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胃气微有不和

 阿弥陀佛cq1zp7 2020-01-08

第120条: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以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

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太阳病只能汗不可以吐下,当然火针什么的都属于不能用于治疗的类型,这本书从侧面来说(即“不可”)的相当多。

太阳病,吐,也可造成问题,最常见是下面两条。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由于医误用了吐药,虚其胃而邪陷于里,则“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

阳明病的外证就是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

这个是“自汗出、不恶寒而发热”,就说明(可能)有阳明病胃不和的现象。

但一般的阳明病都脉大。关上的部位候心下、候胃。

“关上的脉细而数”,脉细者,虚,由于吐而伤了胃气,所以细。

但也有热,(热)未能从表解而陷于胃,有热所以脉数。

这就很清楚了,这不是真正的表证传里发生的阳明病,要是真正的阳明病,关上的脉不会细数。

细数者是胃气因吐而虚,同时有热,这是“医吐之过”了,这是当大夫的人在太阳病时误用吐药所致的情况。

我们看看,如果要是吐的话,“一二日吐之者”,就是靠最近,刚吐完,这个人一定老是温温欲吐,胃气不下降而往上逆。

一吐后是有这个情景,涌吐,胃必须往上来,药力没过,一二日,还是心理温温欲吐。

由于吐后里头空虚,胃中空虚,所以腹中饥,里头空虚没有东西,都吐了嘛,想吃但是口不能吃,一吃就想吐,一吃就想吐。

要是“三四日吐之者”,就是时间久一点,久一点虽然没有温温欲吐之情,但是吃热的东西还不行。

胃还是不和、还是有热,“不喜糜粥”,热粥还不能吃,愿意吃冷东西。

要吃热的,言外之意还是要吐,就是愿意吃冷食,胃气还没完全恢复,也要朝食暮吐,早上吃进去,下午晚上还得吐出来,胃还是不纳。

这是“以医吐之所致也”,不吐(吐法)就不会有这种情形。

“此为小逆”。这是太阳病吐之为逆,但是这只是胃气微有不和,有虚热而已,为小逆,造成的问题不大,过两天可以好,吃点调胃承气汤也就行了。

底下这个就不是了。

——《伤寒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