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隍庙探雀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很多小孩都有掏鸟蛋的经历,不知道这种行为是否遭遇恶报?三个小孩子在饶州城隍庙里掏鸟蛋,踩坏了神像,结果是三个父亲都死了,孩子们也命将不保,这么惨烈的惩罚,是因为掏鸟蛋杀生?还是踩坏了神像呢?

【原文】

饶州城隍庙,每岁春夏之交,多有雀巢于屋翼内孕育雏卵。

黥卒锦先、杨成、魏赟皆从他郡配隶,已三十馀年,一为宪台司阍,一为泉府库典,一为军头,所居与庙近。

庆元三年四月,三家之子各十五六岁,相率入其中,欲探取乳雀,而高不可升。乃踏神像夫人之肩,攀缘而上,得十数枚。像泥遭践踏剥落地。至晚,三子同感疾,昏热如炙,不能出语。夜半剧,其母固莫知其事。有他儿戏时亦在彼见之,为言所致。

明日,携香楮诣庙祷谢,不获命。既而三黥以次病卧,证状全相似,医疗弗愈。才五日,皆不起。其子浸浸困笃,未必可生。

触犯大神,诚可谴,乃祸延厥父,岂其偶然邪?义方之训,非所以责之也。


【白话语音文字版】

每年的春夏之交,饶州(江西鄱阳)城隍庙里,有很多鸟雀会在庙中飞檐处做窝。

本地有三个从外地发配来的黥卒:锦先、杨成、魏赟。他们已经在这儿住30多年了。三人各有工作,一个给宪台看大门,一个是官府钱库的库管,一个在军队做军头。他们三家都住城隍庙附近。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四月的一天,三个来自这三家的十五六岁小孩一起玩耍,孩子们来到城隍庙,打算上鸟窝掏鸟蛋。

庙里的飞檐很高,轻易上不去,他们看见神像夫人,感觉可以踩着塑像肩膀往上爬。后来他们爬上去了,最后掏下来十几个鸟蛋。但这一爬,把神像踏坏了,很多塑泥脱落下来。晚上出事儿了,三个小孩都得病了,主要症状是发烧。孩子们烧得都说不出话来。到了夜半时分,病情更重了,三个孩子的母亲不知道怎么回事,有其他看到他们掏鸟蛋的小孩说,他们把泥塑神像踩坏了。

于是母亲们在第二天都带着香烛纸钱来到城隍庙,向庙神请罪。后来得到“庙神”传递的信息:不同意请罪,不原谅孩子们的罪过。随后的结果是三个父亲也都病倒了,他们的病状跟小孩是一样的,也都发高烧。医生给找来了,整治半天没用。过了五天,三个父亲都死了,孩子们眼见着也活不成了。这么一个得罪神灵的事件确实应该得到惩罚,但为什么这个报应也延及他们的父亲呢?这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神灵如果要教育人们,似乎不应该以这样的方式吧?

【祥宏点评】:一个地方神应该是公平正直的,洪迈认为城隍的惩罚似乎是过了。就这个故事,曾经启发我一个观点:公正性即是神性。如果丧失公正性,也就丧失了神性。也许这几个父亲另有因果,正好借此了断,比如杀生,十几个鸟蛋也是生命。孩子们掏了鸟蛋,也许会报在他们父亲身上;这个事情的正常情况是,如果把塑像毁坏了,小孩子们可以经过真诚谢罪,然后对神像进行修补来挽回这场过错,而不是非要人家父子的命;现在鄱阳城里还有“城隍庙”的地名,但庙已经没了;黥卒,就是脸上刺字、发配来的罪犯,通常的一个工作是先服务于本地军队;宪台,通常指省级官府,比如提举常平、提点刑狱等等,虽然他们不是地方官,但是对州级地方官员有监管的权力,这类部门就是宪台。


(文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龙的传人”博客-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故事专辑,长按收听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聚少成多,善莫大焉

(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2-地方信仰及万物有灵观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