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汝昌:南开负笈忆梅缘

 明日大雪飘 2019-12-25

 我听梅兰芳先生的戏,又见到他本人,并且得到他的签字,都是我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的珍贵记忆。

 听他的戏,最难忘的是《奇双会》(亦称《贩马记》)。那当然是在中国大戏院了。见到他本人,则是在南开中学的校园中。那回是他和张彭春到校参观。其时,课外散步之人很少,连同陪他的张先生、王舍监,一共只有七八个人,而我是学生中巧遇者之一。

 时当秋高气爽,他身着厚呢西装和外衣,手执一个高级相机。在严范孙楼等处,已拍过了片。这时似将离去,我见几位机灵的同学正赶上去围住,要他签名。我知此缘难得,向同学讨了一张笔记本上的小纸,不顾王舍监的拦阻,硬是抢行不退——果然蒙他签了——给这最末一个的请求者。

梅兰芳参观天津南开学校与校长张伯苓合影

 我那时的“伶俐”不知从哪儿忽然大大生发,心知和他同来的有琴师徐兰沅,素日钦慕,就跑到后面去寻,正好走了个“对碰头”——他身穿黑缎马褂和浅色长袍——当时礼服,文质彬彬。我急切中只好将梅先生的签名之纸翻转过来请他留名。徐先生用眼瞪了我一下,不发一言,写下了三个芳名行书字。

 这件宝迹,我珍藏了多年,却不幸被我福民二兄他家的孩子给撕毁了!我也不好说什么,只有暗自痛惜。

 梅先生的《奇双会》,得姜六爷为之搭档饰演褒城县令小生赵宠,真是绝唱,“此曲只应天上有",今日连这戏也不见“贴出”了,广陵散矣,可叹!

 我看梅先生《奇双会》,还有一回是小生宗师程继仙饰赵宠。程已年老,“意思"到了,风流潇洒,不及其令弟子姜先生了,只能说是“炉火纯青”——但当我见他“下乡查旱”刚回来,一上场那“溜边儿”几步走,方知全是学的老师程的“家法”,惟妙惟肖,令人喝彩。

梅兰芳、程继仙《贩马记》

 姜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过文章说:“梅王”赴日本演出,这出《奇双会》感动了观众。文中说,当《写状》之前,《哭监》一场,父女相逢之后,梅王从前台下来,满眼含泪,静静坐下歇息——准备就绪,紧接着又要上场……

 我总不能忘此情景。

 我自己年少时也学过小生这场戏,所以总忘不了梅、姜风采。后来住北京了,爱买旧书,得到一本东北印的《梅兰芳》,是珍本书了,章回小说体,叙梅先生在长春演戏成名的事迹。说有一个“梅迷”,每次戏散,他在园子后门外站立,敬候梅先生出来,一睹芳颜,这一天,下大雪,他照样立候于园门外,及至散场,梅先生出来一看,他头上堆的积雪已然像“三尺小塔”了,不禁令人捧腹大笑。

梅兰芳之《贩马记》

 我四哥祜昌更是崇拜梅艺,他将梅之唱片全部记录成乐谱,也借看过梅戏五线谱全集,尤爱王少卿之二胡为京胡增色,他也特买一把好二胡,在我们“家庭戏班”中拉二胡为“专职”。

 这些少年情事,今日回首,真是如同“隔世”了,梅、徐、王这些大师,岂复可见比肩者乎?

(《少年书剑在津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