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很幽默,可以做成列表用来定期自我反省的。 方法1 拒绝锻炼 有大量研究证明,情绪低落与不运动有关。情绪不佳的人(特别是那些被诊断患有抑郁症的人)总体上比情绪更好的同龄人,身体状况更差。 少做一点运动,情绪就能低落一点;情绪越低落,你就越不想运动。如果能开启几个这样的恶性循环,你就会走上痛苦之路。 找几个平时比较活跃的人,让他们降低运动量,不到两个星期,他们就开始表现出困乏疲惫/情绪恶劣的倾向。找几个情绪不佳的人,随机把他们分配到两个组:一组参加体育培训(1周3次,1次30分钟),另一组不参加训练。 结果,参加锻炼的人抑郁状况得到好转,而不锻炼的人没有得到改善。运动锻炼对提升情绪的效果赶得上精神禅修和心理疗法。 所以那些希望生活更不快乐的人,必须极力拒绝体育锻炼。 每周3次30分钟的运动就足以打破大多数人的痛苦循环,超过这个水平的运动效果会更好。 方法2 多吃广告中推荐的食品 在现代社会,如果我们遵循原始的本能冲动,就会形成一种常见的饮食习惯,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各种障碍,其中包括情绪障碍。因为我们的身体构造是从经常挨饿、偶尔狂吃的原始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所以我们经常碰到有好吃的就大吃大喝,多余的能量被储存下来,变成脂肪。肥胖与情绪低落直接相关,与引发抑郁的各种问题(不运动、心脏病、糖尿病等)间接相关。 吃要吃出问题来,好像也容易。其实不然。每餐多喝一罐汽水(或者类似的饮料),每天就多摄入10勺糖,这已经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日用量的两倍了。一年下来这种饮食习惯就能给你提供4.7万卡路里的糖分,也就相当于十几斤肥肉。 在寻求低落情绪的奋斗中,你就有了不结盟的同盟军:广告产业。端个小板凳,拿个小本本,坐到电视机前,快速记下所有广告产品,把它当作每周购物清单。买下清单上的所有东西,几个星期后你就可以达到身心的不平衡状态。长此以往,你就走上了自我戕害的人生道路。所以,广告上说什么,你就跟着吃什么。 方法3 别把时间浪费在睡觉上 缩短睡眠时间,身心无法获得恢复,这会降低注意力,钝化感觉,我们就容易被生活的重担所压垮。我们会更焦躁、更无成效、更无创意、更容易决策失误做错事。 你没必要干等着失眠症光顾,你可以直接不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休息,人为制造失眠。请跟自己说:“太忙了,没时间在床上瞎混。” 被剥夺了睡眠,效率会下降,你会慢慢赶不上工作和生活的进度,到时候你真的就是大忙人了。 为了更自然地打断你的睡眠,可以参考这样设计你的卧室:
什么时候上床睡觉好呢?大多数人需要3~4天才能形成24小时作息常规,因此你要记得隔几天就把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调整一下,至少调几个小时。另外,不去上班的那几天,可以推迟3个小时睡觉。 不管什么时候上床睡觉,为了保证你不会困得倒头就睡,请在最后时刻多做以下活动:
要是你最终还是钻进了被窝,那你得充分利用残存意识的时间,想点让你放心不下的事。想想你的日程安排,想想明天可能碰到的困难麻烦,再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把你生活中已经出现的、可能出现的、无法解决的各种问题,统统审视一遍。这样必将大大推迟你真正入睡的时间。半夜醒来,你要立即想到问题和困难,这样就没那么快又睡回去了。 方法 4 争做“屏奴” 幸运的是,当今社会庞大的媒体产业强势崛起,能轻易占据你的大脑,助你打发时间、消磨生命。 比如电视,有些人看电视的时间大大长于跟家人朋友交流的时间。据说抽烟可减寿10年,但是光靠抽烟减寿怎么够呢?一周看34个小时的电视(美国人的平均水平)能消耗一个人30%醒着的时间——相当于普通人23年的寿命。 电视看这么久,好像无聊得难以忍受,但是看多了就习惯了。它可以一点点地蚕食你的生命,到时候你就真的以为,没时间去做任何有助于改善情绪的事,比如读书、学习、锻炼、做公益活动、见朋友、陪家人、做饭菜、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除了看电视,上网也能同样造成这样的效果: 不妨考虑一下:
上网有太多的事你可以做。还可以玩电脑游戏,美国12~24岁的人平均每周玩游戏13个小时。“重度痴迷玩家”占玩游戏人群的4%,每周玩游戏48个小时以上。 玩游戏的人群在不断扩大,大型游戏制作公司聘请专家,专门研究如何吸引女性、儿童、老年人玩电脑游戏,研究如何让他们把时间花在射杀别人的网络化身上。电脑游戏爱好者乐此不疲。 你不妨算一算每周看屏幕自娱自乐的时间比例。这也简单,你把一周的屏幕时间加起来(看电视时间+非工作上网时间+打游戏时间),再用它除以一周的工作外非睡觉时间(168个小时-睡觉时间-上班时间)。 方法 5 想买就买 细细体会一下各种消费广告,不难发现,它们都在向你传递一个信息——购物是通向幸福之路。照这个逻辑,你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简单朴素、不重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是通向痛苦的正确道路。 