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计件工资如何与精益推行结合?

 blackhappy 2020-02-11

全文总计1491字,需阅读4分钟,以下为正文:

计件工资如何与精益推行结合?

来源|精益通

背景及问题

计件工资是中小企业在一线员工中常用的一种工资方式,它具有员工沟通简单,个人效率高的优点。

但是其缺点,特别是精益生产模式下,强调避免多余生产的浪费和协同工作,计件工资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往往成为了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的一大障碍。

但是,完全的取消计件改为计时工资,也存在较大的阻力,特别是刚开始推行精益管理时。

我们的想法是;流水线改为小组计件而不是个人计件;而无法串联的单步工位暂时维持计件工资。

以上,希望得到各位益友的建议和意见?实施精益管理,你们是如何处理此问题的?可以并存吗?有什么改进之处?

以下为其他益友的回答:

一、沈自全: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涉及要素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订单数量多少

2.产品标准作业时间长短

3.作业分割特点及特殊要求

4.加工设备与工装的采用

5.物料及产品的结构形状及大小

6.中间物品的搬运与手段

7.生产特殊工艺影响

8.生产管理水平高低

基本结论是:流水线计时适合生产数量多、产品复杂、体积大的产品,同时,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计件离散方式适合数量小、作业简单、品质数量要求不高的产品,管理水平高低影响不大。

总之,要真正解决问题,须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从以上8个方面进行诊断,才能给出合适的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北辰:

个人认为计件就是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当然计件有它的优势和适用场景,但往计时管理是必然的。

实施计件的条件:

1.自动化程度低,作业节拍主要决定于工人的作业速度

2.产品质量要求低

改善的建议:

1.对现有计件流程进行改善,确保生产线的产量、质量、交付等指标能反映到计件工资上。具体要看实际情况。

2.即使计件也要注重标准化作业的推广,有标准才能改善,质量才可能有控制

3.计件向计时的转变是必然的,但不能一刀切,这样阻力会很大,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我没法给一个标准答案。但有一种绝对可行的办法就是推广自动化,可

以先从简易自动化开始,自动化推广了,计件也就自然被消灭了。

三、益友A:

1.核定标准工时。

2.不采用全计件工资,计件工资占总工资系数0.5(参考)。

3.计时工资占总工资系数0.5,计时工资要设关键指标:口勤,质量,任务完成率(订单完成率)等想激励的指标。可结合精益生产设定指标!

4.建立全员积分制度,以量化数据为月度,季度,年度奖励依据!

四、益友B:

老板和管理和员工在大部分中国工厂都是一种博弈关系,能从百度搜索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精益项目众多,多结合公司环境(人、事、术、利等资源)。来展开你擅长的精益工作。

五、赵淑清:

实施计件工资,集体计件最适宜,这里面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1.把单价制定好,把质量不良走势定标。

2.把客诉制定好奖励措施。

3.集体计件应保证团队减人不减工资的方式来促使全员参与改善。也就是说原定岗20人,通过合并工位等改善减掉2人,这俩人工资均分给剩余的18人。

4.现场管理层工资是员工计件平均工资成×系数。

此方法是我在企业辅导成功的案例。

补充:大家问我关于客诉奖励如何解释?

实施集体计件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产品质量不受控,那就要把这个担心变成“无客诉日”奖励制度实施,

把每个团队“无客诉日”(以组装线为单位)的持续天数和对团队为单位奖励挂钩,没有客诉的团队累计奖励、持续时间越长奖励越高,

一旦出现客诉,无客诉日归零,这种做法大大激发员工的质量导向及各个团队之间的竞争力,很重要一点从“无客诉日”持续时间上能够比较出现场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及荣誉感。

六、益友C:

1.把握现状:确定各线体当前的生产能力/标准工时

2.设定目标:通过计算确定各线体目标生产能力/最优成本的生产模型

3.制定激励机制:将改善收益的50%分配给参与者(依据企业实际可调整比例,本单位目前是按照这个比例分配的)

4.明确问题:找到问题点,制定改善方案并实施

5.确认效果:确认效果,及时激励

6.更新标准:逐步完善标准工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