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疯狂成瘾者》 来自东方极致 00:00 28:29 马克·刘易斯博士,加拿大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多伦多大学荣誉教授、奈梅亨大学教授,师承新皮亚杰学派代表人物罗比 · 凯斯。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同时是发展心理学专业刊物的编辑。著作有 《 情绪、发展和自我组织 》 《 欲望的生物学机制 》 等。马克 · 刘易斯曾经是一个资深瘾君子。在青少年时代,他尝遍了几十种不同的毒品,使得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全面崩溃。后来,他艰难地摆脱了毒品,重建人生,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在本书中,他以优美、深刻的文笔,讲述了自己吸毒和戒毒的亲身经历,在描述主观感受的同时,对毒瘾的生理心理机制加以科学分析,帮助人们认识和利用成瘾的原理,自主和积极地生活。成瘾是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不断演化的结果。人们尝试毒品等成瘾物质,最初通常是为了满足某些心理需求;一旦染上毒瘾,人的大脑就会在生理上被化学物质改造,使得毒瘾很难戒掉,而从本质上来说,一切成瘾都是通过学习改变生理的过程;通过化学物质激励人的行为,是人类在漫长进化中形成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如果运用得当,对个人的生活和成长也可以非常有益。正确对待成瘾现象,就要求我们要看清它并善用它。 从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三种最为普遍的心理需求会导致人们使用毒品,分别是逃避恐俱、寻求归属和探索自我。作者在加拿大读高中的时候,突然被父母安排转入一家美国的军事化管理的寄宿学校,位于马萨诸塞州的泰博学院。这里的制度严厉枯燥、扼杀个性,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充满了诌媚、欺凌、孤立和歧视。面对生活环境的重大改变,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本来就会感到不安,无可逃避的学校生活让不安演变成恐惧。于是,作者开始偷偷摸摸地喝酒,喝强力咳嗽药水,最后又抽上了大麻,希望借助这些药物,暂时逃离让人畏惧的生活。导致作者迷恋毒品的另一种心理根源是寻求归属感。人类是典型的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感觉到自己是某个群体的一员,这会让人觉得踏实和安全。作者高中毕业后,考入加州名校伯克利大学。像所有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一样,他想要建立新的联系,找到新的社会位置,更重要的,是找到新的伙伴,在小团体中实现归属感。当时是 1967 年, 1967 年的伯克利是个嬉皮士的圣地。一派迷乱和狂欢的气氛。在作者眼中,似乎每一个有魅力有个性的人都在吸毒。他当然不能落后,不能被排斥在潮流之外,于是,他把大麻、 LSO 、致幻蘑菇、安非他命等毒品当成了与人交往的礼物。在朋友的不良影响下,作者接触到了毒品之王一海洛因,并且一上来就用静脉注射的极端方式。因过量吸毒,作者不得不休学,与家人关系也紧张起来。在父亲的帮助下,作者决定摆脱那些虚幻的依赖,探索真正的自我。但他却在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下,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来寻求心理成长。作者随家人来到东南亚生活了大约两年。出于好奇,他在一个聚会中尝试了一氧化二氮。作者由于经验丰富,看出这种方式只不过是另一种吸毒的代名词,但他由此产生了盲目的自信,错误地把吸毒经验和控制能力划上了等号。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控制,偶尔的失足不会造成伤害。这些关于自我的理念,导致作者在东南亚游历时吸取了大量的鸦片制品,毒瘾根深蒂固,再难戒除。