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春芽在龙美术馆用东南形胜呈现他四十年艺术的视觉奇观

 WQ_AI_LYS_999 2020-03-16


嘉宾合影(周春芽与母亲,妻子,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展览学术顾问漆澜)
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前两句中这样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几百年后,周春芽又踏上这片富庶的江南美地,他用一双眼睛回望百年的烟雨,用一支画笔勾勒自己的人生。

“周春芽:东南形胜”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摄影:洪晓乐

“周春芽:东南形胜”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摄影:洪晓乐

“周春芽:东南形胜”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摄影:洪晓乐
10月26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开幕周春芽个展'东南形胜',展出包括艺术家近期新作、手稿、记录影像,以及由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的16组艺术家1978年至2013年间创作的多个系列代表作。

“周春芽:东南形胜”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摄影:洪晓乐

“周春芽:东南形胜”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摄影:洪晓乐

本次大展不仅可以让了解周春芽艺术的朋友一睹其全新面貌,更是让普通观众通过其四十年艺术生涯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完整呈现出其艺术发端、演进、乃至生活带给他创作的明显变化。

“周春芽:东南形胜”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摄影:洪晓乐

“周春芽:东南形胜”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摄影:洪晓乐

“周春芽:东南形胜”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摄影:洪晓乐

东南形胜,古今对话


王蒙、黄公望、吴镇、倪瓒被后世称为'元四家',四人笔墨意趣,各有所长,但四人当中周春芽最偏爱的是王蒙。王蒙山水写景稠密,善用皴法。周春芽一直以来思考如何在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继承的同时能有所突破,他的这批新作在关注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和精神性的同时、更是对个人情绪、对家庭变迁和岁月流逝的表达。
此次大展中的三组新作都是今年刚刚完成,甚至开展前一刻,周春芽还在不停调整,力求完美。画作名皆因王蒙所绘《太白山图》、《具区林屋图》、《丹山瀛海图》命名。但这只是周春芽借题而已,沧海桑田,他的关注点早已变化。从两三年前脑海中初现这一想法时,周春芽便在心中勾勒起了一个登山、观水,游寺的宏大计划。

周春芽,《丹山瀛海图-石绿》,布面油画,170×300厘米, 2019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漆澜在文章《东南形胜》中写道,'周春芽去上海博物馆看王蒙的《丹山瀛海图》,去宁波丹山赤水实地考察,并用无人机拍下周遭概貌,比对山东崂山的场景……春芽对现场高度重视,对于古代山水原作,他从不轻信逸笔草草之说。当然,对于那些逸笔草草的作品,他似乎也并没有多大兴趣。从现场回到画室,一边翻阅古代资料,一边比对现场照片和影像,但他不是想如何表现一处古迹,而是在投入的想象:如何能营造出一个超越前人的视觉奇观。'
'六百年前王蒙为什么画这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如今仍能找到画中景,还能看到王蒙的原作,但我今天画这个地方该怎么画,这是我的兴趣所在',周春芽说他最关注的是自己绘画中的精神性。
周春芽,《具区林屋图-墨池》,布面油画,250×380 厘米, 2019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在评价《具区林屋图》这一组作品时,漆澜说这是周春芽与六百多年前的王蒙的对话,从物象形态、笔触和色彩来看,与他90年代'中国经验展'的那组山水作品有一定程度的呼应,但书写性更为纯粹,更富有细节层次,画面场景更为充实。《具区林屋图》借用了王蒙拍塞满密的经典范式,同时综合借鉴了沈周《庐山高》的崇高感,强化了形感和结构秩序,巧妙地借鉴了古典青绿山水的色泽感,气质显得古雅、内敛。细审笔致,处处轻松率真。
在周春芽看来,包括元之后的明、清、近代、很多后世画家都借鉴了元代的绘画。王蒙的画用笔自由,潇洒、而且如今每每再看,周春芽仍感常看常新,为此他特意飞去台北故宫看《具区林屋图》。'这样重量级的作品不是每年都展,但我去的时候恰好赶上了,去年又在沈阳博物馆看了《太白山图》,《丹山瀛海图》相对还算方便,就在上海博物馆。'
周春芽,《具区林屋图-紫岩》,布面油画,250×380 厘米, 2019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这几件作品都是所藏博物馆的镇馆作品,仔细观摩原作后,周春芽又实地遍访天童寺,太白山、林屋洞,但他始终清楚作为一个当代的艺术家,虽好古但不可习古,如何独出机杼,怎么借题抒己,这才是周春芽的高明之处,'几百年了,外在的风景没有变,大自然的修复能力让我惊叹',但周春芽说,更让他感怀的却是人性内在的东西也没有变。看了原作、游了风景、想清楚了,他便开始画。

