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说乒乓 7 —— 顶胯与转腰

 冬不拉拉 2020-03-18

李隼教练在指导业余球友正手拉攻动作时指出,不提倡大幅度“转腰”做法,而改为收胯、顶胯。可以减少躯干扭转的幅度,可以使引拍、击球动作幅度减小,加快摆速。

李指视频原话的大意是“现在换大球了以后,对攻比较多了,球的质量比过去高了,过去咱们讲要转腰,其实现在转腰是不合理的,现在很多技术,咱们不要靠转腰来完成,一转腰球就顶住了,其实只要收胯就可以了,过去我们打球,教练都让转腰,球速那么快,都顶到手上了,现在这个技术大家回去多体会体会,速率马上就上来了,过去的理论是不对的,腰是不能动作,我们打球总也有腰伤,腰其实固定就行了,打球的灵活更多靠髋关节,很多业余球友打球转腰,这也是造成腰疼的原因,其实只要转胯就对了……”

浅说乒乓 7 —— 顶胯与转腰

图1 李隼教练的收胯、转腰动作示范

我们知道,所有人体环节的运动效果都要反映到球拍速度上来,只有球拍的拍形和运动状态才能最终决定击球效果与质量。肢体作用效果也要看它们对拍速的贡献。拍速是由持拍手直接决定的,持拍手臂由右肩带动。所以评价腰胯动作的效果可以观察它们对右肩运动的影响。(参见图2)

浅说乒乓 7 —— 顶胯与转腰

图2 躯干部力学链示意简图

请看图2,腰在一竖的中间位置,是人体的中枢,位置重要,功能极多。胯是下面一横,是人体的重心所在。人体总重心位置在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厘米,男子身高56%处,女子55%处。所以,收胯可以看作向右后下方移动重心,引拍蓄势。顶胯可以看作向左前上方抬升重心,迎前击球。

脊椎,又称脊柱骨,有33块,位置自上而下可分为 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和4块尾椎。在成年人 5块骶椎愈合成一块骶骨,4块尾椎愈合成一块尾骨。颈椎、胸椎和腰椎终生不融合,每块椎骨相邻之间可作小幅度相对运动。

上面一横是肩,主要是肩胛骨、锁骨、胸骨。下面一横是整个下盘骨,也是躯干的底座。包括胯、骶、髋、尾、耻骨。业余球友把髋、胯看成一体就行了。顶髋就是顶胯,也可以起到转胯的作用。因为当双腿顶髋的方向、速度不同步时,就可能形成胯骨的水平转动(参见图3)。因胯处躯干下盘,胯是底座,转胯即转体,上面的腰腹、胸肩、头颈部、上肢都跟着转。图 3中,顶髋力OF分解为xyz三个方向的分力,其中向上OA,向左OB。向前分力OC把右胯顶向前方,躯干绕脊柱逆时针旋转。

浅说乒乓 7 —— 顶胯与转腰

图3 顶胯力三维方向分量

可否这样理解: 躯干的上中下部都能转动,转肩、转腰与顶胯都能带动球拍向击球方向(向左、前、上方)的有效运动(参见图2)。不妨分别单独做这三个动作(其它二者固定)看看球拍的运动方向就明白了:其中顶胯能使球拍向前向上向左,单独转腰或转肩只能使球拍向前向左而较少向上。这三个动作都是围绕脊柱旋转,但吃力部位不同:转肩着力在胸椎,转腰着力在腰椎,转胯轴在骶椎,着力在整个下盘骨底座。

浅说乒乓 7 —— 顶胯与转腰

图4 躯干下盘骨胯、髋、骶、耻骨

三者发力的杠杆类型也是不同的:从图 2 看得很清楚,胯带腰、肩带腰都是省力杠杆,轻松但效率低;腰带胯或腰带肩是速度杠杆,费力但效率高。可能这也是运动员大量腰伤而较少臀部伤的重要原因。胯带肩则是等臂杠杆。

笔者试做小结如下:

顶胯,向前较多,带有向上向左,直线,动作较小,较快较轻松,中近台,正反手快攻。

转腰,向左前方,不太向上,弧线,动作较大,稍慢较费力,中远台,大力弧圈必需。

从个人体会看来,稍作转体的顶胯速度似乎的确要快于转腰。个人理解李隼教练的原意是指这个。由此看来,转腰与顶胯都是正常击球动作的一部分,不同击球条件时都有其存在价值。考虑乒乓球球员较多出现肩、腰、膝伤,为了预防频繁、过度扭腰造成的伤害,少转腰、多顶胯也许是一种可以考虑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