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食之立秋

 Mix杨林 2020-03-18

盼了那么久,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秋天终于来了。

不过看看气温表,我们应该还是生活在夏天吧。

立秋  左河水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古人说的一点也不错,虽然到了立秋,然而暑热未退,夏秋交际之时,认真说的话,倒是夏天的味道还多了些呢。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立秋之日凉风至”就是这个意思。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宋代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日   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

不过虽然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

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平均温度作为标准,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然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正式进入秋天,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逞威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气温反倒更加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所谓炎秋似老虎,也是从这里得来的说法。

立秋雨院中有作(唐)杜甫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始于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的仪式(见《礼祀·月令》)。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同样要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

晒秋,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秋忙会,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

立秋日登乐游园   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饱食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农人的啃秋要豪放得多,西瓜,香瓜,玉米,红薯等等,不一而足。其实所谓“啃秋”,其实应该是辛苦一年的农人表达自己内心的丰收喜悦吧。

秋社,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   (唐)武元衡

风入昭阳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

明朝独向青山郭,唯有蝉声催白头。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当是最佳选择。

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这个时候,最好味的莫过于毛豆了。

此时正是大量上市的时候,到菜场挑选粒大饱满,颜色翠绿的称好带回家,至于做法,大概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拿一把剪刀,在每个豆荚的两端各剪一刀,为的是更好的入味,如果想偷懒,甚至可以连这一步也省去。

反复冲洗干净,烧一锅开水,根据个人口味撒入适量的食盐,除了调味还可以保证漂亮的颜色。

个人喜欢再扔进去一粒八角,两三片香叶,两三片姜,少许桂皮,几粒小茴香,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随意调整,不过一般来说,八角是需要的。

水一定要足够的多,可以完全浸没毛豆。

一定要敞开锅盖来煮,这样煮出来的毛豆才会是翠绿的样子。

毛豆不用煮太长时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五六分钟就差不多了。

之后有两种处理办法,如果为了追求脆嫩的口感,最好拿事先准备好的冰水激一下,冷热交替之下可以获得最好的效果,如果为了追求浓郁的风味,那就把煮好的毛豆继续浸在汤汁里面三十分钟以上,让味道渗入的更加充分。

如果你是一个和我一样非常讲究的吃货,又要口感又要风味的话,那么只有不怕麻烦了。毛豆过冰河,同时把原汤盛出来用大量的冰块敷在容器四周降温,凉到室温之后放入毛豆,然后连同容器一起放在冰箱中,几个小时后就可以食用了。

盛一碟毛豆,倒一壶老酒,就着窗外的蝉鸣,月色,清风,一个人,消磨时光也好,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