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痛、咬手指、暴食……心理咨询师教你发现情绪症状

 长沙7喜 2020-01-06

每天都会在咨询室沟通很多预约的来访者,随着社会节奏的日益加快,我们的情绪也越来越容易受到影响。

但也有一些算是让人感到安慰的事情,比如前几天做咨客的夫妇:

丈夫似乎终于醒悟过来妻子确实是抑郁了,在妻子做心理咨询半年之后,他试探性的问:'听王老师说,抑郁症外表是看不出来的,你……不会是真抑郁了吧……'

妻子泪奔,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解释过很多次,却被一句“矫情”所打发。

我还记得上一次他俩人沟通时,丈夫的不满溢于言表:你找咨询师疏导一下情绪可以,但我不信你病了,能正常上班,能照顾孩子,累了休息两天就好了……

类似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我在此并不是指责这位丈夫的愚钝和忽视。

想说的是对于不具备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知识的普通人而言。

的的确确是很难识出别一个刻意伪装自己情绪的抑郁症患者,所以才经常会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

对一个抑郁者来说,开口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抑郁,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他们会害怕他人鄙夷的目光,害怕自己给别人添了麻烦,害怕家人因为担心而焦虑,更害怕说出了口,他人的不理解,反而指责自己矫情、心眼小。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识别面具,识别抑郁者的真实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层面述说所传递的信息,其实只是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当我们的神经递质失衡的时候,语言内容就会“掺假”甚至完全就是假的。

比如,一个抑郁的人跟你说他很好,不要担心,但事实却往往并非如此。

今天,我要在此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通过一些语言之外的信息,识别出一些人的情绪状态。

并且,本文所有的症状讨论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医院检查排除器质性问题之后,后文也不再赘述这个前提。

01

躯体病痛

不能说出口的情绪,人体会将它们转化成躯体的症状。

精神类疾病的污名化,导致了我们很多人即使大脑生病了,他也不愿把症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因为在一些人眼里,面子往往比命还重要。

而我们的人体是一个整体系统,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智慧的系统,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求生救命。

所以,为了“自救”,人体便会把一些“无处发泄”的情绪症状,转化成躯体的症状来表达。

比如说,一个不堪承受工作重担的患者,难以向他人启齿自己的压力。

害怕毁掉自己树立了多年的“老好人人设”,但他又确实是需要休息、放松。

这时候,他便可能会表现出肩颈疼、腰背疼、膝盖疼之类的症状,到医院检查这些部位,又往往查不出什么毛病,可疼痛却是真实存在的。

病人需要通过让自己肩不能扛,腿不能站,来表达自己不能再工作了。

并且,不是不想工作,而是“病”得没办法工作了,以此来回避自己心理上的愧疚感。

还有个很常见的例子,有学生一到考试,就会拉肚子。

这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都知道考前焦虑这个词,拉肚子也的确是焦虑所引起的。

因为我们的肠胃堪称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在生物进化的最初阶段,一些低等生物的神经系统“司令部”就是在腹部。

尽管我们如今已经进化出了更高级的大脑,但肠胃系统仍然承担了一部分调节感受的功能。


就像是,当我们生气的时候,会说气得吃不下饭,胃疼。有些孩子一上学就闹肚子疼,可是医院又查不出毛病,家长们就觉得孩子在装,但往往是他们真的疼。

因为上学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感到很大的压力,但跟父母说讨厌上学,会被父母责怪,所以躯体便用肚子痛来表达:我现在真的没办法上学。

惊恐发作,这个词可能也有很多人听说过。

主要的症状表现是突然的胸闷心跳极快,好像喘不过气,快要窒息,有濒死感。

马上送医院急救,结果到了医院,却平稳了下来,什么也没查出来。

这也不是装的,而是真的要死掉的感觉。

另外,还有哮喘,高血压,喉部异物感,青光眼,弱视,耳聋等,

如果器质性检查确实没有查出具体问题,那么也需要考虑找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了解一下这些症状背后的心理因素。

02

抽动

可能与情绪长期被压抑有关。

想必大家坐车的时候一定体验过刹车的感觉,如果频繁的一会开一会刹,看起来就好像是在“抽动”。

抽动的具体表现也有很多,比如眨眼睛,抽鼻子,抽嘴角,以及常见的鼻炎,哮喘,也可以从形式上理解成上鼻子,喉咙在抽动。

这些表现,到底是要把什么动能给抽回来呢?

现实中这种一拉一扯的动力可能很复杂,在此,我只能最简而化之的举例,不能代表诸位就是这样的情况,具体请和精神科医生以及心理咨询师讨论,因为每个孩子可能都不一样。

抽动症的孩子背后,常常会有严厉的父母,不停的告诉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

比如眨眼睛,家长说,注意力要集中,不能东看西看,但是小孩子就是想东看西看,好奇,有探索的欲望。但家长说这是不对的,不能看,所以眼睛就会“刹车”,表现出来眨眼睛。

又或者家长说,男孩子,不准哭,太丢脸了,所以,本来要哭出来的眼泪,硬生生抽回去,可能也表现出来眨眼睛。

成年人对抽动有一个比较官方的名称,“污言秽语症”,有些人好像喉咙里咕咕的有声音,也不知道在说什么,或者可能会无意识的乱说一些骂人的话。

这类症状的背后可能是长期被压抑的,不能顺利被释放出去的愤怒情绪所导致的。

03

暴食症背后,是极度的爱之匮乏。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玩笑: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的话,那么两顿。”

 想象一下一个小婴儿正在嘶声力竭的哭喊,想说却无法言说的痛苦,是饿了?冷?痛?

