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汗症 [病案1]刘某,女,24岁。1972年8月5日初诊。妊娠八个多月,十天前因感冒发 热(40.5℃),曾服止痛退热之西药,半小时后始见汗山,渐至大汗,热虽退头痛 止,但见头晕,动则易汗出,且汗出不易止,一昼夜更换数次衣服,曾住院及用中 西药物治疗无效出院。目前症状是脸色苍白,精神萎靡,腰痛,四肢酸软,不思 食,口渴喜热饮,饮一小杯水即见汗出,微恶风,小便少,大便数日不行,口唇淡 白,舌质淡、苔薄而干,脉虚。 [治则]益气和营,固表止汗。 [方药]桂枝9克,白芍12克,党参30克,玉竹24克,牛黄芪30克,当归12克,桑椹子 15克,麻黄根10克,炙甘草9克,大枣6枚。服1剂后即不见汗出,口已不渴。2剂 后汗出已止,寝食如常,精神转佳。以后服用参苓白术散加减3剂以巩固疗效, 患者愈并足月分娩,母子健康。 [病案2]何某,女,22岁。1976年7月10日初诊。妊娠六月余,某天在农田劳动 汗出当风即感怕风,全身不适,身微汗出初不介意,日甚一日,汗出一日内需更 换数件衣服,头发均被汗湿,已缠绵半月。患者能食善饥,得食则安,胸闷不渴, 每夜12时后心烦不寐,善太息,舌质淡、苔薄微黄,脉细缓无力。 [治则]养心益气,调营固表。 [方药]桂枝6克,黄芪30克,当归12克,白术10克,麦冬12克,黄芩9克,浮小麦15 克,麻黄根10克,防风10克,煅牡蛎30克,炙甘草10克,素馨花9克,大枣5枚。服1 剂后汗出大减,当夜睡至天明,胸闷心烦已除,服2剂后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 以左归饮加健脾补肾之淮山药、桑寄生、太子参、黄芪等服3剂,病人告愈, 三个月后病人足月分娩,母子健康。(见《新中医》1981年第11期) [评析]妊娠之后聚血养胎,若体质虚弱,易受风邪侵袭,或病后用药汗、利、下 太过则酿成不良后果。病例1素体虚弱因发汗太过,气阴两伤肌腠松弛,营卫 失和卫阳不固至汗出不止。汗为心液,汗多影响心血,心阳受累经脉失养,邪 阻经络血行阻滞,则见腰痛四肢酸软,汗多伤阳,阳虚则胃中虚寒,汗出津液伤 则口干喜热饮。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党参、黄芪益气固表;合当归、桑椹 子、玉竹养血祛风益气生血而安胎,麻黄根收涩止汗,故病愈。病例2乃体虚 汗出当风,风邪伤卫开阖失常,肌腠不固则汗出。受邪日久,郁而化热,伤及胃 阴,且热能消谷,故知食善肌,心主血,心血虚衰不能下滋于肾,肾精亏乏,肾水不 能上济于心,遂致心肾不交,而见汗出心顾少寐,心肾两亏,肝失所养,肝郁不舒 则胸闷,善太息。选方为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合当归、麦冬以鼓舞心阳, 养心血以和营,合黄芪、煅牡蛎和卫固表,收敛止汗,黄芩入胃而能清胃热,素 馨花长于疏肝行气而不伤阴,诸药合用,能起益气养血、固表和营、疏肝敛汗 之功,故收捷效。(李祥云)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