二、“请神容易送神难”,毒品的三种生理机制这三种机制分别是调节兴奋与抑制,树立渴望与奖励,改造神经和激素。大脑中包含无数的神经元,通过神经突触互相连接。一种叫作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经过神经突触的道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使得神经元处于兴奋或抑制两种状态,并影响周边的神经元。毒品之所以能让人产生各种体验,就是脑细胞吸收外来的化学分子之后,神经递质被改变了,大脑从常态转向不正常的兴奋或者抑制状态。人脑的前额叶皮层是人类思考决策的地方,能实现工作记忆、决策和评价这三种功能。负责评价的部位,对决策和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常由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来驱动,结果,那些能带来大量多巴胺的事情,常常会让我们的理智投降。每次使用毒品时,人体都能得到大剂量的多巴胺,在毒品上使得渴望和奖励都被牢牢地固定一次又一次不停地重复,大脑中负责理智的部门被毒品调教成功,这就是成瘾的本质。毒品还会改变大脑的神经和激素。多巴胺激励大脑去反复地去搜寻和使用毒品,不断强化与此相关的神经突触,最后,成瘾者的大脑只有两种稳定状态:对毒品的极度兴奋和对其余一切的漠不关心。加上毒品对人体神经递质的干扰,更让戒毒变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三种生理机制的改变,就是毒瘾以及各种成瘾难以戒除的生理基础。人类的神经系统天然就会产生许多与毒品成分相似的神经递质,就像我们在进化的道路上和魔鬼签订了契约。但这些天然麻醉剂对人类生活是有重要意义的。比如,大麻素会参与记忆、认知和运动控制的调节,而鸦片类物质被科学家们称为“情绪分子”,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就是你的情感世界。只是这种原始的生理机制并不具备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才让我们不假思索地追求奖赏,爱情、游戏、肥皂剧、财富和权力,都能让人上瘾,吸毒只不过是一种特别恶劣的成瘾。人类的成瘾体质并不可怕,在看清之后,我们就能够利用它来帮助我们的生活。要回避的是恶性的成瘾,要坚决对它说不,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具体的做法有积极预防、及时戒断和寻求支持和监督。最重要的是加强自我鼓励和自我监督。利用成瘾指的是我们可以利用“奖赏”和学习的生理过程,去追求一些真正值得追求的事物。比如说,在他人努力去做积极有益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给予奖赏。对自己也要及时奖赏,激励自己不断前进。此外,我们也绝不能忽视理智的力量。对我们自己来说,期待奖赏无可厚非,但如果做什么事都只依赖奖赏的激励,那可能一辈子都成不了什么大事。1 .我们一般都觉得人类是个情感丰富的物种,实际上,最强烈、最原始的情绪只有那么几种,在它们的驱使下,人会做出难以理喻的事情。 2 .人们总是企图证明,自己能够在吸毒这件事上把握自我、控制自我,总觉得自己是个例外。 3 .你的渴望和奖励都被牢牢地固定在毒品上,一次又一次不停地重复,你大脑中负责理智的部门被毒品调教成功,这就是成瘾的本质。 4 .大脑里的神经元绝不会全体一致行动,而是一些兴奋,另一些抑制,此起彼伏,像个七嘴八舌的噪杂市场。如果哪天它们一致行动了,变成合唱效果,就会导致癫痛发作。 诺贝尔会议嘉宾、TED演讲者、成瘾研究专家、心理学教授马克·刘易斯著,2017年4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页 数 312 定 价 39.8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7年4月 装 帧 平装 开 本 32
目录1 内容简介 2 作者简介 3 媒体赞誉 4 目录
