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乖的孩子没希望

 明悟好学 2019-12-09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在主题演讲《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中说道:“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文中披露了北大多名优秀生有过自杀的经历。徐博士将之归因为“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最乖的孩子为什么这样让人失望?
    淘气顽皮是孩子的天性。淘气乃好奇心所致,孩子瞅南瞅北,摸东摸西,用不同的方式探究世界,从成功中获得快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顽皮则在孩子学会走路后表现得特别明显,不让看的他非要看,不让做的他偏要做,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孩子渴望自由。
    望子成龙的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把书本知识的学习看得特重。受父母的深刻影响,孩子把父母的肯定作为自己存在的价值,自己对自己抱有极高的期望,自己总是压抑自己,顽皮淘气的天性没有了,变成了“小大人”。这些“小大人”在学校里由于表现好,成绩拔尖,也博得了老师的肯定。于是“听话”“守纪律”成了乖孩子的金科玉律,他们特别规矩,谨小慎微,生怕损害了自己的良好形象,不敢越雷池一步,成了“装在套子里的人”。
    其实,这些乖孩子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与生活的互动,缺乏与他人的深度交流,特别是没能融入同龄伙伴群体,这使得个体的社会化缺少应有的内容,变得过于简单了。
    心理学证实,童年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同伴社会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是他们的心理归宿,能帮助他们发现自我的价值,找到人生的情趣;童年期的生存状态深刻影响着人的一生。最乖的孩子童年期的生活质量比较低,因为他们是不合群的,更不是为自己活着的。
    相当多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态度上表现出两面性——阳奉阴违。父母的过多干涉,老师的过严要求都使他们心生反感,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损害。他们开始反抗,与师长斗智斗勇。2005年春,武汉,3000名小学生在作文竞赛中称自己的妈妈“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2011年冬,北京两名四年级女生编写的《斗妈大全》在网上迅速蹿红……孩子逆反了。
    最乖的孩子与逆反无缘。他们拿父母的期望作为人生的目标,把老师的赞许作为存在的价值。
    长辈们往往认为乖孩子听话懂事,实则不然。话是听了,事却似懂非懂,一知半解。
    乖孩子羞于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秘密,不曾和同学尽情地嬉戏,没有参与小团体自发的活动……他们太缺乏对生活,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也就缺乏生存的智慧和勇气。由于很少和同伴深度交流,他们也缺乏内省,疏于自我教育,自我概念模糊不清……“年年岁岁,增长智慧”,别的孩子一年一个面貌,而最乖的孩子却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自己,不犯错误,无波无澜。他们得到的荣誉满满,精神世界却极度贫血,没有主见,缺乏内在。
    上大学了,生活的世界一下子放大了,乖孩子压抑了十几年的潜意识苏醒了,他们终于发现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他们渴望能与同伴亲密地交流,渴望与异性同学建立友谊,梦想在大学校园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可他们发现自己说不出幽默风趣的话,平淡没有激情,不知道在哪儿找到乐趣,往日引以为傲的一切已经烟消云散……既缺乏自知之明又缺乏他知之明的乖孩子陷入了无边的迷茫,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活着不仅让父母失望,更让自己失望……
    最乖的孩子最可怜,他们被错误的教育洗了脑,“心理自我”被剥夺,有着严重的人格缺陷。
    培养乖孩子的父母是残忍的父母,培养乖孩子的老师是残忍的老师,培养乖孩子的教育是残忍的教育。
    不尊重儿童的合法权利,不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忽视孩子的内心需求,违背人的成长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用单纯的灌输代替教育的互动,从功利的角度来设计孩子的人生,揠苗助长,是导致乖孩子人生失败的根本原因。陶行知先生曰:“没有自由,不能成人。”
    “欲速则不达。”成长是一个缓慢的积累的过程,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实现这个过程的最佳途径就是儿童的同伴社会。孩子需要在孩子群里长大,也只有在孩子群里,孩子才能真正地长大。
    “人是为自己的希望活着的”。希望,是个体在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找到的,是个体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寻来的,任何人都给予不了。
    漫漫人生路,希望只能靠孩子自己去找,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