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71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0-02-04
《生气通天论》(第三段,阳气失常,则受邪为病【临床指要】)

   翻过页来130页。看这一段的【临证指要】

一、煎厥和薄厥的问题
  @ 薄厥,临证指要提出来,这是一种危重的病证,类似于临床所说的中风病,也就是中医对脑中风证的最早记载。
   薄厥是和阳气失常有关,又常和大怒有关。这个大怒指的情绪的激动,导致气血逆乱而出现的。当然它还是以阳气失常作为一个前提。如果没有阳气失常这个前提,一般的大怒也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这是说这个薄厥的重证是这个。
   这一段当中,第二个是说薄厥的轻证。我们这里提出看来它类似于现在所说的癔病,也可以出现昏迷不醒等这些症状,情绪一激动他就出现昏迷不醒等等这些现象。《金匮要略》里那个脏躁,也类似于这个问题,用那个甘麦大枣汤治疗的那个“妇人无故自悲伤”有的她就昏厥过去了。
  @ 关于煎厥一证,那是属于阳亢而阴虚,最后导致阴精枯竭的虚证,同样是比较危重的病证。所以说临床看到这样的病,那是比较严重了,应该及时抢救。
   临证指要的第一个问题,联系到临床用煎厥,薄厥来联系。煎厥、薄厥这两个证候,你首先要记住一虚一实。
* 煎厥是虚证,到煎厥这个时候。
* 薄厥是实证。

二、邪气侵犯人体的问题

 @ 外邪侵犯人体,这里举的是因于湿,主要举例了湿邪“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
   关于这个病机我们讲了,湿邪阻遏了阳气,使得阳气不能够上升,清阳不能上升,所以导致头重如裹,如布包裹一样,头困重不舒服。那么湿邪内郁,郁而化热,湿热之邪阻遏阳气,使得阳气不能温煦筋脉,因此出现筋脉的緛短或者弛长,短缩或者松弛而长。
# 緛短,就是拘挛。
# 驰长,就是肢体痿软不用。
   咱们教材还举了《至真要大论》说“诸颈项强,皆属于湿”。又举了《丹溪心法》用二妙丸,治疗筋脉迟缓,治疗湿证。
   这个临床治疗湿证其实比较多见,比如说,那个表湿属于外感病,湿困于表,外邪引起的,可以头昏、困重,身体沉重,背部的啬啬恶寒,好象有凉水一样那么不舒服,舌苔有点薄白腻苔。虽然是外感,有的是三个月,有的五个月,甚至有的三年、五年就这样可以不好。
   一般的说表证病程短,但是这个湿,湿邪粘腻,缠绵难愈,所以表湿可以多少年都不好。这个临床病例还是并不少见的。

   医案举例一、
   我记得有这样一个病例,那还是七十年代初,北京中医学院,就是现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叫北京中医学院,办分校,在陕西省稷山县办分校,就派我过去给讲《内经》,那个班上有个班长,他是一个转业军人,那叫志愿兵吧,当了三年兵回来了,在哪儿当的兵呢?在四川某地。
   他当兵有一个特殊的情况,每天早晨都训练,那是没问题的,当兵就得训练,练完之后出了一身汗,就到溪水里去洗头洗澡,有这么一个过程。
   这位同学他转业回来,上学来了,那时不是工农兵学员吗,他当班长。
 @ 好,一上课他就低头犯困,老师讲课,他用手扒着眼皮,眼睛也睁不开,就得睡。早上要按时起床,同学们也得要早锻炼,老是得别人拉着叫着他才能起来,就这么困要睡,困。
 @ 然后,头发沉,这个首如裹的症状出来了。
 @ 后背,刚才我说有发凉的那种症状。
 @ 已经有几年了。当兵的时候就出现了,不严重,一到转业回来之后,这个症状就更明显了。这种现象已经有那么一两年了。
   你说他不自觉,他很自觉,他特别愿意该起来就起来上课,别打瞌睡,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
   他吃过什么药呢?
   我看过,他原来请人看过,吃过药,
 @ 吃过补气的药,
 @ 吃过活血化瘀的药,因为七十年代初,活血化瘀这个法是非常盛行,很多病来了都是活血化瘀,他也吃过活血化瘀的药,当然效果不好。
    其实这个病人,让我们看他,因于湿,首如裹,是主要的症状。那个湿气郁遏了阳气,阻遏了阳气,阳气不能上升,他当然脑子不清楚,精则养神吗,阳气不能养神了,神当然不精明,首如裹了,当然头困重,其实还是属于表湿,因为他后背还有怕凉的现象。
   基本方,就是羌活胜湿汤,它是治湿邪在表,头腰中,发汗升阳有奇功。
(附:《脾胃论》羌活胜湿汤方: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川芎。
方歌:胜湿羌独芎,甘蔓蒿本与防风,湿气在表头腰中,发汗升阳有奇功。) 

   它有点发汗作用,湿邪吗,发散一下。但是不会哗哗的出很多汗,象麻黄汤那样发汗退烧,不是那样。
   所以湿邪在表,相对来说病程比较长,不见得都是几天内都会好。当然也有表证病程短吗,湿邪表证相对它有长的。
 
