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颜回的世界观,《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六章载:“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颜回与子路陪侍孔子时,孔子让他们谈谈个人的志向。子路率先说,他愿意把自己的好东西与朋友分享,即使朋友用坏了他也不以此为憾。而颜回的回答则是说自己不会夸耀己之善行和功劳。可见他更在意的是人内心的修养。孔子的弟子中子路以勇著称,与之相对,人们视颜回最文。故后世所载大多将两人对比而谈,《韩诗外传》卷九载: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人。人不善我,我亦不善之。”子贡曰:“人善我,我亦善人。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颜子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三子所持各异,问于夫子,夫子曰:“由之言,蛮貊之言也;赐之言,朋友之言也;回之言,亲属之言也。《诗》曰:‘人而无良,我以为兄。’”通过子路、子贡和颜回的不同回答,可以看出颜回为人之贤,别人对他好,他以善回报,别人对他不好,他依然报之以善。能够做到这一点可谓难矣,关于子路和颜回,显然老师更喜欢后者,《论语·述而》篇第十一章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颜回的夸赞之语令子路有些吃醋,子路跟老师说,你若去指挥三军能靠谁呢?子路的言外之意是您不还得靠我吗。但孔子并未在语言上安慰子路,他明确地称自己喜好有思想的军事家。程颐则认为颜子乃是孔子弟子中最勇敢的人,他的勇敢甚至超过了子路:“问:‘颜子勇乎?’曰:‘孰勇于颜子?’观其言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孰勇于颜子?如‘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之类,抑可谓大勇者矣。”(《二程集》)颜回既有与孔子相像的思想,同时他还懂得退让,他的这种为人之观也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孔子家语·弟子行》中记载有子贡评论颜回之语:“夫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二过,称言不苟,是颜回行也。”而《孔子家语·六本》篇中则载有孔子总结颜回有四种君子之行:“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颜回在实行德义时很坚定,接受劝谏时很柔顺,但他却不喜欢出外做官,而其主要心思用在了修养自身上。孔子得到这样一位弟子,不仅仅是让他觉得得到了贤徒的快乐,同时他还说:“自吾得回也,门人益亲。”(《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可见颜回能够团结同学,相互促进,共同从老师那里学习知识。孔子是那么喜欢颜回,《论语·先进》载:“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的去世令大哭:这是老天要我的命啊。该篇中又载:“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回的去世让孔子哭得太伤心,身边的人说您不要因此而伤到了自己的身体,孔子却回答说,我真的哭得很伤心吗,但是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能为什么人伤心呢?然而孔子在如何葬颜回的问题上却有了异常举措,《论语·先进》载:“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颜路是颜回的父亲,他也同样是孔子的弟子,颜路想厚葬儿子,但因其家贫,所以他跟孔子说希望老师能够卖掉自己车,用这笔钱来给颜回做外椁。