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温里剂(一)

 爱中医2 2020-03-25

中医考研: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温里剂(一)

方剂学各论——温里剂(一)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22道)

1.概念:凡以温里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2.适应范围:温里剂治疗里寒证。不论外来、内生之寒,治法皆以“寒者热之”为原则。里寒证以畏寒肢凉,喜温蜷卧,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脉沉迟或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3.配伍规律:本类方剂多配伍补气药物,以使阳气得复。若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服药入口即吐者,可反佐少量寒凉药物,或热药冷服,避免格拒。

4.分类: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类。

5.注意事项:

①本类方剂多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成,在临证运用时,首先应注意辨清寒热真假。若误施于真热假寒证,祸不旋踵。

②应注意病人素体如有阴虚、失血之证,不可过剂,以免重伤其阴,寒去热生,或辛热之品劫阴动血。

6.本章相关方剂的对比分析及鉴别应用——温中祛寒

本类方剂主治中焦虚寒证。理中丸温中祛寒,益气健脾,亦常作汤剂用,是治中焦虚寒,腹痛吐利之主方。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能治阳明、厥阴、少阴三经虚寒证,以阴寒上逆之呕吐为主,重点在胃。大、小建中汤温阳祛寒,降逆止痛,是祛邪为主。

7.具体药物

理中丸

【方歌】理中干姜参术草,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组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用法】作丸剂,或水煎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功用】温中去寒,补气健脾。

【主治】

①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②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面色㿠白,气短神疲,脉沉细或虚大无力。

③中阳不足,阴寒上乘之胸痹;脾气虚寒,不能摄津之病后多涎唾;中阳虚损,土不荣木之小儿慢惊。

【方义】

①干姜为君,大辛大热,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

②人参为臣,性味甘温,补气健脾。君臣相配,温中健脾。

③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健脾燥湿。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牌;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性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加减应用】

虚寒甚者,加附子、肉桂以增强温阳祛寒之力;呕吐甚者,加生姜、半夏降逆和胃止呕;下利甚者,加茯苓、白扁豆健脾渗湿止泻;阳虚失血者,干姜易为炮姜,加艾叶,灶心土温涩止血;胸痹者,加薤白、桂枝、枳实振奋胸阳,舒畅气机。

【注意事项】

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阳虚失血而阴血亏损者当慎用。

【附方】

①附子理中丸

组成:附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功用:温阳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证。

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用大辛大热之附子,其温中散寒之力更强,且能温肾,适用于脾胃虚寒之重证或脾肾虚寒者。

②桂枝人参汤

组成:桂枝、炙甘草、白术、人参、干姜。

功用:温阳健脾,解表散寒。

主治:脾胃虚寒,复感风寒表证。桂枝人参汤即人参汤加桂枝,温阳健脾,兼解表寒,表里同治,适用于脾胃虚寒而外兼风寒表证者。

小建中汤

【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股痛康。

【组成】桂枝、炙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

【用法】煮取去滓后内胶饴,上微火消解。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

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方义】

①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

②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干之白芍一者滋养营阴,以补营血之亏虚,二者柔肝缓急止腹痛,三者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燮理阴阳。

③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一则益气补虚,二则缓急止腹痛,三则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胶饴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

【配伍特点】

本方重在甘温,兼用阴柔,温中补虚,柔肝理脾;且辛甘与酸甘并用,滋阴和阳,营卫并调。

【鉴别】

本方与理中丸同为温中祛寒之剂,但理中丸纯用温补药物,以温中祛寒,益气健脾为主。小建中汤乃温补药配以调理肝脾之品,重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加减应用】

若中焦寒重者,可加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兼有气滞者,可加木香行气止痛;便溏者,可加白术健脾燥湿止泻;面色萎黄、短气神疲者,可加人参、黄芪、当归以补养气血。

【注意事项】

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脘疼痛忌用。

【附方】

①黄芪建中汤

组成:桂枝、炙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黄芪。

功用: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阴阳气血俱虚证。

②当归建中汤

组成:当归、桂心、炙甘草、芍药、生姜、大枣。

功用:温补气血,缓急止痛。

主治: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疼痛不已,吸吸少气,成小腹拘急挛痛引腰背,不能饮食者。

吴茱萸汤

【方歌】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

①胃寒呕吐证:食谷欲呕,或兼胃脘疼痛,吞酸嘈杂,舌淡,脉沉弦而迟。

②肝寒上逆证:干呕吐涎沫,头痛,巅顶痛甚,舌淡,脉沉弦。

③肾寒上逆证:呕吐下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舌淡,脉沉细。

【方义】

①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归肝、脾、胃、肾经。既能温胃暖肝肾以祛寒,又善和胃降逆以止呕,一药而三经并治,是为君药。

②原方重用生姜六两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用为臣药。吴茱黄与生姜相须为用,温降之力甚强。

③人参甘温,益气健脾,为佐药。大枣甘平,合人参以益脾气,合生姜以调脾胃,并能调和诸药,是佐使之药。

【配伍特点】

本方主证有三:一为阳明寒呕,二为厥阴头痛,三为少阴吐利,证属三经。因此,本方为肝、胃、肾三经同治,温、降、补三法并施,但以温降为主。

大建中汤

【方歌】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阴盛阳虚腹冷痛,温补中焦止痛强。

【组成】蜀椒、干姜、人参、胶饴。

【用法】微火煮,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

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腹痛连及胸脘,痛势剧烈,其痛上下走窜无定处,或腹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攻撑作痛,呕吐剧烈,不能饮食,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

【方义】

①用味辛性热,温脾胃,助命火,散寒除湿,下气散结之蜀椒为君药。

②干姜温脾暖胃,助蜀椒散寒;饴糖温补中虚,缓急止痛,助蜀椒止痛,共为臣药。

③佐以人参补脾益气,补虚助阳,合饴糖重建中脏,使中气旺而邪不可干。

④如此配合,虽已对病,但邪甚势急,服药须及时,故方后注明,初服后“如一炊顷”,或”如饮粥二升”,便当“更服”,使药力相继,一鼓成功。然而病虽去,胃气未必便复,所以“当一日食糜粥”,将养胃气,亦为《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之意。同时,还考虑到阳气素虚,易感风寒,所以“温覆之”,免外寒人里而复发。

【配伍特点】

本方纯用辛甘,温补兼施,温中以散阴寒,补虚以建中阳,但以温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