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食盒代表“禄尽命绝”,谈谈我国古代食盒的特殊意蕴

 思明居士 2020-03-04

文太师出品,必属精品,欢迎关注。

我国古代对于食盒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古代官场上,空食盒代表"禄尽命绝"。如若食盒里盛放的是金银珠宝,那又是另当别论了。

空食盒代表"禄尽命绝",谈谈我国古代食盒的特殊意蕴

古代皇帝将装有赏赐物品的食盒赐给亲信、大臣,那是受宠的表现。而食盒在各个不同场景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趣味。同时,古代食盒的制作和运用也为后人带来了诸多启示。

空食盒代表"禄尽命绝",谈谈我国古代食盒的特殊意蕴

食盒的出现以及不断的演变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何为食盒?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盛放食物的盒子,有底有盖,且内部最少有一层以上。随着食盒的逐渐发展,之后又被人们用来装放衣物、首饰。笔者根据相关考古资料得知,我国最早发现的食盒出现于商代的墓穴之中。可以说,食盒的出现源于古人对于自身饮食文化的不断探索。

空食盒代表"禄尽命绝",谈谈我国古代食盒的特殊意蕴

古代的食盒没有固定的大小、形状以及材质。大的食盒有好几层,需要好几个侍从才能抬走。小的食盒只有手掌大小,古人通常会在里面放一些精致的小点心,可用来随身携带,充当饭后零食。

起初,食盒在民间的使用最为广泛。因其具备的多种功能,后又被各个阶层所沿用。人们用食盒盛放食物,可以带着食盒走亲访友。而为了方便携带,古人多用木材、滕枝来制作食盒。后经食盒的不断发展和演变,逐渐出现了藤制、漆制、瓷制以及金属制成的食盒。

空食盒代表"禄尽命绝",谈谈我国古代食盒的特殊意蕴

在我国古代,食盒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特定的意义,食盒的使用无不体现出封建社会的身份地位以及礼仪制度

(1) 、食盒与赐死

赐死,通常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处死一些身份地位特殊的罪人的一种方式,如一些皇亲国戚、贵族以及大臣等等。一般是赐予要处死的人以绫、毒酒、剑等物,然后再派专人监督被处死之人自行行刑。

如《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记载荀彧之死:

“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三国时期,深受曹操重视的荀彧因反对曹操称魏公,多次触碰曹操的逆鳞,最终落得一个被赐死的下场。荀彧被赐死当日,曹操给荀彧送去一个空食盒,荀彧只一眼就深知其意,遂服毒而死。

又如明朝开国将军徐达之死。徐达早在元末时期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阵营,后因战功卓越,深受百姓和士兵的敬仰。正因如此,在朱元璋上位之后,对徐达心怀芥蒂,一心想要除掉徐达。当时,徐达背部患有毒疮,大夫要求他忌食鹅肉。但之后朱元璋却遣人给徐达送去一个包装精美的食盒,里面装的正是一只清蒸全鹅。

空食盒代表"禄尽命绝",谈谈我国古代食盒的特殊意蕴

虽然对于徐达是否是食用鹅肉而死,又或是在之后服毒自尽,人们对此都颇多争议。但笔者认为,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徐达的死跟朱元璋送来装有鹅肉的食盒脱不了干系。

(2)、食盒与赏赐

当然,食盒除了在特殊场合带有赐死之意,古代帝王也会将装饰精美的食盒赐予功臣以及亲信。一方面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嘉奖,另一方面又起到了拉拢人心的作用。

根据《弇山堂别集》中的记载就可看出:

"文明卒后,奉母入京,上及三宫俱有赐。上赐金嵌宝首饰一副、银八宝一百两、青红蟒衣四匹、里绢四匹、甜食盒二副;仁茔太后金首饰一副、纶丝六表里、食盒八副;慈圣太后金嵌一副、珍珠环一双、青红蟒衣二套、银八宝五十两、食盒八副。"

在我国古代,皇室的膳食规模都十分巨大。皇帝一人自然是吃不完的,一般会将剩下的食物上赏赐身边妃嫔、贴身侍卫宫女等。如慈禧太后就经常赏赐装有美味佳肴的食盒给她得亲信李莲英一家。这些食盒相较于普通食盒从外观上看要大得多,且上面都饰以精美的图案。用来捆绑食盒的绳子都得染成红绿两色,挑食盒的扁担也是两头绿,中间红。