缘何落笔太白山


三组新作中,《太白山图》是本次展出作品中体量最大的,是由四联组成的一组12米巨制,画里周春芽描绘了母亲的一生,还有自己的少年,家庭的变迁。
周春芽,《太白山图》,布面油画(四联画)

250×1200 厘米,2019 (下图为大图)

太白山地处鄞县,但2002年该地便撤县划至宁波市下辖的鄞州区,这也是周春芽母亲的老家,为创作实地考察的同时,他也陪伴母亲完成了寻根之旅。
请将手机横屏查看大图↓↓↓

这件作品乍看之下是风景,但细品画中人才是重点。王蒙的《太白山图》山峦叠嶂,青松夹径,画面着色浓重,着力对景写实,而周春芽笔下太白更是借景喻人,景在情后,笔触跳跃,画面色彩清丽,人物随景而动,岁月在景中悄悄流逝,周春芽画的是自然和人生的轮回。这也是周春芽第一次画母亲。'我母亲后来离家去上海,又辗转重庆遇到我父亲,所以人的身世经历是很自然的',周春芽说,'我觉得是个巧合,王蒙笔下六百年前群峰抱一寺,一寺镇群峰的天童寺就坐落在层峦叠嶂的太白山下,这里又恰好是我母亲的故乡,所以画这里对我也是很自然的。'
一直陪伴周春芽实地考察的漆澜评价此作:'在这张巨大的作品中,他压缩了场景的细节,对现场物象进行了适合书写的改造,形廓简明,秩序井然。构图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独立完整的叙事情节,将母亲的少年、青年、老年和家庭身世的叙述划分成四幅紧密连属的画面。这也是他向母亲的献礼,当然,更是他关于自身文脉和艺术旨趣的巧妙托喻。'
为了创作这组新作,周春芽花了很大的精力,几乎花去了他整个夏天,实地寻访还使用了无人机在空中拍摄,但他觉得如果给他更多时间的话,这个主题仍然有很大可深入的地方和拓展的空间,'一个题材我觉得画家可以画很多次,甚至一辈子,这只是一个开始,还不够,这是一个契机。'

这次所绘题材是全新的,而且所表现的内容更复杂,更丰富,周春芽觉得用什么题材只是艺术的一部分,更重要的还是绘画的语言:构图、色彩、形象、给观众和自己带来了什么感受,就像之前的绿狗,桃花,都是和他自己情感上的触动有关,'这次的新作内容更丰富,跨度更大',周春芽说,'对我是一个挑战。'

借题传统,表达自我  

在交流中当我问及周春芽之后是否会继续围绕'江南'题材深入下去时,艺术家的回答却有些意外。'其实我很想画四川的一些景,四川有自己丰富的历史,我出生在重庆,那里也是我的家乡,但这些计划要慢慢构想,要看时间条件允许,我现在感觉时间不够用',周春芽说他想画的太多,'中国太大了,风景人文又那么丰富,你想去表现的,想要去走走看看的地方太多了,我关注我身边的人和事,因为这无数个人的故事,片段、最后就是社会的历史。'