内容简介《疯狂成瘾者:TED脑科学家的戒瘾成功之路》是《天生变态狂》姊妹篇,描写了诺贝尔会议嘉宾、成瘾研究专家、心理学教授辗转多国体验十几种药物、毒品,从堕落到戒瘾的真实故事,绮丽而触目惊心!《疯狂成瘾者:TED脑科学家的戒瘾成功之路》被外媒誉为“首本从科学角度讲述成瘾经历和机制的回忆录”。 我们为什么如此受瘾的驱动,要么臣服于它的摆弄,要么花费大量精力与之抗争? 对药物、爱情、性、香烟、肥皂剧、财富和智慧等的极度渴望就是成瘾。《疯狂成瘾者:TED脑科学家的戒瘾成功之路》以自传体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了一位脑科学教授年轻时堕入成瘾深渊的原因及对多种药物成瘾的经历,同时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呈现了让人“渴望”的东西如何对大脑起作用。彻底堕落的他在经受了多重打击后开启了自我救赎之路。最后,曾经的成瘾者成了蜚声国际的成瘾研究专家。刘易斯想通过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瘾是因为大脑有其先天的脆弱性,但是了解大脑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那些能打败成瘾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它们如何作用。
作者简介马克·刘易斯(Marc Lewis)博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多伦多大学荣誉教授、奈梅亨大学教授,师承新皮亚杰学派代表人物罗比·凯斯。他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同时是发展心理学专业刊物的编辑。著作有《情绪、发展和自我组织》《欲望的生物学机制》等。
媒体赞誉“引人入胜的个人史,关于绝望、失去和胜利的主题,巧妙地提及脑科学,对成瘾困境的清晰思索…… 既对专家有所启发,也适合普通人阅读。” ———盖博·马特,医学博士,著有《饿鬼王国:与成瘾的亲密接触》 “刘易斯通过自己的鲜活而又不安的记忆,将成瘾的生理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无缝融合。这是对这个充满药物与需要的世界的惊艳而写实的一瞥。” ———乔治亚·斯特雷特 “《疯狂成瘾者》可能是自托马斯· 德· 昆西的著作《一个英国瘾君子的自白》以来非常棒的具有原创性和启发性的成瘾回忆录。它能从众多同类题材的平庸之作中脱颖而出,不仅因为它流动的智慧和微妙的风格,还因为作者的独特视角。” ——— 《修复》 “《疯狂成瘾者》非常努力地成为(虚度青春的) 日记和药物成瘾的神经学教科书。” ———《温尼伯自由报》 “成瘾回忆录的反对者抱怨这个引人注目的题材已被榨干…… 在《疯狂成瘾者》中,马克·刘易斯机智地用新方法通过了检验———一本关于成瘾的神经化学方面的入门读物…… 漫长的堕落和逐渐的康复本身就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刘易斯也把故事讲得很好。对于这一题材的怀疑者来说,刘易斯提供的教材绰绰有余。” ———《渥太华日报》 “《疯狂成瘾者》令人信服,对于努力克服成瘾的读者来说,刘易斯先生的机制观很可能足够新颖,能激发他们去寻找现在可享受的幸福。” ———《华尔街日报》 “马克·刘易斯的《疯狂成瘾者》是个解密高手…… 有相当新的科学内容。刘易斯对他所在的领域有清晰的了解。” ———《澳大利亚人报》 “有着和奥利弗· 萨克斯的个案研究一样奇特、直接、艺术的笔触,因其主题构成而愈加才华横溢。” ———《英国卫报》 “在泛滥的同类题材中令人惊喜且着迷。” ———《波士顿环球报》 “从鸦片管到眶额皮层,刘易斯博士将个人经历与大脑活动无缝衔接,用叙事性的手法解释了成瘾行为的神经机制。” ——《科克斯书评》 “《疯狂成瘾者》描写细致,令人回味,刘易斯博士将科学知识、身份认同、主观世界与意义追寻等杂糅到一起,体现了成瘾的诱惑与危险。” ——《出版人周刊》
目录第一部分泰博学院记 第一章改变状态 / 003 第二章失控 / 023 第三章飞蛾扑火 / 038 第四章多巴胺与欲望:一个浪漫插曲 / 054 第二部分加州生与死 第五章告别低潮 / 065 第六章致幻剂,性,暴力 / 088 第七章迷幻的终章:警察与天使 / 111 第八章海洛因,三人组,死亡之眠 / 123 第九章沉沦 / 141 第三部分飘来飘去 第十章旅行开阔心胸 / 165 第十一章意识的失去与找回 / 188 第十二章鸦片地 / 208 第四部分疾病与健康 第十三章老鼠乐园的夜生活 / 233 第十四章罪与罚 / 249 第十五章治愈 / 285 后记 / 296 致谢 / 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