可见,当时重要的并不是食盒里盛放的食物,而是能够受到慈禧太后的这般待遇,这往往就是一种受宠的象征。

(3)、食盒与文人游宴

在我国古代,一些久居朝政又或是归隐田园之人都十分热衷于游宴。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游宴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游山玩水、亲近自然,也可以陶冶情操、缓解自己苦闷的心情。也只有在这种时候,食盒作为盛放食盒的器物,方能体现出它真正的作用。

空食盒代表"禄尽命绝",谈谈我国古代食盒的特殊意蕴

一壶酒,几盘菜,约上三两好友,在美景中畅饮,岂不是人间一大幸事!古人不仅会在游宴的过程中游山玩水,还会通过一些字画来抒情达意。如宋代的《春游晚归图》,大面积的黄色,给人一种天色将晚的感觉。图中一位大臣骑马回府,前后跟随着10位侍从。有在前方探路的、牵马的、搬运游宴所用物品的。

空食盒代表"禄尽命绝",谈谈我国古代食盒的特殊意蕴
空食盒代表"禄尽命绝",谈谈我国古代食盒的特殊意蕴

可以看到,队伍的最后面有一位侍从挑着扁担,一边是用来野外生火、煮酒的炭盆,另一端挑的则是一个巨大的食盒。不难猜想,食盒当中必定放置着游宴要用到的食物以及器具。

又如苏轼在《东坡集》中的相关记载:

"某好携具野饮,欲问公求朱红累子两卓、二十四隔者,极为左右费,然遂成藉草之兴,为赐亦不浅也。"

文中所提及的"累子"指的就是古代用来盛放食物的多层食盒。

(4)、古代仕女的争奇斗艳

在我国古代,游宴一般都是男人专属的活动。但到了唐朝,逐渐出现了以仕女为主体的游宴活动。作为游宴上必不可少的食盒,在当时除了其本身所具备的功能外,最主要的是用来攀比。

唐朝的女子游宴一般是由一些官宦家的小姐以及富家千金自发组织的,分为探春宴以及裙幄宴两种。且这两种宴席都是在春天举办,她们一般会携带大量的侍从和丰盛的佳肴。

空食盒代表"禄尽命绝",谈谈我国古代食盒的特殊意蕴

当然,古代女子游宴与男子游宴大有不同,争奇斗艳才是她们心照不宣的目的。如在宴席中比一比谁的头饰更为精美,谁的衣着更为华丽。所以,她们往往会选择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进行游宴,只为不辜负自己的盛装出席。

她们进行攀比的除了彼此的衣着、装扮,在游宴中所准备的食物、食具也成为她们进行攀比的一部分。因此,她们不仅会精心装扮自己,也会精心装扮自己带去的食盒。这些食盒或以金丝宝石镶嵌,或以绫罗绸缎包裹,只为让自己在游宴过程中脱颖而出。久而久之,食盒在这种特殊的场景中就带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继而在之后为文人士大夫所效仿。

空食盒代表"禄尽命绝",谈谈我国古代食盒的特殊意蕴

古代人们在不同场合对于食盒的运用,反映了人们在饮食中的精神追求,对现代饮食文化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我国人民都十分重视饮食文化的发展。饮食早就不只是为了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更能够从饮食文化中看出人们的精神追求。食盒的出现,从最初只用来盛放食物到应用到各个邻域,期间又赋予了它多种象征意义。

笔者认为这不仅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于饮食器具外在形式的表达,也暗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意识通过食盒的雕刻、色彩以及使用方式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不仅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对现如今的饮食文化就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首先,随着古代食盒的逐渐演变,它早就不拘于用来盛放食物,之后也被用来装放衣物,或是充当首饰盒。且食盒多为木材或金属所制,这样的重复利用以及一物多用充分体现了现如今所说的生态环保包装。相比之下,反观现如今的一次性包装物品,不仅不够环保卫生,而且使用过后的一次性物品不能重复利用,只能作为废料,从而造成人力以及物力上的浪费。

其次,古代人们对于食盒的制作极其重视。如最初的木制食盒,后又发展为瓷制食盒,再到明清时期出现的金属制食盒,无不体现了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

空食盒代表"禄尽命绝",谈谈我国古代食盒的特殊意蕴

在食盒的发展过程中,古人们不断地吸收和发展食盒的制作工艺。皇室贵族使用的食盒,装饰精美,雕刻、漆器无不显示出皇家风范。又如民间使用的食盒,虽没有皇室使用的那样精美,但更多的则展示了食盒的实用性。除去对于食盒重量、质量以及容积上的要求,人们甚至将榫卯结构的原理都利用其中,可见古代对于食盒的巧妙设计。

总而言之,我国古代食盒的广泛运用以及象征意义的表达,无不体现了那个时代审美趣味的缩影。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东坡集》

《弇山堂别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