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舞必看!中国古代各朝舞蹈特点大揭秘

 新用户12225413 2020-01-11

华夏民族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不仅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连舞蹈的发展也称得上可以惊艳历史长河。今天小舞就给大家说一说中国古代各朝美女的舞蹈特点,喜欢历史文化的盆友可以大饱眼福了哦~~

我国古代的“乐”是由诗、歌、曲、舞组成,那么究竟以何为骨干?我国古代的舞论强调没有舞就没有整个乐,真正的乐是以舞的存在而完成的。“乐以舞为主”的观点,深刻积淀着音乐舞蹈起源发展的古老历史。

以舞为重是指“舞艺”的分量之“重”,技巧含量之“重”。

学舞必看!中国古代各朝舞蹈特点大揭秘

汉代 :“舞腰”“舞袖”

代表人物:赵飞燕、李夫人(汉武帝时期的宠妃)

汉代的舞蹈将舞蹈的舞艺和杂技的技巧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舞”更复杂、更惊险、更高难,强化了舞蹈本体的审美特性,这是中国舞蹈的一个“质”的飞跃。

在艺、技交融的基础上,汉代舞蹈“舞”的语汇和动律也得以丰富和强化,突出地表现在“舞袖”、“舞腰”、“舞足”三个方面。

学舞必看!中国古代各朝舞蹈特点大揭秘

以袖作舞是汉代舞蹈中常见的舞态,以飞扬的长袖作为舞动的主要手段,为汉代舞增添了蓬勃的生命力。长袖是舞者手臂的延长,舞者运用手臂的暗力将长袖横向甩过头部,在头顶划成一道弧形,另一臂反方向将长袖从体前甩过髀间,这两袖形成一个弧度很大的“S”形;身体的曲线随舞袖而动,同时形成一个弧度较小的“S”形;两个“S”型套在一起,形成一幅极其优美的造型。

张衡在《舞赋》中写道:“搦纤腰而互折,环倾倚兮低昂。”便是对汉代“舞腰”特征最贴切的描述。“舞腰”在汉代舞蹈中表现的十分突出。腰是身躯的中心枢纽,灵活曲折的转动,既牵动上身,又牵动下肢。丰富多彩的舞腰大大增强了汉代舞蹈的曲线之美。

学舞必看!中国古代各朝舞蹈特点大揭秘

唐代 :“健舞”“软舞”

代表人物:公孙大娘、杨贵妃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当时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唐代舞蹈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表演技巧新颖独到,主题内容意蕴深长,极具艺术欣赏价值,是我国封建社会舞蹈发展的最高峰。

唐代宫廷设置了各种专门的乐舞机构──教坊、梨园、太常寺等,集中了大批专业歌舞艺人。养官伎、营伎和家伎之风很盛。虽然专业歌舞伎人社会地位卑贱,但舞蹈艺术本身却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统治阶级,特别是帝王本人对舞蹈艺术的喜爱和提倡,对舞蹈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唐代舞蹈有健舞、软舞之分。据有关文献记载,两大类舞均有十余种。“健舞”是指那些舞蹈动作风格健朗、豪爽的乐舞,著名的有《剑器舞》、《柘枝舞》、《胡旋舞》等。“软舞”则舞姿优美柔婉,节奏舒缓,著名的有《春莺啭》和《绿腰》。

学舞必看!中国古代各朝舞蹈特点大揭秘

宋朝 :“队舞”

宋代宫廷中用于礼仪、典礼和欣赏娱乐的节目主要是“队舞”。宋代队舞也是规模宏大,多姿多彩的。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个是72人表演的“小儿队”;一个是由153人表演的“女弟子队”。

每队又各有十个节目,从各个节目的名称上看,如“小儿队”的《柘枝队》、《剑器队》、《婆罗门队》等等,“女弟子队”的《菩萨蛮队》、《拂霓裳队》等等,都很像是唐代宫廷名舞的直接继承。但从表演形式、手段等具体记述考察,则可以看出已经有了许多的发展变化。

学舞必看!中国古代各朝舞蹈特点大揭秘

比如:每部乐舞都增加了杖子头、竹竿子(都是率领舞队的人物)、花心(领舞者)、四角(群舞者)等不同角色和勾队(召演员出场)、放队(让演员入场)、致语、唱念、问答等各种表现手段。

这些变化不可忽视,实际上是舞蹈表演在向舞、乐、诗、歌、白相结合,有简单的人物、情节,有一定表演程式的戏曲形式演变中的一种早期过渡样式。

所以宋代队舞虽然吸收了唐代舞蹈的一些东西,但又没有能够把唐代那些著名舞蹈都直接继承下来。

学舞必看!中国古代各朝舞蹈特点大揭秘

清朝 :“佾(yi)舞” “队舞”

清代宫廷礼仪舞蹈种类繁多,大致包括“佾(yi)舞” “队舞”两种形式。佾(yi)者,列也,是宫廷乐舞行列的称号,始自周代。清代佾舞主要用来祭祀神灵,分为文舞和武舞。清代宫廷队舞主要用于宴飨,其编制、内容不同于宋、元、明朝的宫廷队舞。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郊庙祭祀礼仪乐舞朝会宴享礼仪乐舞,均由两百人以上表演,多数为皇帝亲至祭坛亲自行礼,可见清王朝统治者对礼仪乐舞的重视,并以此来巩固其专制统治。

学舞必看!中国古代各朝舞蹈特点大揭秘

而清代民间舞蹈动作多来源于生活。高跷与秧歌成为清代流传最广的民间歌舞,如“十字步”,双脚走“十”字状,双手反方向地交替摆动,再加上身体随之摇晃扭动的动作,并利用独具特色的道具,如竹马、扑蝴蝶、五虎棍等道具进行舞蹈,足以表现人们喜迎丰收、祈神求福等内心世界的欢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