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尚法新闻;转自:说刑品案 科笋如刳佛面皮, 科灯如点佛膏脂。 重科叠科何时了, 奉劝诸官发大悲。 ——宋·徐明叔《判词》 法律从来都不应是冷冰冰的,理性与温情从来都是交织在一起。公正从来也应是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让公众能感知、能理解、能信服。对实现看得见的司法正义的不懈追求,应是我们每一位法律人的职业使命;而秉承独立的判断和良知,应是我们每一位法律人基本的职业底线。判决书是体现法官依法裁判争议案件的过程和结果的司法文书,其中民事裁判文书最核心的目的是明确当事人争议的法律关系、阐述原告请求权是否成立及依法应当如何处理,因此逻辑完整、论证充分是一份合格判决书的必备要件。优秀的法律文书也应是具有可读性的文学作品,从而达到情理与法律的交融,实现判决书内容的人性化、个性化,而不是在裁判文书中僵化、机械地诠释和应用法律、纯粹模具式操作。 判决书应该是一种法律范畴内的阐述,对当事人而言,判决书则是一种情理范围内的表达;对社会公众而言,判决书是一种情理法兼备的普法素材。写好判决书,用好判决书,对法官来说,是一种能力,亦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法。法律固然应当理性、客观和中立,但如法律严苛要求特定情况下的被侵害人也能抛开极度的恐惧、愤怒与绝望等人性共通的弱点,去实现坐而论道的理中客,那么这样的法律注定是冷血和残忍的,因为法律来源于、存在于生活,而非高阁。近年来,我国各地法院在判决书温情与悲悯方面,作出了应该肯定的尝试。 | | | | | 生活平淡,相辅相成,享受婚姻的快乐与承受生活的苦痛是人人必修的功课人生如梦!当婚姻出现裂痕,陷于危机的时刻,男女双方均应该努力挽救,而不是轻言放弃本院极不情愿目睹劳燕分飞之哀景,遂给出一段时间,以冀望恶化的夫妻关系随时间流逝得以缓和 | | | | | | 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 | | | | | | | | | | 白发人送黑发人,乃人生至悲之事,更何况暮年遽丧独子、独女。其父母承欢膝下、纵享天伦之乐不再,失独之痛,非常人所能体味 | | | 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本是天经地义。原告现已届九旬高龄,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被告理应珍惜这份母女亲情 | | | 本案是一起令人心碎的悲剧,备受呵护的小花朵在含苞待放时就骤然凋谢,透过笔录的字字泣血之言,合议庭能够体会到小悦父母近乎绝望的丧女之痛。“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希望亲人间能够相互关心彼此的生活,相互理解彼此的难处,多一分谦让和信任,少一分争执和猜忌,真正实现诗经中描绘的“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帑”的家庭状态。 |
应该肯定引起社会关注的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的判决,主要集中于家事纠纷,即基于婚姻关系、收养关系、继承关系等亲属关系引起的身份关系或财产关系的法律纠纷。其特点在于私隐性、内环性、伦理性等特点。家事裁判文书作为法院和当事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承载法治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其感性说理的价值值得研究。其突出价值主要体现在正义价值、说理价值、公开价值等方面。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在于剥离开感性纷繁的舆论情绪,探究民意背后的积极取向,作出理性公正的裁决。部分法院相关刑事判决的说理和感性亦有加强,且取得相当的社会效果。 | | | | | 责任主义要求,责任与行为并存侵占的突出特点是变合法持有为非法持有 | | | 对于案件的审判只能以法律为唯一标准和底线……司法对于当事人情感的尊重不能是盲目的和随意的,必须是基于理性而非感性,必须遵循司法规律而非个人道德观念,必须保证坚守法律界限而非个人价值选择……如果仅仅为追求最终刑法后果与被害人亲属情感的契合来决定案件罪名……其代价就是牺牲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法治的基本精神。 | | | 正如德国刑法学家汉斯·韦尔策尔所总结: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的分界问题是刑法最困难和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难在意欲是一种原始的、终极的心理现象,它无法从其他感性或知性的心理流程中探索出来,因而只能描述它,无法定义它。正如我国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所言,是在被告人的主观意图认定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司法技术。如我国刑法学家王作富教授所概括: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假定可能性。德国刑法学家克劳斯·罗克辛在其著作《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中就曾有过如下总结:“在驾驶员不顾同车人的警告,以危险的方式超车并因此造成了交通事故的情况下,这样的案件在通常情况下都不会是故意的,而仅仅是有意识。 | | | 对于一个穷孩子来说,几乎是从天而降的钱财对他意味着什么?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公民都具有同等的道德水平和觉悟……被抓获之后,被告人随即全部退清所有的款项,我们觉得,这个孩子仍心存良知。被告人犯意的基础动因在于一念之间的贪欲,欲望人人有之。而欲望虽是人的本性,却应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财产犯罪科以刑罚目的就在于通过报应和预防两种方式,将人的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
