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看见熟人绕道走、一聚会就觉得累,是一种危险的人格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世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自忍受一切的人。——易卜生
在生活中,大家是否总是不好意思麻烦别人,有事也尽量自己解决,不轻易开口寻求别人的帮助,甚至走在路上看到熟人都想绕道走,参加聚会也只觉得疲累想赶紧回家。
从心理学角度看,看见熟人想绕道走,属于一种危险人格。
“社交宿醉(Social hangover)”最早是由语言学者萧娜·考特尔提出,是指内向性格的人在经历了高强度的社交后会出现出汗、疲劳等宿醉后的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当内向者所处环境的社交程度远远超过自己心理预估和承受范围时,便会开始出现头晕、耳鸣、眼花、无法思考等反应。

比如:原本以为是小聚会,却意外多了几个陌生人;原本只做好了呆两个小时就走的准备,却过了六个小时还没结束;原本想周末自己度过,却每天都有客人来访。
这些都是内向者容易产生“社交宿醉”的情况,心理学家荣格在1921年提出了内向和外向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他认为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
内向者的能量来源于内部,他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兴趣浓厚,喜欢安静和独处,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在多数情况下,独处让他们感到舒适。

缺乏自我暴露

在内向者心中,他们坚信自己是封闭的,也不愿意与人交流。但是他们忽略了交往中最重要的一点——“自我暴露”
缺乏自我暴露,长期压抑自身情绪、想法、需求,极度不利于亲密关系的建立,甚至是难以有进一步的发展。

内向者也会进一步的怀疑自己:为什么自己不能外向一点?我是不是一个无趣的人?为什么自己无法做到像他们那样自如?
内向性格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的确会遇到一些特定的障碍:
1. 难以从社交中获得满足感
外部环境的刺激对于外向者能够带来积极情绪,而对内向者则反之。
心理学家Depue与相关人员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将志愿者分为两组并进行双盲测试,其中有一组使用利他林的药物来刺激多巴胺的释放,然后,让两组志愿者在实验室中观看一部视频。
结果显示,外向者更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产生大量的多巴胺分泌,并明显地感到快乐;而内向者受药物的影响远远不如外向者。这也就说明了药物的刺激对外向者更加有效。

而当两组志愿者被询问“你为什么感到快乐?”时,外向者会将“观看的视频、实验室的环境”等外部因素与“自己感到快乐”相联系,他们认为是外部因素刺激了自己的积极情绪。
内向者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明确偏向于“主观的快乐感”,与外部因素没有关联。
2. 内向者太过敏感,容易压抑情绪
以往的研究发现,比起外向者,内向者在外部刺激下更容易分心、难以集中注意力。他们总是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压抑在心中,将自我与外界隔离起来。
和这类人在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他们不会像常人一样发脾气,而是装作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将负面情绪压抑在心中。
但情绪不会消失,随着大量负面情绪的积累,最终会以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方式爆发出来。

作为一个内向者,如何应对社交

内向者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更倾向于采用“逃避策略”,认为只要避开需要与人交往的场所,就能缓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那么,作为内向者,该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法?
1. 运用除语言以外的交流方式,如:写作
内向者的很多特征,如:敏感、自省、独处、倾听,这些都是优秀写作者的必备特征。
因此,当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不妨试着采用文字的形式将自己想要说的话记录下来。
在与朋友交谈中,可以先找到共同话题,再进行下一步发展。

2. 有计划的进行社交,可以把自己放到和少数人沟通的环境中
内向者往往会觉得社交是没有必要的,和不熟悉的人交谈令人不适。
但可以先试着进入与少数人的沟通环境,选用你最擅长的话题进行交流,这能够帮助内向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别人。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者,不妨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社交模型。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内向的力量》、《内向者优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