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肾脏病(CKD)的水盐管理

 我爱你文摘 2020-03-12

话题一:水在人体的平衡

水乃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我们每天通过喝水、进食从自然界摄取水分,经过肠道、肝脏吸收入体内,在体内发挥代谢作用,再从呼吸道、肾脏排出体外。那么,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究竟是怎样完成的呢?人每天又是如何保持水平衡的呢?

首先来说说摄入。我们所接触的所有食物几乎都含有水分。饮用水、饮料、汤、牛奶当然都是比较直观含水的物质,而且量也比较容易估算。喝的粥,也是水分比较多的食物,根据稀稠不同,含的水分量也有所不同,比如很清的粥,含水可达90%,而很稠的粥,含水可能不足50%。食用的水果,也含有大量的水分,一般的含水量都在80%以上,比如苹果,含水量约84%,西瓜则含水92%。主食,比如米饭、面条、馒头,含水量也在40-50%。各类蔬菜含水量也各有不同,一般在70-95%左右。总的来说,一个健康成人每日正常饮食情况下,水摄入在1500-3000ml左右。另外,由于体内代谢作用,每天还会产生大约300-500ml水分,称为内生水。

由于水是小分子物质,一般都自由通过我们体内的各种屏障,我们每天体内吸收的水量与摄入水量基本上相当。

再说说水分的排泄。说到排泄,我们第一能想到的就是肾脏-泌尿系统。没错,肾脏是我们主要的排水器管。人每天大约180L血液可以通过肾脏肾小球,从肾小管重吸收99%,因此每天平均可以排出大约1800ml的水分,根据人摄入水分不同,肾脏可以自我调节,每天排出大约1000-3000ml水分。另外我们暴露在外的皮肤每天还可以蒸发水分,呼吸道通过气体可以带出水分,肠道可以通过排便排出水分,加起来大约300-500ml水分可以从这些地方排出,称为不显性失水。

因此,我们每天通过饮食摄入1500-3500ml水分,再从肾脏、皮肤、呼吸道、肠道排出相当量的水分,维持着体内新陈代谢平衡。

话题二:CKD患者水状态与危害

慢性肾功能不全(CKD)是我国常见病,总发病率在10.8%,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但基本都在10%以上。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可以把CKD分为5期(CKD 1-5,详见CKD章节),其中CKD5期又分为非透析期和透析期。由于肾脏具有较为强大的代偿功能,而水又是小分子物质,能较好的通过肾小球滤过,因此在早期CKD,除了某些低蛋白血症患者(肾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水潴留,这也是多数CKD患者早期没有症状的原因之一。只有到了CKD晚期,如CKD5期,肾脏排水功能才会下降,到了CKD透析期,有些患者甚至完全无尿,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注意到饮水控制,患者就会出现水潴留,进而表现出一系列症状。

那么,水潴留会表现出来哪些症状呢?有什么危害呢?简单来说,依据水潴留程度不同表现也有所不同。轻度的水潴留,机体可能还不会有表现,或者表现出来轻度的浮肿,比如足背,比如小腿,比如晨起眼睑部分,还有些长期卧床患者在臀部、腰背部等。这些表现对患者来说会带来困扰,但往往不会有严重的后果。如果水潴留加重,水分在体内蓄积继续增多,就会出现脏器肿胀,比如消化道水肿、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等,这个时候患者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胸闷等表现,临床表现已经比较严重了。如果水潴留继续加重,患者多余的水分会累积肺脏、中枢系统,相应的出现咳嗽、咯血、咯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血压过高等心衰肺水肿表现,还会出现头晕、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中枢水肿表现,这些症状往往危及生命,需要临床急救。

那么,CKD患者会缺水吗?由于CKD患者是肾脏功能下降,排水功能下降,一般来说不会出现缺水,只有少数情况下如CKD透析期,患者过于限制水摄入,而透析超滤没有相应的减少,患者就会出现缺水。轻度缺水患者表现为容易疲劳,皮肤发干,嘴唇干裂;严重缺水则表现出头晕、头痛,甚至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可能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由于肾脏调节水功能下降,CKD患者容易出现水潴留及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少数透析患者也会出现缺水表现,维持CKD患者水平衡在CKD诊治中非常重要。

话题三:如何评估水平衡

维持水平衡首先需要评估体内水平衡状况。我们有几个指标来评估体内水状态,包括每日摄入水量、尿量、体重、体表皮肤状况等。皮肤状况比较容易评估,皮肤发皱发干往往提示缺水,皮肤发亮浮肿提示水潴留,但无法量化。摄入水量和尿量是比较直观的数据,摄入水量是指24小时内摄入的所有水分量,包括饮食、喝汤、喝粥、吃水果、进食主食、蔬菜等等,尿量则指24小时尿液总量。这两个数据一个代表摄入情况,一个代表排出情况,准确计量将会精确计算水分出入量,但两者都需要耐心和细心,计量起来有一定难度。在透析患者,还需要增加一个透析超滤量,是指通过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超滤的水分量。体重是一个比较粗略但比较容易记录的数据,是指每天同一时间同一状态的体重情况。短期体重变化情况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水平衡状况,短期体重增加往往代表摄入水分过多,体重减少则代表摄入水分减少,但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简单来说,皮肤状况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患者水平衡情况,体重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粗略估计患者水平衡状况,而出入量计算则可以细化评估患者水平衡。