不管是什么,一个温柔的妈妈把婴儿抱起来,奶嘴塞到婴儿嘴里,婴儿便会平静下来。

也许婴儿本来就不是真的要喝奶,它只是要一个和自己的链接,让自己觉得自己和妈妈在一起,这种感觉,可以让婴儿感到安全。

所以,吃对于生命的意义而言,不仅仅在于果腹,我们吃下去的是物质上的食物,同时也是精神上的食物。

甚至,在物质条件完全得到满足的客观条件下,吃代表的更多是精神上的需要。


吃两个馒头也能饱,为什么要去排队,多花钱吃日料、西餐呢?因为我们精神上的愉悦绝不是两个馒头就可以满足的。

排队过程所带来的体验,比如闲谈社交,刷手机,以及吃完再吐槽一顿,发个朋友圈获得点赞时的爽快,两个馒头是绝对给不了的。

上面这些,都是挺正常的吃,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但还有些吃,我们知道没必要,甚至有害,却还是会吃,戒不掉。

比如咬手指,咬笔头,吸烟,酗酒,暴食,厌食等。

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再想象一下婴儿和母亲,婴儿在哭闹的时候,渴望一个温柔的妈妈给自己安心的感觉。

可如果妈妈本身是焦虑的,担心婴儿难以抚养,担心自己做不好自责内疚。

当妈妈是这样的状态和婴儿连接时,婴儿得到的就不是温暖安心的滋养了,婴儿得到的是焦虑害怕自责的“毒奶”。

如果婴儿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虽然喝到了物质上的奶,不会在身体上死去,但是它可能会在精神上“中毒”。

他可能会建立起一个扭曲的世界观,因为在婴儿时期,家长就是全世界,家长是“有毒”的,所以世界也是“有毒”的。

生命是有自我保护的本能的,当世界是有毒的,好像要伤害自己的时候,而我又不能不吃,不吃会死,这件事情就变得很纠结很难处理。

所以,婴儿可能会把愤怒发泄到奶嘴上,这个奶嘴,她给我提供了有毒的乳汁,所以我就要咬这个奶嘴。

长大了,家长不在身边,咬安抚奶嘴,咬大拇指,咬铅笔头,一切近在咫尺的替代品都是曾经奶嘴的象征。

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当自己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又觉得很难说出口时,就不由自主地咬手指,咬笔帽,咬嘴唇甚至抽烟、喝酒的原因。

暴食症背后的心理动机,可能是极度极度的爱的匮乏。

我们需要大量的报复性的吃来填补,可是这样吃本身,又让暴食者自己对自己极其厌恶,所以常常又在吃完之后催吐。

这样反反复复的又吃又吐的纠结和痛苦背后,是心理上的嘶声力竭的挣扎。

如果这些挣扎都没有,都唤不起家人的关爱,那便真的会让人陷入绝望,活着太痛苦,不如一死了之。

所以,在精神科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不是抑郁症,而是厌食症。

抑郁的人,可能还在挣扎着想活,通过各种扭曲的表达想要别人看见拯救自己,而厌食症,不吃,真的会饿死。

写在最后

上述的各种症状,躯体病痛,抽动,和吃,追根述源,都能够找到一些在生命早期的,扭曲的母婴连接。

婴儿的全部世界就是父母,婴儿只学会了父母应对世界方式,焦虑、抑郁、自责、小心谨慎的方式。

所以婴儿长大成人,他看待世界的方式,本身就是带着滤镜的父母的方式。

哪怕别人告诉他,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没什么好担心的,他也是无法听见、无法相信。

因为在他的所有经验里,父母就是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很紧张,父母就是一脸的焦虑担忧,而他只学会了这个方式。

所以,心理学会分为不同的流派,比如认知、比如行为等。

对于那些最初和父母关系较好,心理层面比较成熟健康的来访者来说,效果是显著的。

因为他们人格的基础比较扎实牢固,吸收一点新东西不至于让自己原本的世界观坍塌,这时候他们也愿意去接受新的东西。

而对于那些风吹草动就敏感的来访者来说,灌输这些认知和方法,可能极大的威胁到了他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看似坚强实际却脆弱不堪的外表。

精神分析的咨询师做法的是,给他健康的奶嘴,给他一个安宁稳定的环境支持。

当精神分析师允许咨询中的来访者哭闹不安和焦躁,而不是着急的想让他不哭不闹的时候,其实来访者就得到了滋养。

他慢慢就会吸收咨询师的稳定安宁,他慢慢也会学会像咨询师那样看待世界。

这个过程很长,很慢,咨询师也许会反反复复被来访者挑战和质疑,因为把来访者体内的循环多年的“毒奶”替换起来并不容易。

关系的培养,会比学习一个新知识和新技能慢一些,但是,会更深入,会让基础更扎实,可能表面上看不到太快太明显的变化,但是,会变好的。

心理学是科学,不是管理学,不是玄学。

做心理咨询,并不单纯意味着有病,而是探索你内心深处从来不曾了解过的自己。

走出心灵的迷宫,寻找最真实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