来的各类报表变成了“流水账”,村级财务每一笔支出的时间、去向、用途、金额、经手人等信息全部一目了然。

村民成了监督“探头”

“沉渎港村的河道清淤工程只搞了那么一小段,怎么公示出来有这么多工程款?里面肯定有猫腻,你们管不管?”日前,看着手机屏幕上“村务e点通”后台的群众留言,太湖街道纪工委负责人立即回复:“管!请你讲一下具体情况……”

随后,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太湖街道纪工委查清了事实:沉渎港村党总支书记卢某某等人通过虚增工程量的方式,套取河道清淤工程款3.468万元,用于支付吃喝费用。最终,卢某某等4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这是“村务e点通”上线以来,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和清廉工作监督中的一个缩影。平台以“三务”公开为载体,对村干部和村级事务进行实时监督。“为了让每一位村民都成为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的‘探头’,平台公开县、镇、村三级举报平台的联系电话、举报方式等信息。”钱永权介绍,以工程建设为例,如果群众发现公布出来的工程项目实际并不存在,觉得是套取资金,他可以在后台选择实名或者匿名留言,也可以直接拨打举报电话举报,形成了群众监督的震慑,督促村里按照规矩来办事。

基层观察丨长兴:“村务e点通”让村民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

据悉,每个村、乡镇(街道)都有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后台,实时查看后台留言,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答疑解惑。“现在村里的老人也都会使用智能手机了,收集民意民情非常方便,互动性也强,老百姓提出问题后村干部可以直接解决。今年1月至10月,全镇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近30%,‘12345’政府热线投诉也下降了15%。”

村民参与互动率超过90%

“自从‘村务e点通’上线后,村里大事小情我都能通过手机了解得一清二楚,对村干部办事也更加信任了。”青草坞村村民郑思华说,除了能了解清楚村里的财务开支,遇到相关问题也能随时在后台留言提问。

基层观察丨长兴:“村务e点通”让村民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

今年9月,在经过半年的试运行后,“村务e点通”正式在全县推广。为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长兴县对平台运作的责任也进行了明确划分:各村负责录入、更新公开的具体内容,乡镇“三资”中心负责审核公开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县农业农村局、民政局负责开展线上巡查等。

据统计,自“村务e点通”平台开通以来,全县共公开信息5万余条,涉及村级资金2.8亿元,村民参与互动率超过90%,已累计收到反馈问题630件次,纠正各类问题80多个,追责党员干部23人次。看着逐笔逐条公开的村务,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村务e点通’平台的开通,让每一位村民都参与到基层治理监督中,基层干部遵规守纪的意识明显增强,相关职能部门履责也更加到位,实现了基层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融合。”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专家点评

农村小微权力的腐败及其监督问题,一直是我国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2010年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但在实践中,村监委会存在熟人社会干扰、人员素质不齐、经费保障不足、履职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如今,长兴的村民只需扫一扫家门口的二维码,便可进入“村务e点通”系统,了解该村的村级工程、农民建房、失地保险等热点事务,并可以通过举报投诉、群众互动版块,进行举报、投诉、曝光、点评、事务咨询或办理。这就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位村民都成了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真监督的“探头”,给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涂上了“防腐剂”,从而推动了清廉乡村建设的落地生根。

(浙江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金群)

基层观察丨长兴:“村务e点通”让村民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

破除村务公开中的形式主义

释放群众监督能动性

长兴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沈月强

就制度而言,村务公开是群众介入监督的有效载体,本意是将群众关心、担心的问题亮出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把小微权力运行晒在阳光之下。可是从近年查处的有关案件来看,传统的公开模式并没有很好发挥作用,个别地方甚至陷入了老百姓“不想看、不敢看、不会看”的尴尬局面。

“村务e点通”的切口很小,借助信息手段实现了相关信息的“一对一”推送,最大程度方便了群众参与监督。“二维码”贴到每一位村民家门口,将“报表式”公开转变为“明细式”公开等做法,有效破除了村务公开中的形式主义,赢得了群众信任。同时,群众可以在平台上对村里的大小事发表看法、提出意见,消弭了群众与村社干部的距离。经过方便易懂的村务公开、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群众自治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也愈发高涨。

村干部无疑是村里的“能人”,如何让“能人”守规矩对基层政治生态至关重要。对村社干部来说,“村务e点通”的推行无疑是增加了约束,这样的约束不仅体现在村务的规范,更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之中,比如,我们每个村在年底都会召开户主大会,由村社干部向群众述职,现在借助“村务e点通”,就可以让群众在网上对村社干部进行点评打分;再比如,“村务e点通”可以在每个村的界面设置“村官红黑榜”,把村干部干了哪些“好事”与“坏事”都亮出来给群众看看。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丰富“村务e点通”的内涵与外延,打通与基层治理、公共资源、党员管理、农村三资监管等相关平台的数据接口,把村级事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部纳入其中,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廉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