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怎样学习中华文化的(17)——视人犹己

 沈忠明6807 2020-02-14


      天地万物为一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国犹家,视人犹己。
 
      视国犹家,视人犹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有点难了。与国家同频共振,与时代与时俱进,这些话似乎明白,但觉得总是与自己很遥远。什么把别人看作自己,去体会别人的酸甜苦辣,自己都没有活明白,小我在当家做主的话,自然就很难去考虑别人了。
 
      同样在学致良知以前,假如你和我谈什么:建设心灵品质、提升格局与境界、开发心灵宝藏,我会觉得这些东西是空洞无物的,看不见摸不着,又有点玄之又玄的。通过自己的不断的学习和体证,深深的明白和体证到心灵品质是可以建设的,格局与境界是可以提升的,无尽的心灵宝藏是可以不断开发的。
 
      在我北京学习回来一个月后,我就问我的助理,我问他,什么是建设心灵品质?他说不知道。我接着问,从他的角度看,我的格局和境界有没有提升,他说肯定有提升,我告诉他,正是建设了心灵品质,我的格局与境界才会有提升。
 
       下面举一个“视人犹己”的案例:那是在雁西湖企业家论坛开会之前,我当时在四合院的在大传播组当志愿者。为了更好的与老师们链接,临近雁栖湖论坛开幕前的几天里,我们大传播组就从“小三楼”搬到四合院的周二直播课堂的会议室临时办公。一天上午,我们去四合院上班的时候,老师们的会议还没有结束。(小三楼和四合院每天早上都是六点同步开早会,一般是一个小时的会议,早会结束后我们就在小三楼吃完早饭后去四合院。那天可能是论坛马上就要开幕了,会议时间拉长了。)所以我们当时就有9个人去食堂办公了。
 
       大概到了10点钟左右,食堂做饭的阿姨就问我们,在这儿吃饭吗?我心想在这儿吃了好几天了,怎么问我这个问题呢?不过我当时就体会到“视人犹己”这个词了,马上告诉她,我们是大传播的,在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她就转身走了。这时我就问坐在我对面的亚琪(因在此前我与他沟通了20多分钟,我是如何认识致良知,一个95年的孩子居然问我,沈总,我现在开始学习致良知是不是太晚了,我告诉他学习致良知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什么时候结束都太早。他是“致28”企业派去帮忙的,因对四合院的“高强度”工作,是有点怨念的,当我告诉他不知有多少人想来四合院做志愿者而没有机会时,他对自己来四合院很长一段时间,却没有珍惜这次机会时来好好成长自己,感到错过之前来四合院的日日夜夜。)我看到孺子可教,就问他假如刚才这个问题,他会如何回答,他不加思索地说,本来就在这儿吃饭的,肯定告诉她在这儿吃饭的。我听完笑了一下说,回答正确但又错了。他不解地问,怎么错了呢?我说,你的回答是没有错,但根据你的回答,食堂将会多做9份饭,因为四合院认为来的都是客,除了给“答案”外,还会让你吃一份简餐的。而我们这次雁栖湖企业家论坛,关于餐厅文化的有一个口号是“不剩一粒米”,而你的回答却让食堂多了9份饭。9份还好说,假如不用心,就可能出现90份,900份,假如追查源头的话,这个阿姨会与别人说,这是你亚琪告诉他的,请问左总要听你解释吗?他说左总会让他去反省的。
 
        我接着问他,回答对吗?他说对的,那你错了吗?他说错了。他一脸迷茫又有点委屈地看着我说,那你为什么就可以这么快又这么标准地回答呢?我说,大道至简,老师每天要我们建设心灵品质,那如何建设心灵品质呢?就是把更多的人装在心里。你的回答为什么会有问题呢?因为那时候你只想到了你自己,而我就想到了这位阿姨想要的答案,也就是书上所说的“视人犹己”。
 
        圣贤用百千种方便路径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重大真理就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随着不断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原来只想这自己开心快乐的我,开始把越来越多的人装进自己的心里。境界和格局也在不断地提升,能量也不断地增长。所以内心是前所未有的笃定。
 
         如果你的心中拥有春天,走到哪都是春风拂面,满庭芳香。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远东电缆沈忠明  2019年12月11日(2750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