实际上,要获得痛苦,关键在于避免一不小心走上充实生活的道路,而要避开充实的生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物质追求占据你的时间(还有钱包)。在这方面,人的自然本性很乐意配合。看看在你面前招摇过市的广告宣传,注意一下布满大街、塞满大楼、琳琅满目的广告牌、海报、宣传单。 成年人的选择是全部都要,一个都不能少。买这个我就会开始健身、有了那个包,我就是贵妇。这个化妆品到货,我就是明星。还是这个新出的产品,买完之后,我的生活就圆满了。 丹尼尔·吉尔伯特在《撞上快乐》一书中指出,人们普遍根据某个行为能否带来快乐,来对这一行为做决定。不幸的是,我们正确预判未来的能力很差,差得惊人。买东西的快乐有时只能维持一个星期,有时是一两天,这要看人们买的是什么。 试图通过购物获得精神情感的满足,必然是徒劳的折腾;为实现我们的目的,这又是一个绝好的方法,因为从长期来看,它能培养痛苦。 带着期望,坚持不懈地追求一个个目标,结果一次次地失望而归,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的呢? 方法 6 买不起也买 有一条通往痛苦的道路:让你花的钱比你挣的钱多。 很多人的焦虑是因为自己的经济状况引起的,他们会感到因此失去了行动自由——不敢换工作、换房子,不能外出旅行,无法应对紧急需求。信用卡就是他们的手铐脚镣。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要想生活更糟糕,信用卡就是条绿色通道。 都说有钱买不到幸福,但是没钱肯定能买到痛苦。即使生活相对安逸、有房有家、不愁吃喝,那也还有机会感受到没钱的痛苦。越接近个人经济红线,让你感到痛苦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也许最大的压力是一种万劫不复的末日感——感觉无论当前状况多么良好,任何时候都可能毁于一旦。 钱也许买不到幸福(没有“幸福”这个商品),但钱一定能买到免于经济恐慌的自由。 “假定将来的收入一定能赶上甚至超过现在的花销,心存这个信念,想买就买。多花钱、多借钱,把透支额度提上去,然后把它全部用完——钱不就是拿来花的吗?”这样即使有高工资、好工作,痛苦也会找上门来。欠债是产生不幸的必经之路。 花钱的快乐只能维持一小段时间,而债务像钻石一样,永久保值,而且它是可以传递的馈赠。 方法 7 百分百全身心工作 你得把一切都倾注到你的工作中,包括所有的时间、精力、创造力。你必须毫无保留,下班后只带走一副空荡荡的躯壳,就像空塑料瓶、空热狗包装袋。你不能保留任何东西给你人生的其他方面——你的爱人、家人、朋友、兴趣、健康,而你忽视了这些支撑你人生的要素,他们也会离你而去,留下你和你的工作相依为命。你依赖工作,但工作并不能支撑你的人生,所以痛苦很快就会到来。 你还要按极短的时间单位,估算你的工作承受能力。你可以问问自己:“今天工作我能有多拼?”然而,你不要问长期性的问题:“我能否按这个节奏合理地、持续地工作一年甚至几年?”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往往相反。 你要坚决回避的问题是:“我做这个工作是为了什么?”在原始人类社会,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明摆着的,干活的目的就是让干活的人吃饱饭,工作劳动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在无序的现代文化中,我们成功地把这个说法颠倒过来了。如今,人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于工作,而且还不要期望有多大的回报。 特别是当你把它当作人生的唯一支柱时。一只脚的咖啡桌是很危险的,随时会倒。如果这种岌岌可危的状态是你的人生目标,那你就把所有的时间、精力、资源都倾注在你人生的唯一支柱上吧!这是个不错的方法。 方法 8 通晓天下事 如何你很无聊怎么办? 新闻媒体会为你不辞辛劳地挖掘报道灾祸:难民船倾覆、大桥崩塌、大爆炸……电视新闻会为你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灾难画面,而且经常在你吃饭的时候播放。你可以看到人的尸体、毁坏的汽车、破败的环境、战争的受害者,可能还有让你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场景——记者兴冲冲地跑去问灾难幸存者,失去家人的感觉怎么样? 第一,你不能问自己,及时了解各种悲剧性事件(政变、地震、名人被封杀等)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新闻报道其实不能给你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但明白这一点,会动摇你看新闻的决心。所以,你得对“大新闻”的重要性及其与你生活的相关性深信不疑,并及时关注、随时跟踪。 第二,你不能问新闻事件的真实信息内容。你必须认为它们自有其价值,不要问它们能否给你提供信息。你必须毫无怨言地忍受他们的唠叨与重复,也要忽略报道内容的粗糙肤浅及其一面之词。 第三,你必须无视这样一个事实:播放出来的新闻内容都是经过重重审查过滤的。