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才智是一个人的优势,但是一个人永远不该拿着自己的“优势”当做自以为是的资本,当你去炫耀自己的才智时,那么才智就不再是优势,而是让人生招致祸患的累赘。
不单凭自己所见,反而能看得清楚;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受崇敬;不自夸自耀,反而能见功劳;没有自高自大,反而能够长久。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就如同生活在狭小的圈层之中,他因自己的眼界思维禁锢了自己的思想,很难看到远处的世界,更难以看到自己内心之外的天地。 有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于自以为是之人来说,正是因为他陷入自己的思维之中,所以无法认知自己思维的局限,以及自己所处的客观世界,而人生所有的错误根源,都源于自己心性的偏颇而带来的问题。 正如《庄子》之中所说的一个故事: 吴王渡过长江之后,到了猕猴山上,很多猴子都争相的逃跑,但只有一个猴子仗着自己灵巧,在那里跳跃腾窜,被吴王用箭射中,丢失了性命。 吴王就说:“这只猴子丧命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仗着自己的灵巧,才有这个下场,要引以为戒啊。” 对于人生来说,何不是如此呢,太多的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正是因为过度的自以为是,拿自己的优势过度炫耀,陷入自身愚昧的圈层之中无法自拔。 就好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看见自己的世界,未能认知客观而给自己带来危险。 《红楼梦》的王熙凤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非常聪明而又机智的一个人,最后却因为自己的过度“有心”而造成了悲惨的结局。 在《红楼梦》中,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评价王熙凤:
这都是凤姐身边那些熟悉她的人对她的评价,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精明的人,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但落得孤家寡人,劳心劳碌的命,最后还丢失了自己的性命。 佛家说:世界万象都是自己内心的呈现,而对于一个机心太重的人来说,世界的所有嘈杂,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心念误导而产生的负累,内心阴暗,心性必然偏激,自以为是,必然背离自然规律,处世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所以《聪明累》之中总结王熙凤的一生:
机心太重的人,一来因为自己内心的偏激阴暗,心永远存在着戾气;二来也会因为自以为是的主观妄为,让自己的言行违背大道的自然规律,而人生祸患,就是因为自己的心性有失偏颇而导致的。
天地是神秘莫测的,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但是天地制造的风雨都不能长久,而何况是人的狂妄行为。 我们人类距离天地,距离道之自然相差甚远,只是一个渺小的尘埃,哪里会有资格靠自己的主观妄为而控制世事呢。 所以处世之时,只有符合外界的规律,一切顺应,抛开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不以自己的主观妄心为障碍,才能保得自己一生平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