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关于《老子》第十五章的解读(上)

 见青黄 2019-12-25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关于《老子》第十五章的解读(上)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关于《老子》第十五章的解读(上)

 

      原文“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P.129以下简称《今译》)

 

  老子在上一章对道之状态的描述(夷、希、微、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无首尾、恍惚)尚显抽象,为便于人们理解,紧接上章,老子在本章中具体描述了得道之士的状态与风貌。得道之士的状态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道的状态。本章结尾,老子提出“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则进一步凸显出道的实践论和方法论意义。

  何谓“古之善为士者”?这里的“善为士者”是泛指古时的得道之士或一般得道者,并非指“君人”(老子称得道“君人”为“为道者”、“善为道者”),类似的描述还见于第二十章、第二十七章、第四十九章、第五十章、第五十四章、第六十八章、第七十章等。

  “古之善为士者”一句的“士”,帛书乙本(甲本此句损掩)作“道”,同傅奕本。马叙伦认为,“《后汉书·党锢传》注引作'道’,依河上注,盖河上亦作'道’字……'道’字为是。今王本作'士’者,盖六十八章之文”。(转引自《老子全译》,沙少海等著,贵州人民出版社P.23)笔者认为,此处应为“士”字而非“道”字,理由是:其一,河上公本原文为“士”字,却被注解为“谓得道之君也”,乃理解有误;其二,郭店简本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版本,该本此句为“长古之善为士者”,可证为“士”字无疑;其三,本章对得道之人状态的描写极易看出并非“君人”形象;其四,在《老子》文本中,“为道者”、“善为道者”是特指“君人”的,如第六十五章的“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第四十八章的“为道日损……以至于无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等。若此处为“道”字,则指“君人”无疑,但此处下面的文字明显不是描述“君人”的,故反证其字应为“士”字。

  得道之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之所以深刻(沉)得不可认识,是因为得道之士,心神与道同一、与道相通,道不可识(道为“夷希微”的统一体,见第十四章),故“善为士者”“微妙玄通”,亦不可识(“微”、“妙” 与“玄”一样,皆为老子描述道的字眼)。正如笔者在第十章解读中所言,凡是前面加个“玄”字的,其意义均非同小可,要么直接指道(如“玄牝”、“玄德”、“玄览”),要么与道直接相关(如“玄同”)。本章的“玄通”与第五十六章的“玄同”一样,皆谓冥默中与道混同为一,即道的境界。他们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的人格特征,谨慎、警觉、庄重、洒脱、厚重、豁达、浑朴的独特风貌,远远超出一般人的理解水平。世俗之人之所以让人一眼看穿,则因为“嗜欲深者天机浅”(庄子语),体道之士,无欲无为,不可捉摸,连老子也只能“强为容”而已。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此两句深得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关注与思考。1946年春,57岁的海德格尔曾与台湾学者萧师毅合作翻译了《道德经》的一部分。据说,海德格尔的书房里挂着萧师毅手书的一幅书法,内容就是这两句话。“海德格尔对这两句话想得更远,他的德文译解再次展示了他思想的深度。”(萧师毅语)

上述这两句话到底应作何理解?陈鼓应先生理解为:“谁能在动荡中安静下来而慢慢地澄清?谁能在安静中变动起来而慢慢地趋近?”(《今译》,P.130)陈鼓应先生的观点也代表了众多注释者的观点(稍有差异的是“慢慢地趋近”换成了“慢慢地出现生机”)。笔者认为,此种理解并未把握老子的原意。老子这里揭示的是两对矛盾:浊与清、安与生(或曰安与乱)。浊和清这对矛盾通过“静”而转化,安和生这对矛盾通过“动”而转化。通过静定的功夫,可以使浑浊变成清明或是外表的浑浊变成内部的澄明(下章首句“致虚极,守静笃”正与此呼应);通过躁动、妄动(老子重“静”而轻“动”,重“重”而轻“轻”,故有第二十六章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之说),则会由安定走向祸乱,维持安定的长久就不能躁动使之“盈”,这正与本章最后的“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呼应起来。与“安”相对应的是“乱”,“安以动之徐生”之“生”,应为因躁动而生出祸乱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