但孔子却回答说,不管一个人有才能还是没才能,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鲤死了只有内棺没有外椁,所以我不能卖掉自己的车给你儿子去做外椁,因为我也曾做过大夫,是不可能步行的。这段话跟以上的所载反差太大,既然孔子那么喜爱颜回,为什么颜路提出这样的请求,孔子却一口回绝呢?后世儒家认为这不能将孔子的行为视之为吝啬,其实孔子找出的理由只是一种托词,因为他反对葬,而颜回一生安贫乐道,不可能喜欢让人厚葬自己。但如前所言,颜回在生前特别能团结同学,故这些同学可能听到了老师拒绝颜路的请求之事,于是他们提出凑钱来厚葬颜回,但孔子依然不答应,《论语·先进》载:“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从孔子拒绝门人厚葬颜回这件事,可以说明这不只是孔子的吝啬,因为他也反对弟子们凑钱厚葬颜回这个举措。但同学们对颜回的感情太深了,他们不听从老师的劝阻,依然厚葬了颜回。孔子闻讯后感慨说,颜回视我如父亲,我却不能以子视之,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我的过错,是你那邦同学们的所为呀。可见孔子拒绝厚葬颜回,确实是要维护颜回的信念,而这个信念也是孔子所本持者,这也就是后世将孔、颜并称的原因所在。故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明确是说:“见圣道之全者惟颜子。”而孟子甚至将颜回与大禹并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孟子·离娄下》)关于颜回所传之学,《韩非子·显学》开篇即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可见孔子去世后,儒学分为八派,其中一派乃是颜氏之儒,但也有的学者认为颜氏并不是指的颜回,而其他学者对此多有反驳,章太炎认为:“庄生传颜氏这儒,述其进学次第。”其提出了庄子的思想乃是本自颜氏之儒的观点,郭沫若在《庄子的批判》一文中也持这种观点:“本是‘颜氏之儒’,书中征引颜回与孔子的对话很多,而且差不多都是很关紧要的话。”但颜氏之学在北宋时经过周敦颐的提倡,由此愈发地被人们所重视。周在《通书》中称颜渊为大贤:“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这种观念传导给了二程,《二程集》中对于孔子、颜子和孟子有如下比喻之语:“35仲尼,元气也;颜子、春生也;孟子,并秋杀尽见。仲尼无所不包;颜子示‘不违如愚’之学于后世,有自然之和气,不言而化者也;孟子则露其才,盖亦时然而已。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观其言,皆可以见之矣。仲尼无迹,颜子微有迹,孟子其迹著。”张载认为颜回与孟子相比在志圣方面目标是一致的,如果不是颜子短命,他可能在思想研究修养方面能够有更高的成就:“颜孟有无优劣同异?颜子用舍与圣人同,孟子辨伯夷伊尹而愿学孔子,较其趋固无异矣。考孟子之言,其出处固已立于无过之地。颜子于仁三月不违,于过不贰,如有望而未至者,由不幸短命故欤?”(《张载集》)明正德六年,王阳明在《别湛甘泉序·壬申》中更进一步地提出:“颜子没而圣人之学亡。”对于王阳明的观点,其弟子提出不少疑问,比如王畿明确地说老师的这句话“此是险语”。王阳明对此有过专门的阐述,而这些都说明了颜子观念在后世影响之大。2012年2月21日我前往曲阜寻访,这一天我坐三轮车在曲阜老城内转了三处寻访点,其中探看了周公庙。参观完周公庙走出时,那位骑三轮车的妇女仍在门口等候,问我是否想去看颜庙,这正是我要去探访的下一个目标,于是欣然上车前往。山东省曲阜市史志编纂委员会所编《曲阜市志》中介绍颜庙称:颜子庙是祭祀孔子的弟子颜回的庙宇,位于曲阜城北门内东侧。原建于曲阜城东北三公里的五泉庄附近,1317年(元延佑四年)移建于陋巷故宅处,1328年(致和元年)落成。明代多次重修,1507年(明正德二年)鼎新修建,奠定了现存规模。其后又多次修葺,1979年人民政府拨款60万元,进行了大修。关于颜庙移建前的状况,张河、张振环所写《曲阜颜庙》一文称:“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至1077年),胶西太守孔宗翰,在陋巷故址围绕‘陋巷井’建亭、修庙。” 
2012年颜庙门前没有栏杆 
2012年的陋巷故址碑 
乐贫