非透析患者:每日摄入量=每日摄入水分量+300-500ml;每日排出量=每日尿量+300-500ml;

血液透析患者:每日摄入量=每日摄入水分量+300-500ml;透析日每日排出量=每日尿量+超滤量+300-500ml;非透析日每日排出量=每日尿量+300-500ml;

腹膜透析患者:每日摄入量=每日摄入水分量+300-500ml;每日排出量=每日尿量+超滤量+300-500ml;

话题四:CKD5非透析期患者水管理

由于在CKD早期除了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患者,多数不会出现水失衡,因此我们着重谈谈CKD晚期患者水状态评估。CKD5期患者依据透析状态不同我们把他分为CKD5非透析期、CKD5血液透析及CKD5腹膜透析。

对于CKD5非透析期患者,这个时期多数肾功能重度损伤,部分患者开始出现尿量较少,水潴留,因此需要开始重视水管理。由于患者没有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多数需依据个人情况调节。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注意评估水分情况,测量体重、观察皮肤情况可以粗略帮助评估水分是否过多,记录每日摄入水量和尿量则帮助我们精确评估水分平衡状况。一般而言,我们需要维持每日出入量平衡,即每日摄入量=尿量,依据前一日尿量估算第二日摄入水分量。比如每日尿量1000ml,第二天的摄入量一般不超过1200ml。由于人体每日需要排泄废物,一定的尿量是必要的,至少应该大于500ml/天,最好在每天1000ml以上。如果尿量过少,每天几百毫升,则需要前往医院,请你的主治医生帮忙,考虑应用一些利尿药物改善。

话题五:透析患者水管理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每周两到三次的血液透析,比较特殊。这类患者集中在一次透析超滤出2-3天的水分,而且透析间隔还有所不同。一周透析三次的患者,可以分为两个隔一天透析和一个隔两天透析两种情况。一般而言我们需要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体重稳定,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不超过3Kg,还要注意血压稳定。对于有尿的患者,水管理可以相对宽松一点,每日摄入水量=前一日尿量+透析超滤量/2(隔一天)或透析超滤量/3(隔两天)。对于无尿的患者,水分管理需要更加严格,每日摄入水量=透析超滤量/2(隔一天)或透析超滤量/3(隔两天)。如果尿量很少,体重的确难以控制,需要联系你的透析医生,调整透析方案。

腹膜透析患者每日均行腹膜透析,因此相对来说估算较为简单,每日排出量=尿量+超滤量,因此摄入量=前一日透析超滤量+尿量。但是,相对于血液透析而言,腹膜透析超滤量不稳定,而且不同模式超滤大为不同,需要密切监测每日超滤量,来定摄入计划。当然体重也是个很好的指标。腹膜透析为居家透析,需要自己有序严格管理,也可以常联系透析中心的医护人员,寻求帮助。

话题六:水盐共同管理

CKD患者肾脏排水功能下降时相应地也会出现排钠功能的下降,患者尿量减少后,摄入过多的水盐,造成水钠潴留,引起血容量及体重增加、充血性的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饮食过咸会增加饮水量,钠的过量摄入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引起左心室肥厚、尿蛋白增加及动脉硬化等不良反应,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因此CKD患者在管理水平衡的同时还需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改变饮食习惯,制定三餐饮食计划,限盐限水。

多数CKD患者的饮食中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g/天,根据患者水肿及血压水平进行调节,高血压或水肿严重时盐量控制在每天 2~3 g,少尿或无尿时盐量控制在每天1~2 g。倡导患者及家属低盐饮食,改变饮食结构,尽量利用食物本身的味道,适当采用酸、甜等调味品代替盐,适量增加葱、姜、蒜的味道来减少盐的用量。与家人分餐,做饭时先给患者盛出少盐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减少外出就餐。制定合理的三餐饮食计划,推荐以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三餐食物的内容及水盐含量,保持每日摄入量与排出量相一致,定期监测血压及尿量变化,防止摄入过量的水盐导致容量负荷过重。

饮食营养作为慢性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定为是缓解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和症状管理方面的重要举措。水盐管理是饮食营养中最重要的部分,患者及家属了解水盐过量摄入的危害性,能积极主动参与水盐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减轻水肿,平衡容量负荷状态,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对肾脏病患者治疗和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慢性肾脏病(CKD)的水盐管理

量出而入,严格限盐

艾军

叶智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