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味洛宁蒸肉

 金麟167 2020-01-23

“中国年 · 家乡味”主题征文028


文|赵乐

  豫西小城洛宁的吃食,具有代表性的是“粉条蒸肉”。5年前去那里吃蒸肉,缘于微信圈里几句神侃:“河南蒸肉独数洛宁,食之香而不腻,可口又得劲,如若有不信,请来一尝,超好吃耶。”

  既然在千年帝都小住几天,怎么能拒绝乡村美味的诱惑?又怎么能阻挡我寻味的好奇?必须去尝尝鲜,感受一下吃货这个词的分量,于是,农历正月间一个上午,也许是受电视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那把美食烈火的熏烤,抑或是受那难以割舍的乡土滋味的吞噬,我约上朋友驾车从洛阳新区启程,沿着郑州至卢氏的高速公路悠闲地行驶,过战国时期韩国都城——韩城,行车60余公里驶进洛宁县城。

  说起来或许可笑,作为一个嗜好食肉者,我尤其爱吃猪肉。太太曾有口头语为证:“俺那骆驼是头好喂的宠物,只要有猪肉下饭就行。”

  是不是粉条和肉混着吃?时届中午,走进县城风翼路君平饭馆才晓得,所谓的蒸肉和老母亲做的蒸面条、蒸菜颇为相似,就是多添了些片状猪肉和粉条。

  须臾,蒸肉端了上来,还未开吃,浓郁的香味就扑鼻而来。素来不食早餐的肚子早已咕咕噜噜地叫着,于是不管随行的朋友怎么着,我三下五去二地吃了起来,一口肉,一口粉条,一口饺子汤,吃得满嘴流油,尽情尽量享受了吃蒸肉的愉悦。

  其实,蒸肉作为一款家常菜,东南西北中,各路菜系食谱里都有。不过,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各家有各家的口味。四川粉蒸肉色深味浓,喜欢麻辣的食客特别适宜;江浙一带的粉蒸肉,做法是极为精致,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只是身为北方人,习惯了浓重的口味,感觉这种细致的烹饪似乎味道不足……洛宁蒸肉是以当地产的红薯粉条加猪肉、大葱混合上铁笼蒸出来的。也许是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的缘故,在加热过程中又处于封闭状态,直接与蒸汽接触,肉的香味浸渍在粉条和大葱里,所以成品原味俱在,口感或细嫩或软烂。这时候你可以吃粉条,也可以单独吃肉块,香而不腻,特适合我的饮食习惯。 

    

  说到用粉条和猪肉烹制的菜肴,应首推东北名菜——猪肉炖粉条。这道菜要先把粉条和切成小方片的猪肉入锅添水加调料炖制,炖制过程中,粉条吸取了肉的香味,而肉也变得肥而不腻,一直为食者所称道。不过,猪肉炖粉条中汤水多,只当“菜”吃。洛宁的粉条蒸肉,同样是用这两种材料烹制,不但是菜,又可当“饭”吃,两全其美。

  粉条蒸肉虽说是一道非常平民化的洛宁吃食,却很能检阅厨者的水平,犹如北京的许多大厨虽敢招呼生猛海鲜,可连个里脊肉片、宫爆鸡丁、麻婆豆腐都做不好。洛宁蒸肉,不单纯是肉,关键还有红薯粉条,说透了,即猪肉配粉条,此外还有大葱、蒜瓣。

  做蒸肉的方法并不多难,首先将红薯粉条用开水煮七八成熟捞出,然后将不烫手的粉条和大葱、五花猪肉混合,加入调料,倒入面粉,用手轻轻翻动,搅拌均匀后再擀一张薄薄的白面皮铺在笼篦子上,用大火蒸四五十分钟即熟,便可以食用了。

  这些,说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如果要亲自动手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各个环节分寸之间你还会发现有许多道道。

   “对初学者来说,做五次蒸肉,有一次能做好就算不简单了。”君平饭馆老板在介绍如何制作蒸肉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说,“洛宁蒸肉已经被选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其他肉品也可以做洛宁蒸肉,但始终没有猪肉做出来的味道香醇。确实,猪肉与粉条相配,是最佳搭档,别的材料是代替不了的。

   “蒸肉热三遍,拿金都不换。”按常规的饮食习惯,吃剩下的饭菜重新加热后,再次食用会失去它原有的新鲜味道,可是,此地蒸肉却不是这样,它有个特点就是越馏越香,把放凉的蒸肉再次上笼热透,味道比刚蒸熟时还要香,还要浓,还要可口。我亲自体验过多回。

  论及食物的“蒸”,自从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锅,先有“煮”,“蒸”随之诞生。蒸的工艺相对于其他烹饪,更能保持食物营养和原汁原味,因而堪称最适宜的健康饮食方式。

  生煎包,拐子饭,臭豆腐,热干面,郑州烩面,刀铡面,柳叶蒸饺,馄饨面,肉夹馍,酒酿圆子……同行的一群吃货咧嘴笑着,红光满面,一面品尝着蒸肉,一面细数各自家乡的风味美食,气氛甚欢。聊起“舌尖上的故乡”,感觉有唠不完的话题。