相反,你得把新闻报道视为媒体对当今世界现实状况冷静客观全面的描述。 第四,你也不应该想到,现在的电视新闻其实跟真人秀节目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很多新闻只不过是悲剧题材的娱乐节目。 你要做的是:保持信息灵通,通晓天下事,一点风吹草动都不能逃过你的耳朵。 请你观察自己一周收听收看新闻的情况,记下你经常使用的媒体渠道如报纸杂志、网络、收音机等,还有在家、银行、电梯、地铁、健身馆等地方看到的电视新闻。把它们都算在一起,下周你要努力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增加收听收看新闻的时间、次数。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可能对新闻失去兴趣,那就玩个小游戏。拿两个秒表,测一测两类新闻的时长:一类报道实际已经发生的事件,另一类分析、评论、猜测未来某个时间点可能发生的悲剧事件。看看它们分别持续了几分钟。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在没有真实信息的情况下,媒体花了一大半节目时间,讨论猜测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事件。 方法9 模糊生活目标 活得痛苦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放弃所有的生活目标,让人生变得完全没有方向。如果像很多人一样,痛苦并不是你唯一的目标,你还有其他任务目标,那么你可以改变应对各种任务的方式,使你对自己失望不满。 制定目标包括立下两类志愿。一类是“最终目标”,即一个过程的终点,这个过程可能是学习西班牙语、整理车库、找到一个职业、完成一个学业项目、建立一个社会网络、仰卧推举90公斤等。找几个人问一下他们的生活目标,几乎每个人说的都是这种“最终目标”。 另一类是“当前目标”,即为了达到“最终目标”而进行的小步骤、小环节。所以,如果你的“最终目标”是填报个人所得税,那么花20分钟找齐材料就是你第一个当前目标。 失败和失望成就痛苦大业,所以你一定要忽略以下制定有效当前目标的原则:
遵循这些原则,实现“当前目标”的概率更高,这种成功会带来动力和兴趣,接下来的步骤环节就更有把握。 要反过来对待生活目标,要遵循以下原则:
不管你的目标是哪一种,只要遵循我们社会的某些文化价值观念,就一定能收获失望和失败。 定好最终目标(比如找到人生伴侣),把它分成几小步(比如接受邀请参加部门聚会、加入划船俱乐部、买件新衣服等),然后不问这些小目标有没有达成,只关注最终目标,不停地问:“我结婚了吗?” 大部分最终目标都是长远的——所以你才需要把它们分成几个小步骤。最终目标的实现只是一次性的成功,但是为这次成功,你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如果你关注当前目标,你就会经常一次次地实现目标。这样就危险了,你可能对自己选择做的事越来越有热情。 所以,我们要顽固地紧盯最终目标(“我有没有找到对象”),这样就总能获得令你沮丧的答案:“没有”“没有”“没有”… 这样整个过程你几乎都处于失败的氛围中。这种灰心沮丧的氛围减弱了你的兴趣,伤害了你的热情、动力,所以等不到最后的成功,你可能就放弃了。这样你就有了一种永恒的挫折感和失败感。 剩下的 39 个你痛苦和停滞不前的行为模式 方法 10 酗酒服药,生活更妙 ![]() ![]() 方法11 不堪往事,多多回首 方法12 功劳归别人,错误在自身 方法13 睡前练习“一日三恶” 方法14 打造地狱式未来 方法15 永怀希望,绝不行动 方法16 盲目乐观,无限自信 方法17 滤取生活负能量 方法18 身在此地,心往他方 方法19 追求完美,永不满足 方法20 构筑自尊,永无止境 ![]() ![]() 方法21 构筑自我孤岛 方法22 隐藏自我,悉听尊便 方法23 比上又鄙下 方法24 事事争高低、拼输赢 方法25 苛刻择友,严于待人 方法26 放弃界限,有求必应 方法27 幻想改变,拒绝现实 方法28 强求忠诚 方法29 臆测动机,不查实意 方法30 亲近损友,汇聚恶邻 ![]() ![]() 方法31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方法32 直觉行事,随性而为 方法33 克服善心,杜绝同情 方法34 工作在前,生活在后 方法35 走别人想走而未走的路 方法36 待在“舒适区域” 方法37 不惜代价,避免独处 方法38 追逐时尚,摒弃风格 方法39 追求幸福,永不停息 方法40 提升自我,杜绝瑕疵 这个清单非常值得收藏,对照一下,你踩中了多少个快乐陷阱?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李振军 1、50俯卧撑+50仰卧起坐+keep10分钟-第249天 2、至少学习2个番茄-第170天 3、少糖(苹果除外)+少碳水化合物(一周一顿)-第80天 @Inward D33 W5 🎯 已完成:total 500+ ☀ 周末纪录片,网球🎾 ,语法~ 『how much love you offer to everyone around you.』~ 🏁 目标:除周末每天多认20个古希腊词~年底将5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