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当我们在说“自律”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呢? 是每天起床后一杯温开水?还是睡前打卡背单词? 是冲着目标有效“自虐”几个月?还是从生活小事做起细水长流? 关于自律生活的养成之路,每个人的方法不尽相同。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些豆友的“自律心得”,希望能唤起你的斗志,2019还剩4个月不到,一切还来得及。 * 本文整理自豆瓣话题#自律生活的养成之路# 一、如果人生想要轻松,躺着就完了,其他都累 @徐慢猫 总有人好奇我每天独处,大段的时间都用来干嘛。今天想分享一下,我写写画画的几个小本,每天都在记录什么:
我有一个小本本,每天记录饮食,这件事坚持好久了,一开始是为了减脂,觉得每天“郑重其事写下来”,多少能督促自己少吃点。后来就成为习惯了。
这个讲过好多次了。每天都要写下几条“自己今天做得很好的事”,来鼓励自己。 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没关系。没有人每天都有大事发生,“质变”来源于细微的“量变”。
前几天看到的书上讲:每天都工作的人,没有时间赚钱。 我认为,对于想要实现的财务目标,无论是理财还是业务拓展,每天都需要花费时间来思考。 浑浑噩噩的上班下班,不做其他思考,即使机会来到眼前也看不到。
即使手机备忘录非常方便,仍旧习惯用纸质来记录每天的计划。 白纸黑字写下来,就觉得必须要执行,更有仪式感一点。 朋友问我,你这样不累吗? 讲真,无论是工作,学习,穿衣,化妆,这两年我越来越懒得回答诸如“累不累”这种问题。 不累谢谢,如果人生只想轻松,躺着就完了,其他都累。 二、你想什么,比你怎么去做更重要 @九月麦地Wheat 说下我认识的几个比较自律的人吧,其实他们都不觉得自己有多自律。 朋友m,早年北漂,30岁以后回老家做厨子。 后来自己开了个小餐馆,养着2个娃,3条狗。 每天坚持跑步,坚持读书,每周写点小文章。 公众号上随便写了一篇文章被伯乐发现了,改编成了剧本,该剧本在某大赛获奖了,卖了20w。 现在m是个编剧了,还是每天跑步、读书、写作……对他来说这就是日常生活。 对了,那个餐馆还开着,他说自己喜欢做菜。 朋友q,跟他认识时间比较长,热衷各种考试。 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他们市做公务员,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公务员。 去年通过了司法考试,还想考cpa。 他有个外号叫“字篓”,每天都写文章,每天都看书,坚持多年,雷打不动。 现在是瞅着内容红利在各种平台写,每月能拿到3w。 据说他有次把某个平台写倒闭了,因为稿酬都发给他一个人了。 最后,我。前两年是坚持跑步,半年跑了1742km,掉肉21斤;坚持看书,一月最高看过22本,一本书能写出稿费3k的稿子。 现在嘛,去年开始下班后做副业。 主要渠道集中在写稿,做运营,做排版。 有的时候工作下班后真的好累好累好累。 但是,坚持下班后19~24点做副业8个月,我收入激增了十倍。 成功辞职转行了,从一个财务主管,变成了自由职业,还搞了一个工作室,开始团队合作啦。 其实,自律生活的关键是,你自律起来干嘛?你的目的是什么? 你想做什么,比你怎么去做更重要。 没有目的的自律,你天天跑步,天天看书,还是不行啊。 三、自律首先是从合理安排时间开始的 @秦南子 我所理解的自律,首先都是从时间的合理安排开始的。 比如不熬夜,早起床,每天都阅读一点点。 所以这么多年来,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作息时间框架表。 下面这两张是最近制作的时间表,从生活和工作两方面优化,涵盖了每天的24小时,甚至包括周末。 2019.6.17 晨 和以前单身时候的自律相比,现今有了孩子,很多时候难免会被家庭的小琐事打乱节奏。 所以很多时候会有灵活的调节,但整体上都在按照计划在践行,让自己变得更好。 删繁就简,不凑热闹,减少应酬,提高效率,是我经常自省的准则。 留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联系父母,阅读,听音乐,从而让人生按照自己喜欢的调调前行。 