  看来,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吃”早已超越了维持生存的功能,不光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满足精神的需求,同时还把饮食活动的内涵引伸到了极致。

  “南瓜上笼满口香,玉米饼子蔓菁汤。萝卜缨子塌菜馍,拌面蒸菜真难忘。”人的记忆真怪,许多明明应该记住的事,偏偏忘得不着痕迹;一些毫不起眼的事反而久久无法忘怀。吃蒸肉的时候, 童年偷吃供食让大黑猫顶罪的趣事又在脑际浮现出来。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那时农村生活艰苦,只在逢年过节,家里来亲戚或者特别的日子,妈妈才会做上一碗长条肉,姊妹仨,抢着吃,根本不解馋。偶尔家里来了亲戚,眼巴巴指望妈妈能让我们开一回荤,有时竟也落空。

  有一年寒衣节,奶奶准备了几碟小菜,其中就有一小碗蒸条子肉(五花猪肉切成的长方形薄片),晚上祭奠用,正巧那天下午有段时间家里没有人,我放学后就偷吃了一块,接着又吃了第二块,第三块……总共十多块肉被我胆战心惊地全部“消灭”了,碗底只剩下一丁点肉沫子。正当我急得不知所措时,五奶家的一只大黑猫突然跑过来,我好像遇到救星了一样,一把逮住了它,将碗底肉沫子抹在猫的脸上,把猫爪子用绳子捆住。不久,奶奶回来了,我赶紧禀报“军情”,说是那猫偷吃光了蒸肉。奶奶看见那大黑猫粘着一脸的蒸肉沫子,就相信了我说的话,数落了一通没有看好供食之类的话之后,就去用其它食物代替了蒸肉。今天,翻拾起童年那次偷吃蒸肉的事儿,还觉得挺对不住那只大黑猫,心中飘起层层歉意。

  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追寻记忆中的那些饭食,找寻舌尖上最初的原味,用味蕾感知故乡。

  蒸肉,豫西地区独有的一种食物,谁也说不清它的起源,它不乏精彩的传说,间或亦有文字记载。想来那缺食少肉的贫困年代,想要让更多的人吃到肉,或者需要肉食来装点门面,乡亲们便极富想像力地发明了它,进化了它,并使之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民俗风味吃食。

  一顿蒸肉吃下来,天色放晴,雾霭渐散,随意在县城周边的村庄走走看看。在东关村,问起86岁的程姓老人,他也说不清蒸肉产生的年代,只记得自己穿着开裆裤那会儿,过年或给老人过寿或家里来了亲戚,都要用蒸肉招待客人。

  一家蒸肉,满村飘香。逢年过节要蒸肉,来了亲戚朋友要蒸肉,给老年人过寿宴要蒸肉,盖了新房、办了喜事答谢亲朋好友的帮忙要蒸肉。用蒸肉招待客人,是洛宁民众的传统习俗,它既是节日盛馔,也是待客的上乘饭食。

   “如果到咱这里走亲戚,一定会拿蒸肉招待你。”说起粉条蒸肉,程老先生言辞之中满是赞美的话儿。在当地人看来,蒸肉是他们祖先留下来的,有地方特色的,让人期盼享用的美味佳肴。以前在这里,有人邀你吃蒸肉,那可是你莫大的荣幸。

  大原村里的老人也讲,旧时洛宁比较贫穷,农村人家要是能吃到肉,那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当地人只有在重要节日或尊贵客人上门,或遇到重大喜事时才做蒸肉,一年也就那么有限的几次。如今,人们的衣食住行今非昔比,做蒸肉吃蒸肉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想吃就做,不完全是为了饱肚子、过肉瘾。”

  走马观花地在洛宁县城逛了逛,发现市面上经营蒸肉的饭店并不多见。于是我就突发奇想:假若有谁开个洛宁蒸肉连锁运营公司,瞄准食客们的不同口味,弄出若干系列品种的蒸肉来,像陕西肉夹馍、四川麻辣面、云南过桥米线一样,遍地开花,说不定真还会火爆一番;假若再把蒸肉像其他快餐食品那样,批量生产,无菌包装,保不准还真会做成大市场。

  掰指头算算,洛宁的美食不算少,如竹笋拌面、红薯面条、饸烙面、杠子馒头等,而让我最忘不了的还是那诱人胃口的蒸肉。蒸肉好吃,到洛宁不吃蒸肉,岂不少了一种人生的乐趣?而洛宁蒸肉获“中原名吃”的殊荣,也绝非虚妄的。

  一年,一年,又一年,从饭馆吃到乡镇,从农家院吃到亲戚家,再到我亲自下厨做蒸肉,口味越吃越纯正,思乡味觉越来越浓,“吃家乡饭,过的是嘴瘾,解的是乡愁”,得劲的洛宁蒸肉,美哉!

2020年1 月

作者简介:

赵乐,曾是一名军人,目前是一位专栏作者,自称“沙漠骆驼”,一直跋涉在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