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瘫血枯,右瘫气滞 中风特效方 转载自悬壶济世的空间

 玉峰山 2020-02-09

左瘫血枯,右瘫气滞 中风特效方

先说明一下,我这次讲的中风完全是清朝黄元御先生的思路,虽然后世又有很多医家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因为我一直学习的就是黄师的思想,践行的也是他的圆圈理论,所以在这里就只介绍黄师的医法,其余不多做解释(其实我也压根不知道)。

黄师认为,所有的中风问题,源于气血双虚(他原文说,风啊还是哪个风啊,可是为什么有些人能中到,有些人却莫有事呢?),所有的虚又来源于脾湿阳衰(所以还是自己正气不足的原因)。因为虽然肺主气,但脾土生肺金,肺气宣发肃降的好坏,全赖脾胃。

而肝藏血,但肝随脾升,所以脾湿导致了肝郁,最后的根本还是在脾胃。

肝郁后,肝气疏泄不畅,容易造成血流淤积。同时肝郁生热,热伤经络,所以会出现肌肉急挛,筋骨枯槁。因此要想治疗肝郁,必先除湿。要想肺气下降,必先除湿(黄师认为,十人中有九人都有脾湿的问题,剩下的那一个人也快要脾湿了,所以治疗任何病,都先从除湿开始)。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身体的圆圈图:

人体的左边:肝随脾生。
 

人体的右边:胆随胃降。肺气肃降。

一旦中风以后,如果是左边偏瘫,则是因为气中之血枯(肝藏血)如果是右边偏瘫,则是因为血中之气滞(肺主气)。左边偏瘫时,脚的大脚趾会拘挛,那是因为肝经经过。右边偏瘫时,手的大拇指会拘挛,那是因为肺经经过。但事实上,不管是左边还是右边偏瘫,脚的大脚趾都会有拘挛的现象,那是因为脾经也经过大脚趾。因此黄师认为,脾湿是左右偏枯的根源。

具体药方如下:

左边偏瘫:桂枝乌苓汤

 

桂枝乌苓汤: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首乌9克,茯苓9克,砂仁3克。水煎,温服。如果身体中部或者下肢寒冷,加干姜9克,制附子9克。

(剂量来自《四圣心源》,请协商当地中医开药)

这副药的主要作用就是加强左半边的升,加大肝血的输布。
 

右边偏瘫:黄芪姜苓汤

 

黄芪姜苓汤:黄芪9克,人参9克,甘草6克,茯苓9克,半夏9克,生姜9克。如果身体中部或者下肢寒冷,加干姜9克,制附子9克。

(剂量来自《四圣心源》,请协商当地中医开药)

这副药的作用就是加强右半边的降,因为胃气下降,肺气才有通路,所以先降胃气,同时加大肺气下降的力度。

因为我家族中没有人中风过,所以上面的方子我确实没有试过。但是从医理上看,这两个药方思路清晰,用药准确,我相信一定会有效。黄元御先生是清朝最有名的神医,也是自学成才,苦读各种医典十载,才开始给人看病。圆圈理论是他一生的医学总结,所以此方我虽未实践,但深信不疑。

黄师不但提供了内服药的药方,同时还提出身体热敷也非常重要。他的建议是,用熨法。右半边偏瘫的人,用黄芪、茯苓、生姜、附子;左半边偏瘫的人,用首乌、茯苓、桂枝、附子。研末,用纱布包好,然后放在炉子上加热。热熨病处的关节,让药气渗入,则寒湿消散,筋脉柔和,拘挛自然松解。这包药一般可以用三次,气味没有那么浓了,就换新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热敷,偏瘫的身体经络就会温畅,出一身臭汗,味道很难闻,粘粘的,然后肢体就慢慢变得柔软,屈伸自如啦。

因为书中并没有给出热敷用药的分量,所以我个人建议各用20克。方子已经给到如此的地步了,家中若有中风的长辈,我真心建议你们能试一试。如若不放心,就请协商当地中医开药。务必学以致用,造福家人。啊。。。

另外,仲景《金匮》: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者,风邪外袭,郁其脏腑之气,非风邪内入于脏腑也。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上面介绍的左右偏瘫症状,是邪入经络。如果脏腑受到外邪的蒙蔽,就会出现头脑意识不清,认不出人,说话舌头不能打弯,无法正常言语的现象。

这时候一定要明白,不是脏腑本身内部有风邪,而是风邪把脏腑蒙蔽住了以后,脏腑里的气郁结在内,所以才会有神迷和不语的症状。此时万万不可用祛风的药,否则越治越糟糕。只有什么时候才能用祛风的药呢?就是简单的鼻口偏斜,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面瘫,这时用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浮萍,吃完后微微出汗,偏斜就会好了。

黄师认为,外邪蒙蔽了肺胃以后,胃气上逆,然后肺气也跟着上逆,就会化生痰涎,引起神智不清(痰生怪病)。这时他给的药方是:葶苈散。

葶苈散:葶苈9克,白芥子9克,甘遂3克。研末混合,一次服2克,一天三服,直到宿痰从大便里出来,就可以了。

不管你周围有没有中风的病人,亲,请千万收藏此文。因为这里面的方子关键时刻也许会救命。这是神医一生的总结,必定有他不可思议的神效,切切切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