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影》背后的故事:朱自清父子冷战10年,妻子被骂得抑郁

 伯川居 2020-03-14

现在学校都没开学,大家都在上网课。偶然听到一初中语文老师正在讲朱自清的《背影》——

“你站在这里不要动,我去给你买个橘子。”

因为这一句话,突破了次元壁,红爆网络,成为“我是你爸爸”的替代语。

既温馨又显文化,既含蓄又有态度。

不过语文老师肯定不会告诉你们,文章里絮絮叨叨的温馨,背后却是朱家父子重重的矛盾。

放到现在,都能上狗血家庭调解节目,收视率绝对爆的那种。

01.

父亲偷养姨太太,祖母被气死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这3件看似不相干的事,写在一起明显有联系。

朱家是书香门第,朱自清父亲朱鸿钧,是个读书人,能力不错,在江苏、扬州等富饶之地当过官,而他最后一个官职是——徐州榷运局局长。

(朱鸿钧)

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烟酒专卖局局长,自古烟酒都是暴利行业,是实打实的肥差。

都说饱暖思淫欲,朱老爷子也没能免俗,在徐州偷偷讨了个姨太太。

当时虽然法律上是一夫一妻制,但娶姨太太的人不在少数,老朱已经有了一个潘姨太太,多一个也不是什么大事。

问题是,他偷偷娶了,根本没告知家里。

(图中坐着的老人就是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身后穿着西装的是朱自清。)

家里的潘姨太气炸了,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她立即赶往徐州,直接来了个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精彩戏码。

事情闹得满城皆知,还上了当地报纸《醒徐日报》,头版头条,连日追踪系列报道。

在这样的丑闻下,朱父很快就被革职。

丢了脸,丢了差事,还丢了命。因为这桩丑事,家里71岁的老太太一时受刺激,没多久就过世了。

《背影》故事的背景,正是朱自清祖母病逝,父亲被革职,17岁的他从北京回家奔丧。

父亲养姨太太,做儿子的管不了,但朱自清打小就跟祖母亲近,心里不由生起怨愤。

一手酿造悲剧的朱父,只干巴巴地安慰了儿子一句: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至此,朱家开始一路走下坡路。

02.

妻子生二胎,父亲偷走所有工资

朱父的仕途全完了,但自认是个读书人,不愿意从事商贾之事,一时间家里的一切开销都靠典当举债。

公公教婆婆和姨娘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兑钱去。我看她们委委屈屈的将首饰盒交给公公,心里好凄惨的!——《笑的历史》

这样的法子只是一时之计,再多的家产总有花完的一天。作为家中长子,朱自清不得不担起重担。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把两年的学业硬是一年学完,提前毕业。毕业后立马找工作,在杭州当老师,把一半工资寄回老家,平时写文章补贴生活,都怕费纸硬是把诗歌写成散文。

(年轻的朱自清,后排左一)

可就这样,朱父还是不满意。

或者说,中年失业后,他对一切都非常不满,脾气暴躁,对儿子的不满只不过是发泄口之一。

他(朱鸿钧)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不满意朱自清堂堂一个北大毕业生,家里花了那么多钱供出来,最后却当了个穷老师,一个月才70块钱。

后来朱自清升职加薪,他又在家里其他人的挑唆下,觉得儿子不够孝顺,竟然不把全部工资寄回家里。

你有了事以后,虽统共只拿了七十块钱一月,他们却指望你很大。他们恨不得你将这七十块钱全给家里!你自然不能够。你虽然曾寄给他们一半的钱,他们哪里会满意!——《笑的历史》

最后,朱父竟然私下和儿子在职学校的校长联系,把儿子的全部工资都转入自己名下。

当时朱自清已成家,妻子还怀着二胎,一家四口都指着他那半份工资过活。

加上之前的种种矛盾,朱自清带着妻儿愤然离开扬州,到宁波、温州等地执教 ,父子两人的关系降到冰点。

03.

不会笑的妻子

事实上,朱父自作主张“拿”走工资只是个导火索,真正让父子两人决裂的是朱自清妻子的笑。

武仲谦,是个性格开朗乐观女孩,在朱父丢工作前不久嫁入朱家。朱自清的小说《笑的历史》正是取材于她,讲述了一个旧式大家庭里的少奶奶从爱笑到不会笑的故事。

(武钟谦与朱自清)

和朱父朱母一起住在朱家老宅的武仲谦,因为爱笑,成为了她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朱母斥责她不关心家里:

少奶奶真爱笑!家里到这地步,怎么一点不晓得愁呢!