周春芽,《若尔盖草原》

周春芽,《十二月》,纸本素描,98×74.5厘米,1984。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其实早在德国留学时期,再到90年代初回国后,周春芽一直在研究古代传统绘画,一直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在外人眼中感觉他是在说传统的事情,但其实周春芽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研究传统是他的一个课题,但不是他的目标,周春芽的目标是创新。
他一直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和传统有联系,但表现语言又完全不同,吸收传统,但不能被传统左右。'画林屋洞很有意思,王蒙画的《具区林屋图》,其实是画到洞外面了,但有些局部又是洞里面',周春芽说,'我这次创作的上半部分是洞内,下半部分是洞外面。林屋洞洞外广阔天地,洞内别有乾坤,水随洞流,洞因水活,碧水倒影映照其间。'
周春芽,《具区林屋图-甲》, 纸本丙烯,180 × 110 厘米,2019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周春芽,《具区林屋图-乙》, 纸本丙烯,180 × 110 厘米,2019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太白山图》、《具区林屋图》、《丹山瀛海图》是周春芽对自己绘画语言全新的探索和研究,是带有强烈的实验性的作品,作品标题很传统,但用笔着色很当代,周春芽曾说过'我的生活造就了我的色彩,我的色彩造就了我的艺术。'他眼中色彩本身也是绘画内容,也是绘画思想,周春芽留学德国,很早便知晓西方绘画,但他却借鉴传统题材去研究当代绘画,他说无论如何,艺术家最终要有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面貌,这才是最根本的。

回望来时路,为艺四十年  

此次个展除了艺术家2019年全新的三组系列作品外,其实更是一次周春芽迄今四十年艺术生涯的难得回望,展出作品将观众带回了周春芽的学生时代。
70年代末,80年代初创作的《重庆》、《码头》是两件殊为难得的早年作品,是周春芽尚在四川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完成的,画中表现的是他出生地重庆最具代表性的地标-朝天门码头。小小的作品,稚拙的笔法,像是一颗艺术新芽刚刚萌发。

周春芽,《重庆》, 纸本油画,17×23 厘米,1979。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周春芽,《码头》

1981年8月完成的《剪羊毛》是周春芽最为重要的早期代表作,画面中人物形体的细节被画家有意忽略,也回避了明暗和虚实的微妙变化,但画中人物强烈的人物性格却表现的相当出彩,人物形象的整体和厚重,让人对画家作画时的热烈情感感同身受。龙美术馆于2011年收藏了这件留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这也是馆长王薇特别钟情的一张作品。

周春芽,《剪羊毛》,布面油画,167.5×234 厘米,1981。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从90年代开始并延续至2000年后的'石头系列'和'太湖石'是周春芽艺术生涯又一个重要代表。在创作'山石'的时候,他正在研究文人山水画,但按照自己的表现意图去寻找那些陌生又能带来惊喜的东西,周春芽用画笔挖掘潜藏在石头背后的内容,'石头'系列非常丰富,囊括了红石、中国风景、太湖石等不同类型,除了内容丰富外,'石头'系列的创作也是周期长、变化多的一个系列。
周春芽,《石头系列》,布面油画,100×79 厘米,1995。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周春芽,《石头与杂草》,布面油画,161×130 厘米,1993。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周春芽,《山石图—红石》

周春芽,《红石》
1992年《黑色的线条,红色的人体》是周春芽'蕴含人体的山石'系列的代表作,艺术家将笔下石头比作人的骨骼,黑色线条能看到传统绘画的痕迹,红色人体则融入其中若隐若现,这件《黑色的线条,红色的人体》是周春芽过渡期间非常重要的一张画,在其个人的学术生涯中是一个转折点,这之后成功开启了艺术家的山石系列。