乐亭碑 以此可见颜庙历史之悠久。进入其中参观,我先看到了颜子取一瓢饮的井,还有其以此为乐的乐亭,并且在颜子庙的正对面有一石牌坊,上书“陋巷”二字,将孔子的这句话逐点落实。关于此牌坊,《曲阜市志》中写道: 陋巷坊在颜庙前陋巷街北首。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建。三间四柱式石坊,中二柱顶圆雕蹲兽,边二柱雕宝瓶。明间大额枋,花板无纹饰,小额枋浮雕云纹,顶刻火焰,其下为竖刻“陋巷”二字。稍间有楼,顶刻作瓦垄形。
颜子像

2012年陋巷坊 颜庙内的正殿名为复圣殿,其坐姿及穿戴与周公、孔子均大同小异,此殿正门的四个立柱也是雕龙石柱,只是未有镂空。参观完颜庙接着走入陋巷内,小巷两旁全部改成了商店,有灌汤包、水饺馆等,其中一块牌坊有一老先生用帆布搭成了修车摊,我看其修车时姿态不急不缓,面庞祥和,颇有颜子以为乐的形象。
2019年颜庙门前加了铁护栏 
文保牌

匾额 2019年12月12日,我再一次前去参观复圣庙和陋巷,此时复圣庙石牌坊前又加了一道铁栅栏,可见这里的文保单位已经对此进行了升级。昨天到达曲阜时没好意思打扰当地朋友,而是在孔庙门前买了“三孔”通票,卖票人特意提醒我三孔票还包含了颜庙、颜林等多个景点,然进入颜庙时,并无人收费。
第一进院落中轴线 
再见陋巷亭

上次没有注意到这块太湖石 沿着中轴线一路向下走,再一次看到了陋巷井。关于陋巷井,《曲阜颜庙》一文中介绍说:“复圣门里西侧,约礼门东,有陋巷井一眼,亦称颜井,相传为颜回当年汲水之井。外围以八角露天井亭,是宋神宗熙宁年间,胶西太守孔宗翰所建,苏东坡为此作记,以纪念颜回‘瓢饮’好学精神,清嘉庆年间重修。井北有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立的‘陋巷井’石碑。清朝康熙年间又用此石在其正面字旁又刻上年款,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济宁州知州孔弘复在井南又立有‘陋巷故址’石碑一幢。”
第二进院落大门 
门廊内的碑 
第二进院落 
不知此物之用途 进入第二进院落,看到路的左右两侧各有一碑亭,每个碑亭内陈列着多块古碑,这种摆放方式他处未见,想来是这些古碑无处陈列,故进行了合并同类项。
此处见到古柏 
未看清碑文 颜庙里的古树最能让人发怀古之忧思,虽然有些已枯死,但其直刺青天的枯枝依然给我以心灵震憾。此次在右侧的回廊内参观了这里举办的“陋巷华光”展,此展全是用展板的方式介绍着颜回的生平。同时“泽被后裔”栏则重点了颜之推、颜杲卿、颜真卿、颜元等大名家。
展厅入口 
颜子像

后裔名人 再次走入复圣殿,颜子依然端坐在神龛内,而该殿的藻顶正中则是一只盘龙张着大口,不知这有着怎样的寓意。大殿的侧墙上以高浮雕的形式展现着颜子跟随孔子的一些场景,这是上次未曾得见者。
拾阶而上

高大的颜庙

龙柱

颜子坐于神龛内 
龙形藻顶 
高浮雕故事 大殿之后则是寢殿,按照介绍牌中所言,寢殿始建于元延祐年间,原名夫人殿,在明代又经过重建,这里是奉祀颜子夫人戴氏的地方。而殿内并无戴氏像,里面仅在祭台上摆放着戴氏的牌位,牌位两侧则有两根古老的木柱,看来这是修复此殿时拆下的木构件。
寢殿 
寢殿内有些空 
拆下的旧梁

颜子夫人神位 2019年12月14日,乘车前去参观东颜林,这里是埋葬颜子及其父颜路等人之处。然而颜林却大门紧闭,司机发现离颜林五十米处有一个独立的院落,我们前往此处时,迎面自院内走出一位中年人,他告诉我们说颜林不对外开放,我努力向他解释自己此行之目的。此人颇为通情达理,他掏出钥匙给我们打开了大门,伸手示意我们进入院内。
颜博翰府 
匾额 颜林内的情形跟我的想象有些差异,因为院中所见主要是一些杨树,沿着神道只栽种了几棵小柏树。开门人介绍说,颜林内原本也是松柏森森,后来附近驻扎的部队把这里的树都砍光了,这些是近些年补种的一些树。闻其言令人叹息。
院景 
主殿 沿着神道边走边拍照,两侧的树林内看到了不少的新碑,看来这些墓都是颜子之后。走到中段的位置,看到一块平地,新作的墓碑上刻着“兖国复圣公墓”,这正是颜回之墓,可惜后面仅是一个土堆,两侧也看不到各种刻石。在墓园内,还看到了颜路墓,但颜路碑与颜回碑一样都是新刻。
旁边的院落 
至今仍叫陋巷街 偌大的墓园内静悄悄的没有声响,一路向下走,只看到荒冢累累。墓园面积之大超过了想象,但墓园破坏之严重,也令我感慨不已。此时那位管理者又径直向园中走去,我问他里面还有什么可参观者,他只是摇摇头。我忍不住又问他为什么向内走,他头也不回地说:“安全巡视。”有这样尽职尽责的管理者,多少让人有欣慰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