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研究:回顾与反思——基于三十余年来的文献分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六

 昵称65712878 2020-01-23

回望三十余年来我国中小学办学自主权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 相关研究的发展与深化均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 我国教育实践的发生与演变直接推进着这一领域研究的前行。

一、已取得的研究进展

1.对落实与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本趋势已达成一致

综观国内外有关中小学办学自主权问题的研究, 不管是西方国家的教育分权化改革、校本化思潮的蔓延, 还是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 在本质上均印证了一个世界性的趋势:中小学校的发展愈加趋向专业化和校本化, 在国家层面的教育改革蓝图中, 以学校为单位的改革将在未来凸显其更加重要的价值。

2. 对中小学自主管理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讨论已经较完善

百余年来, 强调教育的国家目的、强化教育为国家发展服务的责任, 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 教育改革也往往是国家发展尤其是政府职能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的研究进展表明, 不同阶段, 学界对于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应然状态的阐释与政府职能变革的前进脚步是基本一致的, 且不管对于学校自主权的认识有何差异,研究者对于改革中政府职能与角色转变的趋势已达成基本认同, 研究中对于相关内容的探讨也基本完善。在政府职能逐步变革的进程中, 管理权的比重有所减退, 而更多地转向通过制定标准、问责等形式强化监督权与控制权。

3. 对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基本内容已达成初步认同

我国学者对于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以“权力清单”的形式划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自主边界, 明晰其办学自主权的具体内容。从现有研究进展来看, 我国学者已达成初步共识的是: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大体可划分为学校人事、学校财务、学校课程教学以及其他学校内部事务的处置方面的自主权。

二、待完善的研究空间

1. 系统性的对于办学自主权机理的研究

以往对于办学自主权的研究, 往往是基于国家的政策导向或是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实际需求, 强调落实与保障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意义和重要性。然而, 对于“办学自主权”这一概念本身的研究却很少见。

2. 对于不同类别学校自主权需求的差异分析

教育公平的理念与构想虽然长久以来在我国的教育政策中被不断强化, 但是从现实层面看,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仍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到办学自主权, 不同学段、地区、办学水平的学校对学校各项事务自主程度、目前办学自主权的满意度、目前最为显著的权力需求、办学面临的主要困难、办学的压力来源等问题的看法, 是有所差异的。基于学校差异的更进一步的分析是目前研究中较为欠缺的部分。

3.“自下而上”的基于学校视角的研究

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教育管理体制或教育分权化的改革都是以国家层面的政策方针为强大推动力的, 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放权与地方政府向学校的放权均属于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任何形式的教育变革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一所所学校、聚焦到一项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教育变革是否成功也应以能否提升学校效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的价值指向。基于此, 以学校为研究视角的对于办学自主权的探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4. 以“区域”为分析单位的实证研究

在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与把控之下, 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事业在地方性的土壤中生长与发展, 形成了共性之下形态各异的地方性的教育风貌, 因而涉及某一具体的研究问题, 每个地域的表现形式、表现程度、问题的症结与改善的策略均有所不同。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是一个深植于教育实践中的研究问题,以“区域”为分析单位展开对于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实证研究, 对于该研究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全文见《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第7期)

文章来源 | 《教育文摘周报》2019年第39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