除此之外的自律,也体现在饮食上。 比如从来不吃冷饮,尽管办公室冰箱里有琳琅满目的雪糕,碳酸饮料,冰激凌,尽管小年轻们每天都争着品尝,我都不为所动。 喝温开水,偶尔根据心情,用小茶壶泡点绿茶,红茶,菊花茶来品尝,是我保持长久的习惯。 自律体现在方方面面,一直反省自己还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 所以尽管只是偶尔上豆瓣记录阅读和影音,看到这个话题,也抽一点时间和大家分享和探讨,学习大家好的自律习惯。 四、没有目的的自律才最自由 @黛茜的雏菊 有几点想要分享: 家庭对一个孩子习惯的影响简直不能再重要。 鉴于人性的弱点,优秀的父母绝对有强大的基因和自律性,孩子很难不优秀。 作为一个出生在非常普通家庭的孩子,我在自律性这件事情上比同上的人晚了将近18年。 不过我已经过了怪家庭、怪别人的阶段...自己弱就自己弱,不要找理由。 在我开始有了“我要过自律的生活的意识”这件事情上大概已经过了7年。 我养成了每天早晚刷牙、叠被子、完整的用完笔记本、每年读圣经一遍、每天写日记、读书做事尽量不虎头蛇尾等等、不看娱乐节目(少让电视、手机分散注意力)的习惯。 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早上6点起床,固定时间健身、要有产出!产出!!!等等。 在让自己变得自律的过程中,我真的意识到我是有多么的软弱。 经常口号不能转成行动,然后就会有悔恨的感觉“怎么又没有做到”。 最后,感谢自己有一颗“打不死的小强精神”。 我不再看我自己现在失败的样子,我会看我不停为了自律而挣扎的样子,有一天我一定会到达“优秀自律”的那里的~ 五、不带目的的自律才最自由 @塞哦维呀 我的自律日常:
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坚持做这些事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只是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更舒适吧。 每一天都很规律,我比较喜欢这样。 看书也不是为了学到什么,纯粹是一种习惯和享受。 学法语也不是为了从事这一行业和出国,就是很喜欢学习的过程。(控糖那一点确实是为了身体健康和保持体重啦~) 最后才发现当你没有任何目的地去做一些事时,那个过程才是最单纯、充实的快乐! 六、提高效率才是自律的真正作用 @冬惊 自律有没有用,以及它究竟是使人全面优秀还是全面平庸,要看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知识积淀有多少,常识是否健全,方式是否得当。 如果仅仅是为了仪式感,那么它更大的作用是填满你的生活。 按时作息当然是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但除了meet deadline之外,一定要在某个时间内完成某事其实也是一种执念。 严格的时间表和固化的思维模式有可能会阻碍你进行更深度的思考与探索。 小时候我曾经非常自律,上学从不迟到,经常提前半小时到。 一旦有什么事情破坏了我的时间表我就会十分焦虑, 不能按时回家简直令人坐如针毡。 自律让我从来不多管闲事,因为那会打乱我的计划。 后来被打乱的多了慢慢意识到其实不必如此拘泥于时间表。 计划赶不上变化,多了解一下世界,了解一下别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学习,人不应该只是专注于自己的时间表,雷打不动地过自己的生活。 总是目不斜视反倒会阻碍你观察周围。 生活其实是流动的,只要最终事情做成了,就不算虚度光阴。 而适当务虚也有必要,很多灵感是在发呆放空和不务正业中诞生的。 这样想之后,反倒多了一些豁达。 自律的真正作用应当是提高效率,促进人坚持完成目标,它的内在驱动力是你对目标的热情,而不是每天几点一定要做啥。 今天推荐的文章来自“每日豆瓣” (id:douban),豆瓣的官方订阅号。 每日豆瓣为你收集最新鲜的豆瓣热点内容,推荐豆瓣中的精彩生活,帮你发现你可能感兴趣的未知事物。关注每日豆瓣,收获快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每日豆瓣(id:doub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