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如何养精蓄锐护健康!

 为什么73 2020-01-06
道医 今天

2020.1.6

农历:十二月 十二日

己亥【猪】年

丁丑月 戊申日

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小寒
农历
腊月十二

小寒三候

根据小寒的冷暖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不少。如“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等。

除四时和二十四节气,古人还在每一个节气里还安排了三个时间段,每五天一段,是为“物候”,一年共72个物候。小寒的三个物候则是“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雊”。

1
雁北乡

乡,向导之义。大雁对自然气候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比较突出,古时候人们称大雁“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每年一到小寒,大雁为了躲避炎热而往北迁徙,基本到立春前后就都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雁北乡”作为小寒节气一候的候应。

2
鹊始巢

喜鹊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比较明显,每年冬天小寒前后,天气寒冷,多刮北风,但此时阳气已动,喜鹊本能地将在树上搭的窝门朝向南面向阳一侧。所以,古时候人们将喜鹊这种对自然气候规律性变化的反应归纳为“鹊始巢”,作为小寒节气二候的候应。

3
雉始雊(gòu)

“雉”,俗称“山鸡’、“野鸡”等。"鸲”为鸣叫的意思。古时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雉每年到小寒节气,就会感觉到阳气萌动,从而雄雌同鸣。所以,人们将雉这种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应归纳为“雉鸲”,作为小寒三候的候应。

三种现象以五天一候替换,既标记了时间的坐标,又指导着古人的生活,农耕,生产等活动。

小寒,养肝小妙招

小寒时节天气岁寒,但是也不能偷懒,肝脏也是需要养护的。冬季养肝要注意养阳,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法进行。

1
脚部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小寒时节天气寒冷,大家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对付脚凉,最好的办法就是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心。自古就有“要长寿、头凉脚热八分饱”之说,所以晚上吃完饭,休息一会儿,弄上一盆热水,边泡脚边看电视。这样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2
头部保暖

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所有的阳经都会上达于头部。如果保暖不当,寒气入侵,人体就会调动闭藏于深层的

阳气,使之浮于肌表抵御寒气,这就是“扰阳”。所以外出时要记得带好帽子围巾,以免导致寒气入体。

3
健腿舒筋

肝主筋,所以舒筋活络也是养肝的重要方法。可以用“干洗腿”的方法养肝,具体操作方法是用两手紧握一侧的腿,从大腿根部开始,稍稍用力向下摩擦到脚踝,然后再往回摩擦到大腿根。这样不仅可以养肝,还可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和肌肉萎缩等疾病。

4
避免出汗过多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不适合室外运动,也不适合大幅度的运动,以免出汗过多,损伤阳气,比较适合的运动有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

小寒养生,要做好以上几点。

小寒养生

小寒正处于季冬之月,此时阳气潜伏。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宁神定志,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保持心态乐观,莫要劳神忧事。

1
起居“三防”

1、防寒 :要护头

“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小寒时节,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带帽。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比如可以抽出时间安静地看看书或是听听音乐。

除头部外,腹部保暖可以减少因寒冷造成的腹痛腹泻等疾病;膝关节保暖也很重要,不宜为了追求美观而过多暴露膝关节。脚部保暖除了穿厚实的鞋袜,还可以采用热水泡脚的方法。

2、防感冒:常伸腰

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此外,还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增强御寒能力。

3、防燥:内服+外用

内服: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外部保湿:可以使用加湿器。此外,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也可以使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

2
精神调养

故应节嗜欲,止声色,调摄精神,使人阴阳协调,气血冲和,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冬季受到使用火炉、暖气、气候干燥等方面的影响,人容易“上火”,情绪也易发生变化。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因此,冬季尤其要注意情绪调节。

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

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3
冬练三九

小寒作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小寒养生的基本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

俗话说“冬练三九”,但小寒时节的运动原则是,一要在日出后才开始锻炼,二是准备运动不可马虎,应待身体暖和后再脱衣锻炼。

运动要适度,以养胃气,莫要练到大汗淋漓。锻炼后要及时穿衣,避免寒邪侵袭。

民谚亦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瑜伽、太极拳、散步、慢跑、跳绳、踢毽、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冬季锻炼还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

4
进补不盲目

根据中医“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在冬季膳食原则中应多吃温性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以补心气、固肾气。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

