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有耐心喝完一泡茶吗?

 岩茶教室 2020-05-27

开工的这几天Y老师已经不是在爬山就是在喝茶了,但不知道是不是隔离在家里的这段时间把本不多的耐心给熬掉了,喝茶的时候总是感觉到一阵倦意,


特别是如果这泡茶前几水没有打到我的话,接下来喝茶的生活就是这么平凡且枯燥了,虽然理智及经验告诉我,很多好茶的价值曲线都是先抑后扬的,而且耐不耐泡可以说是一泡茶综合素质最直观的显现了,

所以Y老师决定和大家聊一聊岩茶耐泡度的话题,来给刚开工可能得了假期综合症的自己和童鞋们在喝茶的时候打上一针鸡血,让我们耐心地喝完一泡耐泡的茶!

耐泡度是岩茶综合品质的直观展现




还记得刚接触岩茶的那会,对什么岩韵,山场味口腔里根本没有感觉的时候,询问岩茶老饕们有什么万能公式能简单明了的看出一泡岩茶好坏,“耐泡的不一定是好茶,好茶一定耐泡”就是传授给我的诸葛亮式锦囊妙计之一。

虽然后来随着茶龄的增长,知道耐泡度只是岩茶品质的维度之一,更不能以耐泡度论英雄,但用耐泡度来衡量一泡茶其实是考验一泡茶的综合素质,就像泡马拉松的选手可能跑的不是最快的,也不是最壯的,但身体的综合素质绝对是顶级的。

耐泡度也是对一泡茶的山场,工艺,树龄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环节通过冲泡时间,次数的长短多来直观的展现出来,看谁能跑到最后。

就拿岩茶的审评来说,国标中是规定岩茶审评冲泡三次,每次冲泡时间为2,3,5分钟,这里面其实就在考验一泡茶的耐泡度,而很多斗茶赛到了决赛其实都会加赛好几轮,这时候耐泡度好的岩茶往往就能拔得头筹了,所以耐泡度也是衡量一泡岩茶品质重要的指标之一。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可能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一泡茶的耐泡度。

先天的基因影响:茶树品种和树龄




如果用化学的指标来表示岩茶的耐泡度的话,茶叶中的呈味物质茶多酚的含量是很重要的指标,一般茶多酚的多少和耐泡度是呈正相关的。

而茶树品种不同,茶叶内茶多酚的含量也不同,在其他条件为定量下,一般而言茶多酚含量乔木>小乔木>灌木。所以说同等条件下,每个茶树品种的耐泡度先天就决定了,这也是为什么半乔木的水仙一般较耐泡的主要原因。

另外随着茶树树龄的增长,茶树的内在物质逐渐积累,就像人的生长曲线一样,在青壮年的时期身体各个机能达到巅峰,

这也就不难理解树龄大的原料制作出来的茶叶更耐泡,而品种不同茶树的生命周期也不同,同等条件下茶树寿命乔木>小乔木>灌木,老丛水仙较一般茶叶更耐泡的原因就在于寿命长了,积累的内在物质也就更多了,简称“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后天教育的影响:山场




先天再优秀,后天不好好培养也只能伤仲永,而茶树的教育就是后天生长的环境条件,

而所谓的山场其实就是“名校名师”的再教育条件:具备良好的生态,特定的土壤,甚至还有小气候这样优质的环境,

跟所有家长挤破脑袋也要让小孩上名校,让名师教一样的道理,生长在这样特殊环境之下的茶叶,用武夷山制茶师傅的话来说就是用脚踢一下都是香的。

内质呈现多少的影响:工艺




一个人天赋再高,才华再好,没有一个展现的平台,是金子也会给埋没的,而对于岩茶来说前两个条件其实都只决定着原料的好坏,而制作工艺决定着这些积累的内质在成茶上能呈现出多少。

工艺对耐泡度的影响主要在采摘,做青,焙火这三个环节。

采摘的影响很好理解,茶叶越嫩所含的内在物质较少,芽茶普遍是不耐泡的,而叶片越成熟,内质较丰富的同时水浸出物释放的也越缓慢。所以等到开面才采的岩茶比一般采芽头的茶类更为耐泡。

做青是整个工艺对耐泡度影响至关重要的一环,做青没做透,不仅影响内含物质的输出还有夹生味,容易返青,做得太熟和太够又导致在做青过程中就透支了能量,后期乏力。

焙火也讲究一个火吃没吃透,吃透火的岩茶内含物质在火的淬炼下将一些在前期工艺中没有呈现出来的内含物质转化出来,冲泡时也能更好析出,而焙火不到味的茶就失去了后期增加补丁的这个机会,

但一旦火工过高焙焦的话,就将一部分内含烧的物质灰飞烟灭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茶给焙空了。所以通常情况下,中足火的岩茶在耐泡度上更有优势。

当然说了这么多关于岩茶耐泡度的问题,前提是要在茶好喝的前提下,不然就不是持续的享受而是无尽的折磨了,比如一些都是火味,苦味的岩茶也很“耐泡”,但其实只是把苦味火味慢慢给泡淡了,遇到这些茶还是不需要耐心的好,尽快去开启新的一泡茶的享受吧。




今日互动

复工的时候你希望喝到一泡什么样的来唤醒你并且耐心喝完,快来评论区说说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