也难怪你,你娘死得早,爸爸又不管事,便让你没规没矩的了……我所以特地指点你。——以后要忍住些笑;就是笑,也要文气些,而且还要看人!你说我的话是么?

朱家的姨太太说她不懂规矩:

少奶奶太爱笑,也不大好;教人家说太太没规矩似的!我们要劝劝她才好。

就连家里的佣人也偷偷议论她。

甚至她们还把朱家败落归咎于她身上,“这总是少奶奶的鬼!我们家真晦气,媳妇也娶不到一个好的!自从她进门,你就不曾有过好差事,家境是一天坏似一天!”

听多了枕头风的朱父也十分讨厌她,每次看到她笑都生气,把一肚子的怨气发泄在她的身上。

但忙于求学和工作的朱自清根本没有发现妻子艰难的处境,孤立无援的武仲谦渐渐失去了笑容,郁郁寡欢。

直到武仲谦被赶回娘家,朱自清才发现问题。

眼看着妻子一日日消瘦,脸上再无从前的笑颜,朱自清非常痛心,于是从老家接出妻儿,在杭州建立了小家庭。

作为封建大家长的朱父一下子怒了!

自己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竟然在翅膀硬了后想抛弃自己,自立门户。一气之下,才做出“拿”走儿子工资的事情。

04.

10年后的原谅

其实在朱家经济状况还好的时候,父子两人关系是极好的。

朱父曾经夭折了两个孩子,朱自清是第一个立住的儿子,他倾注的心血极多。

他怕孩子吃亏,学业抓得很紧,每天作业他都要亲自检查。

(朱父和朱自清三个孩子)

若是遇上写得好,他就买点豆腐干、花生米给儿子当奖励;若是错漏百出,他就埋怨儿子,动怒的时候还会把文章扔进火炉里烧掉。

在朱自清的《冬天》中,还有过父子两人吃水煮豆腐的幸福时光:

冬天的夜晚特别的冷,父亲便起了炉子,煮上白水豆腐。但洋炉子太高,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进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即使后来父子决裂,不再相见,但朱父还总打着关心孙子的名义,给朱自清写信。

倾注的爱越多,就想获得更多。他想要儿子功成名就,想要儿子飞黄腾达,想要儿子都听他的,他想要掌控儿子的一切。

他以为自己付出了所有的爱,但从没想过这种专制的关爱,伤害了儿子的心。过度的控制欲,最终导致父子决裂。

直到1925年10月,朱父觉得身子大不如前,提笔给在北大教书的朱自清写了一封信: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1925年,朱自清和友人在清华园。)

表面上在絮叨家常,实际却散发着浓浓的“求和解”的气息。

朱自清不禁悲从中来,已经30岁的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也开始独自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深悟生存之艰难。

向吴微露借款之意,他说没有……当衣四件,得二元五角。连日身体颓唐,精神也惶惶不适,甚以为虑……

他看着身边天真烂漫的儿子,想到远方为生计奔波的朱父,和当初南京浦口送别的情景,他才真正释然,写下《背影》一文。

1928年4月,以《背影》为题的散文集出版,书被寄到朱自清老家,朱自清的三弟就拿着这个集子给朱父看。

朱父带着老花镜,慢慢走到窗户跟前,借着窗外的日光,一字一句慢慢看……

只见他(朱父)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光彩。

他明白了儿子读懂了自己过去的关心,也明白儿子谅解了自己。  

清官难断家务事。亲人间的矛盾最难解决,因为越是亲近,伤得越深。

朱自清19岁在火车站与父亲别离,却在30岁才能释怀写下“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朱父)相见”。

在这漫长的十年间,不仅是朱父在自我检讨,也是朱自清在自我成长,双方共同努力下,才有的父子和解。

如果没有被完全接纳和拥抱,换不来真正的救赎和原谅。

1945年,朱鸿钧逝世,终年76岁。

3年后,50岁的朱自清也因胃穿孔,在北平病逝。

今日心情 原谅

如果伤口不曾愈合,就没有原谅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