在刑事判决中,法官使用人性化的语言,在判决书中对当事人进行感化、教育,让其体味到悲悯,追求被害人亲属的情感接受度与刑罚的高度契合,而改变本案的定罪与量刑,更宜实现刑法的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及时修复和重塑社会关系。相关法官基于良知和独立的判断,依据案件事实的整体把握和分析,系基于对法律按价值及法律精神的坚持,是基于对实现看得见的正义和善的不懈追求。 善的东西,不暴戾,但却更为有力。善和大美像静水流深,终究涤荡人心。做一个良善、柔和,有悲悯和宽容的人,处理一些事情就会有余地。 狱中生白发, 岭外罢红颜。 古来相送处, 凡得几人还。 ——唐·张说 《岭南送使二首》 普通法系中法官扮演的是裁判角色,双方要提供大量的证据,需要互相质证,审理是漫长的,所以比较细致。判决书非常详尽,判决要交代很清楚。同时,有不同意见都会附上,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官的理据决定是否要上诉。普通法系中律师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因为是案例法,需要律师专业地提出案例供参考。如果法官决定不按原有案例思考,会讲出道理。规则推理的结果一般是唯一的,而纠纷解决的方法是多样的。一个依据规则推理做出的判决有时候只是表面上排除了冲突的社会障碍,却很难消除当事人之间的心理对抗。因此,在案件裁判过程中,规则推理只是纠纷解决的基础,法官还需要从实践理性和价值理性出发来寻找法律的真谛。 香港高等法院原讼法庭一份民事判决书(高院民事诉讼2010年第992号)中相关表述为:“这是任何商人的梦想:在上海中心地带拥有一块价值连城的土地,在上面筑起一幢声名显赫的大厦。但当他需要与他的兄弟苦苦相争究竟谁真正拥有这块土地和这幢大厦时,梦想就变成一场噩梦,亦致使兄弟感情完全破裂。”说理有人情在,充分显现出该裁判文书的温度。裁判文书作为法官人格的缩影,突显人文情结、悲悯情怀,体现人性的光辉和力量。 而西方法官职业思维的最主要特征在于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司法活动的精确性和可预期性,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 | | | Supreme Court of United StatesMarburyv.Madison | 宪法,要么是最高法律,不能通过常规手段改变;要么是和其他法律地位相当的立法产物, | | | 自由的最大威胁,是思维僵化、消极冷漠的民众。建国先贤们承认,有制度存在,自然有违法风险。纠正坏主意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出一个好主意。 | | | | | | 一个人的粗话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抒情诗。容许空气中充满不和谐的声音,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力量的象征。 | | Texasv.Johnson,491U.S.397(1989) | 维护国旗之特殊地位的合适方法,并非去惩罚那些对国家事务持有不同想法的人们,而是说服他们看到自己的错误。我们惩罚亵渎,并不能使国旗变得神圣,因为如果这么做,我们就淡化了这个珍贵的象征所表达的自由。 |
普通法系的多数判例并非固守法律文书格式,通俗易懂,又不失说理的严谨与充分,更触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的人文关怀。在敬畏中,感受人文情怀,它能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感性,触动人内心深处对正义的向往。在电影《判决》中说“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建立于法律上的判决也是”。法律与情理的冲突既有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有法律自身的原因,更有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显露出来的因素。法官在司法判决中过于注重情理,就会违背司法本身的秩序性与严谨性,而单单坚持法律却会造成法律与社会民众情感的人为割裂。 雨果有言:“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任何主体都有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也有义务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使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能享受大自然慈母般的关爱,而不是面对大自然屠夫般的冷酷。” 该环保法律文书让人感动之处在于,判决并非一味的坚持高冷,适当的感性文字借助于逻辑的表达,更易实现法律实践的理性 齐安剖竹要循良, 分付吾家坦腹郎。 賸有江山连赤壁, 略无讼狱到黄堂。 《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2016年6月)规定,“裁判文书说理要做到论理透彻,逻辑严密,精炼易懂,用语准确”,实践中亦有观点认为:大量非法律语言的加入,将消弭法律裁判文书的严肃性。 应该指出,法律并非纯粹的理性,其最大的功能在于指引。哲学意义上的感性系指对事物外在的或是主观的看法和认识,而理性则是对事物本质、客观、深刻的认识与看法。判决本身即是认识法律事实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感性与理性并非彻底分野与割裂。法官决断疑难案件,惟综合运用逻辑、历史、习惯和社会学等各种方法,始能建设推理的严密性。判决理性并不冲突于表述的文学性,只是排斥以单纯人伦感情替代法律逻辑。 它们就像一种有生命的、全身都张开呼吸毛孔的活物,那样有弹性,活泼泼,有力量。你会有这样浑然一体的感受,它们每一片都很好,你可以不朝窗外看,但有窗口和没有窗口就是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