   医案举例二、
   再有,湿邪的问题,有这样一个病例。这个病例也写在我的《黄帝医术临证切要》这本书里了。这样一个病例,是湿热不攘,伤于筋的问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这样的问题。
   你看这个病例,这是七四年十一月看的病,那相当早了,二十多年前了。
   一位四十二岁的男子,找我看病的时候是这样,
 @ 头部外伤,外伤手术后半年余。
 @ 头的右侧外伤,这个外伤的原因病例上没有写。
   其实我到现在记得很清楚,七十年代初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大陆(备战)深挖洞,广积粮。说是要预防外敌入侵,到处挖防空洞,北京市这样,别的地方我不清楚,这个挖防空洞有的是从地下挖,有时候是开放式的挖,挖完了(修好洞)上面再(用土)盖起来。
   这位病患,是挖防空洞,那种敞开的,他在下面挖,把土扔上来后,别人再用两轮的手推车把那土推走。他在下面干活的时候,上面的小推车不知道怎么被谁碰了,还是没有放稳,掉下来了,正好砸在他的头上,是很危险,没有砸死,但是头部受了外伤,赶紧送到医院去,医院给他做开颅取血手术,救活了。
   救活了,留下了什么问题了呢?
 @ 左侧肢体活动不便,尤其是下肢为甚。自足至膝内翻,脚到膝盖内翻,就是说足内翻,内翻就不能伸了,伸不出来了。不能伸直也没有力量。等于半身不遂的现象,但是这种半身不遂,他不是松弛的,下肢还内翻呢。
   当时我在中医的门诊部,那是在二层楼上,我记得是几个人用担架,把这个病人抬到门诊来看病。因为他不能走啊,足内翻怎么动啊。当然下了担架还是要人扶着,可以往前挪动。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 头部外伤这个地方,手术后头骨凹陷处还没有修补,头盖骨还没有补上。
 @ 四十二岁的男子属壮年人,体质还比较壮实。
 @ 脉濡数,舌质红,舌苔黄厚、腻。
 @ 大便不爽快。
   从舌苔、脉象、还有大筋緛短,小筋弛长,那个问题来看,明显的是湿热。舌质红,舌苔黄厚、腻。大便不爽,都是一些湿热的现象。脉还濡数。大筋緛短,小筋弛长,所以拘了。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就是这种现象出来了。
   但是病因很清楚,就是外伤引起的,那如果按外伤引起的就治外伤,去活血去,他吃过活血药,活血通经,吃过中药,效果不好。
   我记得当时本人虽然是年轻大夫,还有两位主任级的西医大夫,他们那时都西学中(西医学习中医)吗,跟着我实习中医。
   我问这两位主任级的西医大夫,说这个怎么治?也许是人家客气,说是没有办法了,王老师你来治吧。
   我来治,人家过去也吃过中药了,也没有办法了,我怎么治?我还活血?还化瘀?还通经脉?恐怕不行,人家已经用过这个法子,不行。到我这里再吃,这半年多的病他就行啦?
   但是,我们是学过《内经》的,《内经》讲的很清楚啊,而且再加上这些,舌苔、脉象,是一派湿热的现象。《内经》上有“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这样的记载。那就祛湿热,就得用祛湿热的法子。也就是二妙加味(《丹溪心法》二妙散:黄柏、苍术)
   苍术、黄柏,加味药,当然初步用的是印会河教授说的八妙,其实就是二妙,往上加药。加上一共八个祛湿热的药。印先生的八妙是:苍术、黄柏、川牛膝、生薏仁、萆薢、滑石、木通、车前子,他是这八味药。
   我在使用过程当中,这八味药我用,
 @ 有时候我还用点独活,独活虽然是温性的,但是我取它是风能胜湿的意思,独活又走下肢,独活又是风药,风就能祛湿。他这个病有湿吗。 
 @ 有的时候,我还给他加点乌蛇肉,散散风。
 @ 或者还加一些丹参,鸡血藤这类的药,活血通经,是作为次要的加一点活血通脉的药。
   基本方,就是苍术、黄柏。苍术、黄柏是二妙,加川牛膝那就是三妙啦。加生薏仁、萆薢、滑石、木通、车前子。

   就用这个思路,给他治了这么四五十天,逐渐逐渐好转,这人可以生活自理,还能做简单的体操运动,当然是完全恢复正常也没有做到。但是可以不需要人抬着了,自己能走。
   所以“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我治了一个。真是湿的问题,那临床上比较多见。

   就这个病例,他可直接原因很清楚,就是外伤,你按外伤去治无效,我们按湿热,用了祛湿热的方法去治,效果不错,应该说效果很不错了。
   当然这个本身也说明,我在开头讲的时候提到过,所谓病因的相对性问题,不要眼睛只是盯着那个直接的致病因子是什么。
   这个病患是那个小推车的把,把头打了。那好,你直接解决那个(外伤)去吧,那解决不了。然后你就认为是外伤之后必有血瘀,你去活血去吧,不对了。因为他临床症状不是瘀血,舌质也不紫,也不黯,脉也不涩,皮肤也不甲错,没有瘀血的现象,你能用什么化瘀的方法去治疗吗? (临床所见)一派湿热。所以这个也说明病因的相对性问题。
   学习中医的理论,就是要掌握这些东西,不要把问题看得死,病因就是致病原因,致病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固然要注意,同时还要注意到所谓审证求因的问题!

三、“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
   下边临证指要上还有一个“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的分析,这部分自学就可以了。
(感受暑邪之后,汗出是其主症之一。“烦则喘喝,静则多言”,张介宾分析:“暑有阴阳之证,阳证因于中热,阴证因于中寒……此节所言,言暑之阳者也。故为汗出烦躁,为喘,为大声呼喝。若其静者,亦不免多言。盖邪热伤阴,精神内乱,故言无伦次也。”
   暑热熏蒸,汗出烦躁喘喝,此为实证;若暑热过伤心神,神伤嗜卧,表情淡漠,郑声多言,多为气阴两虚之证。实证宜祛暑清热;虚证应清暑益气。
笔记者摘自《内经讲义》王洪图主编)
   这段就讲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