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应该怎样治疗

 山水书阁 2020-01-16

  这种病症可使用心电图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药物治疗。那么,治疗房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有什么呢?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地治疗房性心动过速呢?房性心动过速有哪些种类?赶紧来看看吧!

  房性心动过速的疾病种类

  异常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①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不同于窦性心律;

  ②心房刺激不能诱发、拖带和终止心动过速,但(不总是)可被超速起搏所抑制;

  ③心动过速发作与终止时可出现温醒(Warm-up)与冷却(Cool-down)现象;异常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④房内传导或房室结传导延缓,甚至房室结传导阻滞不影响心动过速的存在;

  ⑤刺激迷走神经和静脉注射腺苷不能终止心动过速。

  房内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①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不同于窦性心律;

  ②心房程序刺激和分级刺激能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

  ③出现房室结传导阻滞不影响心动过速的存在;

  ④部分心动过速能被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和静脉注射腺苷所终止;

  ⑤心房心内膜标测及起搏可判断折返环的部位、激动方向与顺序。

  触发活动引起房性心动过速

  ①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不同于窦性心律,则会导致头晕,头痛;

则会导致头晕,头痛

  ②心房程序刺激和分级刺激能诱发心动过速,且不依赖于房内传导和房室结传导的延缓;

  ③起搏周长、期前刺激的配对间期直接与房速开始的间期和心动过速开始的周长有关,具有刺激周长依赖的特点;

  ④心动过速发生前,单相动作电位上有明显的延迟后除极波;

  ⑤心房刺激能终止或超速抑制心动过速;

  ⑥部分心动过速能被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和静脉注射腺苷所终止。

  房性心动过速鉴别

  本病需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进行鉴别,其鉴别主要靠心电图。

  1.心率超过100次/分,大多数为100至150次/分,心音常有力。可有原发病的表现。

  2.心电图检查,呈窦性心律。Ⅰ、Ⅱ、avF、Ⅴ4-6导联,P波直立;

  avR导联,P波倒置;

  剩下的导联P波可直立、可倒置。

  P波形态正常,P-R间期大于0.12秒,频率大于100次/分。

  房性心动过速的病因机理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是指规律而快速的房性节律,且其起源点可能来自心房的任何部位,无须房室结和房室旁道的参与,节律约110 - 250 bpm。表现为阵发性和/或持续性。

  经电生理检查,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5%-15%。与其它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相比,有时被称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其发生机制包括异常自律性增高、心房内微折返和触发活动。

  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1.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1)洋地黄引起者

  ①立即停用洋地黄;

  ②如血清钾不升高,首选氯化钾口服或静脉滴注氯化钾,同时进行心电图监测,以避免出现高血钾;

  ③已有高血钾者,可选用普萘洛尔、苯妥英、普鲁卡因胺与奎尼丁。没有眩晕,恶心的症状,心室率不快者,仅需停用洋地黄。

没有眩晕,恶心的症状,心室率不快者

  (2)非洋地黄引起者

  ①口服或静脉注射洋地黄;

  ②如未能转复窦性心律,可应用奎尼丁、丙吡胺、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或胺碘酮。

  2.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p波与窦性不同,PR间期延长。根据治疗目的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1)治疗目的在于终止心动过速或控制心室率可选用。

  ①食管心房调搏;

  ②药物治疗。

  (2)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采用直流电复律,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通常无效。

  (3)对反复发作的IART(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长期口服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发作或使发作时心室率不致过快,以减轻症状。

  (4)对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功能障碍者,若必须长期用药,需安置心脏起搏器。

对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功能障碍者

  (5)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是治疗房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在90%以上。多数成功靶点位于心房后或间隔部,尤其是在近瓣环的间隔部。

  3.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亦称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慢性阻塞型肺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低血钾。

  心电图

  ①三种以上P波,PR间期各不同。

  ②心房率100~130次/分。

  ③多数P波能下传心室,部分P波过早而受阻,心室律不规则。

  治疗针对原发病。维拉帕米和胺碘酮可能有效。补钾补镁可抑制发作。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房性心动过速的相关知识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这个房性心动过速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如果有类似的病症,还是要到医院就诊哦!

(2016-01-10  来源:民福康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