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文本古今谈(二)

 柳鸣蝉 2020-01-31

所谓的“愚兵政策”到底愚弄了谁?

三种传世本《孙子》的《九地》篇都有这样一句独立成句的话语:

           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从古至今的注家,都把这句话当作是孙子的愚兵政策之一;并引此为例,用作随处发表议论的材料。俗话说“话怕三习”。仔细推敲,不难发现传本这句话的语义,确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你能据此说清到底是谁“莫知所之吗?是“羊”莫知所之呢?还是“驱群羊者”自己莫知所之?实在是莫衷一是。若说是“羊”莫知所之,则句末四字当改作“使其莫知所之”,但原文并非如此;因此,难免使人认为,或者也可能是“驱群羊者”自己糊里糊涂、莫知所之了!

关于愚兵政策,《九地》篇上文有着明确的阐述:“易其事,革其谋,使民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诸句所言愚兵的手段、被愚的对象,全都明白无误。以此与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相较,形成鲜明对照。如此,不免令人对于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的正确性、真实性产生怀疑。

抛开别的一切理由,单以孙子的睿智深微、精于文字表达之道而言,即可断定孙子决不会将这样不知所云的言辞形诸笔墨,更不会使其留存在自己的华章之中。对此,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竹简本《九地》篇的相关文字如下: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发其机,若驱群羊。

这两句话是典型的先秦散对句式,其中若驱群羊”与“如登高而去其梯”相对成文,不仅对仗关系显而易见,而且两个分句的语义也能自身通达完整。这样,在竹简本中,“若驱群羊”四字本来是与其上文连读的。又,竹简本121号残简所收2609号残片的行款的实际情况也证明:若驱群羊”之下不能容纳“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十字,证明这十字当属衍文。

十一家注本中,发其机”与“若驱群羊”之间存在有“焚舟破釜”四字。这是由于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十字衍文的存在而使若驱群羊”属下读的结果。因若驱群羊”属下读之后,宋代人感到“发其机”之下语义不足,遂不顾历史时序、自以为是地添加了后世典故焚舟破釜”四字。但在竹简本文字中,“发其机”与“若驱群羊”之间并无“焚舟破釜”四字;曹注本、武经本亦无此四字,与竹简本文字相合,当是较古之文字。

这样,若驱群羊”的属下读,加上焚舟破釜”四字的嵌入,由此造成了简本原文句读的严重改变,这就对文字义理造成严重伤害,妨碍了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从而导致“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这个模棱两可的句子存世两千余年之久,至今阴魂不散。

凡此种种,都是因读者旁记之辞误入正文而造成的影响。我们曾经指出,在经过任宏整理后的传本《孙子》中,因传写而误入正文的读者旁记之辞颇多,并且解释了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这里出现的“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十字衍文更是一个典型例证;它本是读者即兴发挥的旁记之辞,因传写误入正文而流毒至今。

    汉简本121号简所收2609号残片之所以未能定位,盖缘传本中有“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十字衍文存在之故所致,足见这十字衍文流毒遗害之深远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