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课堂 | 膝盖术后回归正常生活的重要环节——纠正步态

 Wish吉 2019-12-14

前叉之家 - 创立于2014年,是一个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的康复交流平台,致力于帮助患者了解更多康复知识,创立于叉友,服务于叉友。

膝盖术后的小伙伴,在经历了肿胀、关节角度丧失、肌肉萎缩后,想要回归正常生活,首先要恢复的就是正常的步态。

如果我们连正常走路都不能,何谈恢复正常生活,也就更别提回归运动了!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膝盖受伤后,尤其是术后的步态异常问题以及其应对措施。

我们先从专业的角度来科普下正常步态是什么。

正常步态是指走路向前迈步时,消耗能量最小的步态,所以,任何使得能量消耗增加的步态都会被称为异常步态。

比如,膝关节术后的跳跃步态、髋外展肌群无力时躯干向受伤侧倾斜的Trendelenburg步态等均为异常步态。

走了这么多年的路,为什么会出现步态异常呢?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分析(以下内容偏专业,但不影响后续阅读,若不感兴趣可直接跳过):

当我们双脚站在地面上时,身体的重量被平均的分配到每一侧下肢,而在走路时,如果是一条腿支撑,重心就会位于支撑腿的内侧。

所以在走路时,我们的肌肉不但要收缩以维持体重,还要收缩以抵抗向内翻转产生的不稳定力。

另外一点,走路的过程是需要身体每个关节提供一定的活动度的,如果关节不灵活,也会产生步态异常。

总而言之,异常步态的产生是由于抵抗内旋的肌力不够、提供迈步的人体关节活动度不够导致。

异常步态原因

产生的步态表现

疼痛

伤侧腿支撑时间缩短,为了避免疼痛部位着地或负重

肌力减退

肌力减退的部位收缩时会导致相应的关节活动度减小或过大,而其他关节出现代偿来帮助完成走路

活动度异常或下肢长度异常

相邻关节出现代偿性运动以帮助完成迈步

PS:这里的代偿是指某块肌肉或某个关节行使了不属于自己的功能,简言之就是干了自己不该干的活!

01

异常步态的具体表现

1. 疼痛步态

- 膝关节疼痛者在走路时,会尽量减少伤侧膝盖的负重量和支撑时间。

- 膝关节肿胀者会让膝盖尽量保持弯曲,膝盖如果被固定伸直,则行走时伤者必须呈画圈步态或抬高下肢来迈腿。

- 如果足跟着地时会诱发伤者疼痛,则步态呈现为跳跃形式。

2. 肌力减退步态

- 股四头肌肌力减退,表现为足跟着地往前推进时,膝关节过度弯曲,这样就不得不将身体过度向前倾,以使体重作用力放在前方,促进下肢伸直。

- 髋外展肌无力(例如臀中肌),常出现代偿性Trendelenburg步态,表现为代偿性将身体往伤侧弯曲。

- 伸髋肌群无力(例如臀大肌),表现为足跟着地,准备完成迈步时,身体会尽量向后倾。

3. 关节活动度异常步态

- 膝盖伸直度数不足的人,会导致功能性下肢缩短。表现在我们的伤侧肢体支撑时,不得不将健侧的身体抬高来实现健侧腿往前迈步。

在健侧腿着地,伤侧腿向前迈步时,是以前脚掌而非脚趾来进行负重。

- 伸髋活动度不足的人,会导致下肢长度功能性缩短。引起腰椎前凸来维持身体直立,行走时,伤侧会增加绷脚尖的动作来增加下肢的长度。

02

常见异常步态的解决方案

1. 减痛引起的异常步态

膝关节出现疼痛之后,要先消肿、止痛,消肿的方法可以是由下往上的轻柔按摩,每次3-5min,可以用肌贴来辅助。

如果肿胀比较明显,就建议去进行理疗和相关药物辅助治疗了。

2. 肌力减退引起的异常步态

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第一个是10个/组,共4组,需要注意的是,慢下快起,可以用速度3:1的速度。

第二个是弹力带放在膝盖下方进行抗阻,80度静蹲,45s/组,共4组。

增强臀大肌力量,每次15个/组,共4组,需要注意的是,腰背肌肉尽量去放松的前提下,往上抬腿的动作幅度尽量大。

增强臀中肌力量,每次15个/组,共4组,需要注意的是,腰部侧面也就是腰方肌的位置不要代偿,用臀中肌发力(如果做完后腰部酸说明动作错误)。

动作方向是上、下活动,大腿不要往前方移动以免产生股四头肌代偿。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你会发现步态有明显的改善。

3. 关节活动度引起的异常步态

增强髋关节活动度,动作中要控制骨盆不要晃动,可将手放在骨盆上,做髋关节钟摆运动,每次30下。

增强脚踝活动度,弹力带放在距骨的位置,动作过程中,脚后跟不要抬起,每次30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