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惊_《四圣心源》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9-12-06

发于心而交于肾,

则神清而不摇。


神不交精,是生惊悸,

其原由于,胆胃之不降。


乙木上行,而生君火,

甲木下行,而化相火。

升则为君而降则为相,

虽异体而殊名,

实一本而同原也。


相火之降,赖乎胃土,

胃气右转,阳随土蛰,


相火下根,

是以胆壮而神谧。


相火即君火之佐,

相火下秘,

则君火根深,而不飞动,

是以心定而神安。


胃土不降,相火失根,

虚浮惊怯,神宇不宁。


缘君相同气,

臣败而君危,

故魂摇而神荡也。


阳神秘藏,则甘寝而善记,

阳泄而不藏,故善忘而不寐也。


胃土之不降,

由于脾土之湿。


足阳明

化气于燥金,

性清降而收敛,

金收而水藏之,

故阳蛰于坎府。

湿则胃土上郁,

收令不行,

故火泄而阳飞也。


火炎于上,

肾水沉寒,

阴凝气结,

久而弥坚,

历年增长,

状如怀子,

是谓奔豚。


奔豚者,

肾肝之阴气聚而不散者也。


水寒木枯,

郁而生风,

摇撼不已,

则心下悸动。


悸见脐下,

则根本振摇,

奔豚发矣。


奔豚上腾,

侮土陵心,

发作欲死,

最为剧证。


数年之后,

渐而火败土崩,

则人死矣。


大凡脾肾寒湿,

无不有惊悸之证。


惊悸不愈,

必生奔豚积块。


此皆中气亏损,

阴盛阳虚之病也。


庸工不解,

以为心血不足,

乃以归脾、补心之方,

清凉滋润,助阴伐阳,

百不一生,最可伤也。


少阳相火,

其性甚烈,

而惊悸之家,

则阳败而火熄,

非少阳之旺也。


其相火极旺,

如小建中、炙甘草两证,

乃少阳伤寒,将传阳明,

故以芍药生地

泻胆胃之燥热,

内伤中,此证颇少也。


金鼎汤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龙骨二钱 牡蛎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茯苓 甘草 桂枝 ,半夏 白芍 龙骨 牡蛎


惊悸之证,

土湿胃逆,

相火不藏,

应用茯苓去湿,

半夏降胃,

桂枝达肝,

芍药敛胆,

龙骨牡蛎

藏精聚神,以蛰阳根。


阳降根深,

则魂谧神安,惊悸不作矣。


其上热者,倍芍药以清胆火。

下寒者,加附子温肾水。


若病重年深,

奔豚凝结,

少腹气块,

坚硬澌寒,

此阴邪已盛。


缓用附子

燥土去湿,

调其脾胃,

后以温燥之药,

熬膏贴之。


详具奔豚证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