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和首乌等。

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白参、沙参、天冬、白木耳等。

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杜仲、肉苁蓉、巴戟等。

小寒茶饮

冬天气温低,寒气重,人体生理机能减退,阳气渐弱,对能量与营养要求较高。

养生之道,贵于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此时宜喝祁红、滇红等红茶、普洱、六堡等黑茶和陈年白茶。

红茶性味甘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冬季饮之,可补益身体,善蓄阳气,生热暖腹,从而增强人体对冬季气候的适应能力。

此外,冬季人们的食欲增进,进食油腻食品增多,饮用黑茶还可去油腻、开胃口、助养生,使人体更好地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最佳的品饮方法,应该就是煮茶了,煮上一壶陈年的白茶,带有淡淡的药香,可以提高免疫力,有效预防冬季多发的流行性感冒。煮上黑茶,浓浓陈香飘满整个屋子,祛寒保暖效果好。

小寒,把脾肾养得暖暖的

小寒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南方气温也明显下降。此时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脾肾阳气。此节气需暖肾以固阳气,温脾以增卫气。

1
温阳暖肾法

久坐办公室,好静不好动,导致人体阴气过盛,加之小寒天气寒冷,阳气更加不足,会有乏力、疲劳、健忘的情况,用这个方法3~5分钟,就可以缓解连续的工作疲劳。

两脚分开与肩齐宽,踮起脚尖,双膝微曲,双手虚握拳,贴在肾俞位置,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直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

2
暖胃调味料

冬天里多用暖胃的调味料,能让平时吃的食物变得暖和起来。除了耳熟能详的姜粉、花椒、麻椒,也可以用白胡椒、黑胡椒、肉桂、紫苏、茴香、八角、丁香、豆蔻、草果等。在煮粥、煲汤、炒菜的时候加一点点,既能提香,又能暖身。

3
凝神敛思,专心致志

《医钞类编》说:「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衰老。」冬季万物收藏,人也宜凝神敛思。万事需要慢下来,精神静谧,从容温和,排除杂念,专心致志。身心俱静。

小寒,养肾防寒

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小寒养生的基本原则应遵循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

其中,肾主封藏,肾的机能强健,可调节身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大家可以通过适当地补肾、养肾,使肾精更为充盈,身体更好,调养免疫力。

1
一宜:补虚益肾

大家可以适当摄入营养丰富、热量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羊肉,可以补虚益肾、提高免疫力,是冬季很好的补品。

同时,也可在菜肴中加入温性食材,比如枸杞子、莲子、黑木耳、桑葚、黑芝麻、核桃等都不错。

推荐:羊肉山药汤

做法:选取羊肉200克、鲜山药250克;水煎待肉烂熟,食肉饮汤。此汤可以补脾益肾。

2
二宜:睡眠补气

最简单、最天然的养肾方法就是早睡晚起。中医认为,肾阳最强的时间是早晨5~7点,肾阳最弱的时间是晚23点~凌晨1点。

大家晚上宜早睡养精神,23点前就应该上床准备睡觉。如果条件允许,早上睡睡懒觉也有助于养肾哦。

3
三宜:适当保暖

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保暖。但单纯地认为保暖就应该穿得多,这也是不对的。

北方冬天室温往往很高,如果人们穿得太多、室温过高,皮肤为了散热,汗腺会大开。此时出门,室内外温差大,人们容易外感风寒。

所以,建议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切忌紧闭门窗,要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条件者建议选用室内空气净化器。

4
四宜:按摩强肾

我们还可以通过按摩、泡脚来达到养肾护肾的作用。

推荐: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位于脚掌前1/3与后2/3交界的凹陷处。肾气虚的人,可经常揉搓、拍打涌泉穴,或用热水泡泡脚。

小寒固肾气,两个导引术

1
提脚跟:补肾固本驱寒

很多人在冬季容易手脚冰凉,这是由于气血不畅,简单的提脚后跟即可缓解。

提脚跟的同时也需要踮起脚尖,这样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

这组经络分布在大腿内侧,分别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肝肾脾都主升,均有激发中气的作用,从而达到补肾固本的效果,有助于人们在冬季抵御严寒。

2
按压神阙:这个返老孩童的穴位

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让人返老还童的穴位,也就是肚脐眼。

方法:按压时要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上,数自己的呼吸,数到100次,压脐的时间就够了,每天压一次即可。只要用手指压在肚脐眼上,不需要进行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整一下按压力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