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与它在一起,既能“关门”,又能“加油”,补虚作用事半功倍

 金色韵律 2020-02-17
五味子首次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以粒大肉多、果皮紫红、质地柔润为佳品。药典规定的植物来源有两种,一者习称“北五味子”,乃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出品”;一者多称“南五味子”,乃华中五味子产出。为什么命名为五味子呢?相信聪明的你一定猜到了!中药之味分为“酸苦甘辛咸淡”,但由于淡味不明显,尝不出来其他味道才会说“淡”,故而一般有其余五味就达到了一般意义上的“全”。

我以前尝过五味子,初始觉得比较酸,后来有点儿辣,甜味儿是没尝出来的,总之有点儿难吃。当时还纳闷,怎么味道混到一起不好吃,中药老师说:“你家调味料都打翻了混到一起好吃啊?年轻人,一看就没下过厨吧?”羞得我只好嘿嘿一笑。


清朝的杨时泰是这么形容五味子的:“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五味皆俱,味全者真。入药,不去核,打碎核,方五味备。”五味子的果肉较核多,虽然五味俱全,但是以酸味和甘味为主,酸收、甘补。所以五味子不仅具有敛肺止咳、收敛止汗、涩精止遗的功效,还可补益心肾、益气生津,是味标本兼固的药。

目前五味子的收敛功能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久咳不愈、虚性喘咳,张仲景治疗咳嗽习惯用五味子,同时配伍干姜或干姜加细辛,此三者于《伤寒杂病论》中常同时出现,前者以收敛肺气以免肺气上逆而咳,后二者升发风寒逐邪外出,成为仲景治咳黄金搭档。

用于治疗自汗、盗汗时,可与麻黄根、白芍等同用,若为实邪所致的汗液疏泄失常,还应当辨明病邪性质配伍祛邪之品共同发挥作用。治疗遗精、滑精,五味子可出现于桑螵蛸丸、五子衍宗丸中;治疗慢性虚寒腹泻时,常与吴茱萸同用,如四神丸就是为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量身打造。


在补益功效果上,五味子虽有但不如其他补益药那般明显,故常需要与其他补益药共同“出征”,如与人参、麦冬并为生脉散,与山药、知母、天花粉并为玉液汤等等。临床上炮制五味子时也多醋炙用,以增强其酸涩收敛之性,这也是五味子被收录归为收涩药治疗正虚滑脱病证的主要原因.编辑新经络.

治疗滑脱证,如果单纯应用收涩药,治标不治本,虽然五味子也有补益的作用,但若症状较重,其补益作用乃杯水车薪。当遇到正气虚脱甚至有物质上的流失时,五味子搭配黄芪可“及时止损”。古有云,“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因为气可载津、可摄血,补气可帮助机体减少精血的流失。


黄芪补气之力雄家喻户晓,再加上五味子的收敛之力,既能“关门”,又能“加油”,事半功倍、一举两得。平常身体虚弱,比如有身材瘦薄,面色苍白,稍劳则喘,动则易汗,神疲乏力,小便较多等症状者,就可以泡点少量黄芪和五味子补益正气,如黄芪10g,五味子5g,水煎效果更佳,新经络公众号提示使用五味子时,五味子的核一定要打碎,利于核内有效成分析出,研末更佳。

当你了解五味子和黄芪的这些妙用时,是不是觉得黄芪和五味子也应该放进保温杯里。当然,五味子和黄芪也不是适合所有的情况,比如当有外感风寒风热等表邪时,或体内有水湿内泛、痰瘀互结等实邪时,这个黄芪五味子水就暂缓使用,听从临床医生的建议服药。
参考文献
宋永刚.临证本草讲读:一位二十年临床工作者的中药学讲稿[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

临床经验分享——

治病为何要须先明确病位?


因为外邪侵袭人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依次是:皮毛–肌腠经络脏腑骨髓,其中皮毛肌腠经络偏于外,脏腑骨髓属里。

