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话风

 *江河水* 2019-12-12

在《伤寒论》的太阳病中,桂枝汤主中风,麻黄汤主伤寒。这并不是说桂枝汤祛风不祛寒,麻黄汤祛寒不祛风,而是说桂枝汤主太阳病之虚证,麻黄汤主太阳病之实证。两方皆有桂枝,桂枝通阳祛寒。表实者用麻黄发汗,表虚者用白芍敛汗。

太阳中风并不是伤于风,太阳伤寒并不是伤于寒。桂枝并不是祛风药,麻黄并不是祛寒药。中风与伤寒,是对症状的描述,有汗为中风,无汗为伤寒。

可以看出,经方不是针对邪气,不是有什么邪气用什么药,而是针对症状,有什么症状用什么药,即“对症用药”。西医针对邪气,什么病菌用什么药,什么病毒用什么药;中医不针对邪气,只针对症状,什么症状用什么药。

因此,中医有“药症”,即某种药物所针对的症状。例如桂枝,针对的是阳气不通;麻黄,针对的是无汗;白芍,针对的是营虚;葛根,针对的是项背强硬。如此等等,就是中医的“药症”。

中医的六淫不是“邪气”,实际是六种症状的代名词。例如风,其性上浮外越、善行数变、善摇动。因此,中医将在表在上、易于外泄、痛无定处、变化多端、动摇不停的症状,皆归于“风”。这并不是因为感受了外界的风,而是说这些症状具有风的特性。这样来理解,太阳病之有汗为中风、无汗为伤寒,就不足为奇了。

几千年来,人们习惯了中医的术语,便造成一种错觉,认为中风、伤风就是感受了外界的风邪。其实不然,即是呆在家中,不与外界接触,同样会得伤风感冒、中风偏瘫这样的疾病。

此风非彼风也。

本人才疏学浅,此为一孔之见,失之偏颇,请不吝赐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