周春芽,《黑色的线条,红色的人体》,布面油画,199×160厘米,1992。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1995年创作的《黑根一家——男主人和女主人》油画笔触的运用,类似中国传统狼毫斗笔画枯树山石的笔法,散开笔锋后连戳带拖,给画面增添了一种生气勃勃的表现力。黑根和女主人嬉戏,男主人惬意地站在一旁,整个画面温馨浪漫。1995年 '黑根'一岁,画这组画'黑根一家',是周春芽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也是从这时开始,画家开始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两年之后,开始了'绿狗'系列的创作。
周春芽,《黑根一家—男主人和女主人》,布面油画(双联画), 190×260厘米,1995。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太湖石》创作于2000年,是周春芽太湖石阶段的代表作,视觉效果单纯而强烈。关于该系列周春芽曾说:'太湖石又称骷髅石,造型怪异。当时我还在骷髅石中间画了一些红色的土,画起来像血一样,但当时我并没有想画血,我只是突出了土的红,与太湖石本身的灰色调有些许对比,画了差不多十几张。'周春芽在此作中以极具匠心的个人风格重新演绎了太湖石这一传统题材,一改文人山水的清幽诗意,画出了自己张扬的个性与饱满的情绪,是传统题材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转换的经典范例。
周春芽,《太湖石》,布面油画,149×119 厘米,2000。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2010年,龙美术馆收藏了周春芽创作于同年的《桃花》,画中透出的那盛放着的春意盎然的勃勃生机,让彼时开始筹建龙美术馆的第一家分馆--浦东馆的王薇产生了共鸣。《大乔与小乔》,表现了两位年轻女性牵手站在桃花林前的情景,周春芽曾在解释这幅作品时谈到:'我画过风景、动物、山石,但是我重来没有这样画过人物,这幅作品是一个尝试,给大家留个引子,我也没有画过这么大的作品,希望突破自己的以往的创作,这也是新的想法。'
周春芽,《桃花》,布面油画,200×150 厘米,2010。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周春芽,《春桃》

周春芽,《大乔小乔》

2012年,龙美术馆浦东馆成立并对外开放,王薇也借由一个展览的机会认识了艺术家本人,此次展出的作品《豫园一景》便创作于这一年,完成后艺术家赠送给了美术馆,画面中一对佳人在双亲陪伴下留影在豫园瑰丽景致的情形,透着圆满与幸福。

周春芽,《豫园一景》,布面油画(双联画),280×360 厘米,2012。

图片版权©周春芽,龙美术馆

路有尽,艺无涯  


龙美术馆馆长,也是本次周春芽大展的策展人王薇女士在展览序言中写道:40余年来的杰出表现与持续突破的创作态度奠定了周春芽在当代艺术家中领军人物的地位,此次展览是艺术家近年来的一次重要的创作回望与新作发表,也见证和反映了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与最新面貌,希望透过此展,能让更多的观众认识和了解这位不断突破自我,具有爱国心与社会责任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回望其创作历程的同时,分享其创作的激情与喜悦。
的确如此,周春芽的艺术生涯完整清晰且持续精进:从80年代初的西藏题材《藏族新一代》(1980)、《剪羊毛》(1981)、到90年代的《石头系列》、《中国风景》、《红人》、90年代中期开始最具个人标志性的《绿狗》系列、因黑根离世去江南散心而于2000年左右生发出《太湖石》系列、在龙泉山郊游的经历,让他在2005年情迷《桃花》,这些可以说都是周春芽将中国传统绘画中强调的笔情墨趣与私人情感的灿烂盛放。
近些年随着艺术家长居上海后,他和江南似乎更近了,2012年后的《豫园》系列他在传统与当代中找到了属于他的艺术语言,2019年,周春芽携东南形胜再度归来,他走进江南山水间,借古喻今,独抒己意,他的艺术之路还在继续……
展览现场图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展览导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周春芽:东南形胜

2019年10月26日 - 2020年1月5日

上海 · 龙美术馆(西岸馆)

文中部分图片感谢艺术家及龙美术馆惠允

来源:99艺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