病邪所在层次不同,用药不能过其病所,引邪入里。

例如:皮肤病,有邪在皮毛腠理,有脏腑受邪而表现在外。邪在皮腠不能使用入脏腑之药,引邪入里。尤其是内伤外感用药应分清表里(药效和速度)。

故此,治病须先明确病位,而明确病位,就要明确表里上下阴阳,卫气营血。
疾病邪侵入人体不同层次,其用药切不能过及病所,比如外感侵入人体皮毛腠理,我们会用一些辛温辛凉的风药,解一下表就可以收手了,如果用到炒白术、茯苓,这样不但不能托邪外出,反而会引邪入腑。
中国著名民间中医大家孙曼之老师在教导学生时,治病病是一定明白表里二字,如果表里分不清,本来退解表,用一两剂药就可以搞定,结果用了白术、茯苓,以为是太平将军,把本来在体表的病邪引入身体里面去。这样反而把体内当战场,变证丛出,把治疗的时间延长了。
所以,孙老师治病首先重视分清表里,就像哲学家说过,对于一门学科来讲,最基本的概念往往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而中医要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八个字:“表里、阴阳、虚实、寒热。”
《黄帝内经》说,“善治者治皮毛”。皮毛表证的治疗非常重要,邪气从这里进去也可以从这里出来。不是说外感疾病才有表证,各种内伤杂病同样有表证。像南少林伤科治病也是如此,不论是治疗内伤,外伤,还是颈肩腰腿痛等疾病,都很注重治表,不仅刚开始要用火洗澡解表除湿,治病快要痊愈时,仍然要用火洗澡、火焰掌进行解表除湿,解表要从始至终,有一部分南少林火功推拿的学员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时,总感觉治疗不彻底,留尾巴,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贯穿解表要从始至终的这个原则,有的南少林火功推拿的学员在治病时,刚开始用火洗澡的方法解表,当出现效果时,就不解表,误认为表症已经完全消除,所以治疗就不彻底,必须始终都要用火洗澡的方法解表。著名中医大家说:痛未除,就是表没解,其意思就是说,很多疾病之所以疼痛不能彻底消除,就是表没有完全层层解决,所以南少林火功推拿的学员,治病时,一定要牢记痛未除就是表没解这个道理。
孙曼之老师说,治病是不是说治疗外感疾病须要用风药,治疗脏腑内伤杂病也可以用风药来层层透邪外出,把邪气提拔出来。所以说,病在肌表用风药,那很平常,可孙老师用于很多疾病,是病在里头也一样用风药,收到相当好的疗效。比如,孙老师提过喻嘉言在《寓意草》用逆流挽舟法来使用败毒散的思路,就相当精彩。喻嘉言治疗泄泻,用的就是风药,泄泻是脾胃升发之气往下走了,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这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病人为什么会泄泻呢?就是清阳被浊阴抑在下面,升发不上来。这时一用上风药,大便立马就成形了,肠道排泄就正常了。这是风药用在治疗脏腑里证的典型方药。
孙老师为何对风药情有独钟呢?
原来有一次他半岁的小孩子拉肚子,拉了半个月,坐都坐不稳,常用的参苓白术散等都用上了,都不管用,理中汤用上了也不行。这时孙老师就打开了李东垣的《脾胃论》,看到里面治疗拉肚子的都是风药,于是孙老师就取羌活、独活、防风、荆芥几味药,再加上甘草,给孩子喝上一点,结果第二天就不拉肚子了。后来又碰到相类似的疾病,老是治不好,又没招了,就得翻书去问老祖宗了。
比如长期肚子痛,健脾行气、温肾止痛的药用上了都没招架住,后来还是用上了李东垣的风药,一剂就好了。再有胸痛的病人,按常规治胸痹的类方,始终都不见效,最后还是用风药治好了。不知道南少林火功推拿的学员看完孙老师的治病经验时,能否明白南少林火功推拿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时,为何刚开始用23号火功液,最后还要用23号火功液,目的就在此,因此23号火功液就是南少林火功推拿中的'风药'
孙老师为每当用常规方法治疗疾病没什么效果时,用风药却得到意外的收获。孙老师就把风药治好的诸多例子都藏在心里,时时存疑,时时求解,最后,孙老师对风药使用越用越有心得,这可是孙老师在临床上长期磨练出来的啊,这就是所谓进与病谋,退与心谋.....总之治皮毛很重要,关于皮毛的重要性,有兴趣者再看看下面的《 皮毛论 

 皮毛论        

皮肤是疾病诊断的第一要点,最直观的就是颜色形状的变化,故四诊排行第一的属于望诊。望而知之谓之上工。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云:“故邪风所致,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也就是说上工救起萌芽,治未病。疾病刚刚开始就开始治疗,既省钱又不痛苦。但现实之人都是痛苦的忍受不了了,才开始治疗,轻则进入经脉,深者入络脉,重者入脏腑,但也不排除医治出来的病。实际上现在很多都是医治出来的病。(如颈椎病,去按摩店,医院康复科等都按了三五年了,还是复发,好好歹歹,还告诉人家,这病就这样了。)是故百病之始,必先与皮毛。皮毛是外邪侵入身体的重要途径,但相对来说,既是邪之进路,也是邪之出口。开门逐盗可谓良策。

张仲景伤寒论里的六经传经起源于邪中太阳,太阳与督脉皆在表。无论始病沉珂,好多方子都是先解表的。

所以很多顽疾的治疗无论是循经传,还是越经传,最后还是使陷里之邪从表出而解,回到太阳经,解表而愈。正所谓:“邪陷入里,虽百日之久,仍当引邪由表出里,不死不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