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45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45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本条继续强调太阳病不可误用下法,是上一条的详细版,说太阳病,先用了汗法,疾病看上去没有缓解,就直接改用下法,如果这个时候摸到浮脉(说明仍然是表证),那么我们就知道用下法肯定对患者无用,疾病不会痊愈的。因此我们仍然需要用解外的方法(如:桂枝汤)治疗,因为是误下,必伤津液,用桂枝汤为主方[注1]
这里简单说一下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太阳病不要误用下法,这是有时代背景的:
中医理念中有中医八法,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在我们现代的治疗遣方用药中仍时时见到。汗法,开泄腠理、宣发肺气,以发汗来解除邪气,太阳病中无论是太阳伤寒证的麻黄汤证发汗,还是太阳中风证的桂枝汤微微出汗,都属此类;吐法,就是利用涌吐的方法,排出邪气,一般用于各类急证,例如食物中毒、误食脏物等[注2],但因太过痛苦,现代少用;,泻下通便,将邪气随大便解出,阳明里实的承气汤证如此类;和法,调和阴阳以和解,如和解少阳,少阳病的小柴胡汤如此类;温法,温里祛寒、回阳通脉,如太阴病的四逆汤证;清法,清热解毒、清泻热邪,如温病的清营汤等;消法,消食导滞、消坚散结,如食积腹胀用的保和丸;补法,补益阴阳气血,如久虚所用的八珍汤。
中医者没有学精,只是学个皮毛,就会墨守陈规,似是而非地不辨证乱用一气,来了个感冒啥都不看先发汗,发汗后看疾病症状变化不大或没有变化(有些疾病有病程,有些疾病是急重证,用了对的方法症状也不一定马上改变,这个时候要以脉象变化作为预后判断标准),就觉得自己用错方法了,就改用下法,变成误治。这种错误不仅是古代水平低下医者常犯,现代医者出现这类错误的其实也不少,不摸脉不辨证凭经验治疗一通,中医用药感觉治不好了就转用西药,最后明明是中医专业毕业,最后靠西医的治疗方法得了名中医的称号,实在是中医界衰落的表现,而且这还是全国中医顶尖的广州、深圳见到的,更何况内陆等其他中医氛围更差的地方呢。
所以,反复强调表证不可下,其实在古在今,都很必要。

[注1]定法:发汗后或下之后,仍然太阳病表不解,此时不能用麻黄汤,只能用桂枝汤。因为误汗、误下后均伤津液,就算表不解,也只能用桂枝汤。这个定法在现代用药的时候的延伸就是,津液伤后,不宜继续用发汗的药物了(不仅是麻黄,还有薄荷)【当然个人也是觉得不是100%都这样啦,也要分个人体质是不是能受得了,但这个定法很重要】

[注2]上周遇到一个病人,去看的时候是救护车拉过去的,今年有三次胰腺炎的发作病史,去到的时候腹中隐痛、面色暗淡、汗出不止,说中午吃完大肉(猪肉)饺子,没过十几分钟就开始痛了,然后腹中疼痛持续加重,脉沉微。这个患者当下用了解痉药(具体忘了)、阿托品、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同时配合针刺足三里穴、阑尾穴、丰隆穴,半小时后,疼痛仅稍有缓解,同时出现恶心,急查血清淀粉酶1000(单位等具体内容不详,CT结果因没有跟进不详)(补充知识:急性胰腺炎的血清淀粉酶上升一般在3-6小时出现,数值大于正常值上限三倍)。患者后自行至卫生间催吐,吐后腹痛完全消失(排除药物作用所致),虽然不确定这个患者是单纯的食物中毒还是胰腺炎,但在吐后症状直接全部消失,说明对于这类急证,吐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