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变形·故事思辨·文学素材 带上孩子,跟着成语游山西。 每天3分钟,好听的故事,有趣的成语, 让孩子从此爱上写作,爱上旅行。 【窦大夫祠】 孔子回车哀窦犨 ▽点击收听▽ 成语释义 【汉字】孔子回车 【拼音】kóng zi huí chē 【释义】喻君子对同道之人惺惺相惜 【汉字】烈石寒泉 【拼音】liè shí hán quán 【释义】古阳曲八景之首。 孔子回车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很贤德的士大夫,名叫窦犨,字鸣犊。他做官时兴修水利,造福了百姓,因此十分受到百姓的爱戴,声名远扬,甚至不逊色于孔子。 当年孔子游走列国,推广自己的治国理念。今天的山西地区由当时的晋国统治,晋国的卿大夫赵简子热情地邀请孔子去晋国,想听听这位大师讲讲如何治国。孔子接到邀请,便也欣然前往。 此时,作为担任国家重要职位的窦犨,与执掌朝政的赵简子在治国理念上发生了分歧,为了推行政令,赵简子便杀害了窦犨,当孔子行至黄河边时,听到了窦大夫被杀的消息,便看着滔滔河水感叹,决定不再去晋国。他的弟子不理解老师的意思。孔子说:“赵简子和窦大夫都是晋国能干的大臣,原来他们政见相同,一旦赵简子得志,就要杀掉自己的好友,推行自己的新政。君子总是对朋友的不幸遭遇特别伤感,于是,孔子返回了鲁国,并作琴曲来哀悼窦大夫。 茫茫黄河岸边,孔子留下了忧伤而失望的背影,他说这是命运的安排。正因为窦大夫的遭遇,孔子周游列国却始终没有踏上山西的土地。孔子回车也成为两个惺惺相惜的君子最后的诀别。 后人感念窦犨为百姓做出的贡献,便修建了窦大夫祠来祭祀他,现在位于太原市西北的上兰村中,中北大学旁边二龙山脚下。祠内有楹联:太行峰巅,孔圣为谁留辙迹;烈石山下,普贤遗泽及苍生。其中上联指的就是刚才说过的典故。下联中的烈石山即中北大学旁边的二龙山。祠西即是旧阳曲八景之一的“烈石寒泉”。 窦大夫祠位于尖草坪区上兰村西汾河峡谷左侧裂石山口北侧,为纪念晋国大夫窦犨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内有八大景致,鲜为人知。郑俊杰 篆刻/文 景一:透明神碑 是指窦大夫祠中烈石祠祈雨感应碑,此碑高2.03米,宽0.91米,耸立在身长1.62米雕刻精致的赑屃上,光洁晶莹,相传此碑经水浇后呈透明状,故誉为。 景二:神龛梧桐 在窦大夫祠大殿神龛内有一梧桐木斜置在墙上,名“避蝇木”,盛夏蝇不至,俗传人们进香时用手摸之可去除百病,年长日久被摸得光滑圆溜,锃明瓦亮。 景三:明三暗五 指窦大夫祠正殿建筑,从正面看是宽阔的四柱三间的房屋结构,进入大殿内却是六柱五间的结构,故称“明三暗五”,殿内塑有窦大夫坐像一尊。 景四:鼓楼石柱 窦大夫祠山门两侧是钟鼓楼亭,东侧钟楼四角亭的柱子为四根木柱,而西侧鼓楼的四根柱子则是四根沙石石柱,中国古代的建筑讲究对称之美,而此钟鼓二楼却是材地不一,独具风格。 景五:二郎神印 窦大夫祠山门门庭两侧有红、白两匹彩塑马。传说红马夜嘶奔出山门,正在正殿西配房的二郎神闻后急去追赶,被门槛绊倒,一只硕大的手掌印于门前青石道上,至今尚存。 景六:窑洞出檐 窦大夫祠院内建有东西厢房,外形看去均为有檐有顶的房屋,入内则是以青石砌就的硬山式窑洞,因风格独具,故称“窑洞出檐”。此景在寺庙历次修缮时已改建为砖木结构,原建筑已不复存在。 景七:香台砂座 窦大夫祠正殿前设有供人烧香的香台一座,由香火池、香台柱和香基座组成,香池与香柱由青石雕刻而成,香基座则为砂石雕成,结构精巧,匠心别具。现只剩香柱和已风化的基座。 景八:红马出祠 窦大夫祠山门门庭有红、白两彩塑马,传说是二郎神杨戬的坐骑,其中红马不甘祠内寂寞,趁夜跑出山门,被二郎神发现追赶,红马一急跑进西村奶奶庙,再没有出来,后坐化于奶奶庙。 清同治御笔之宝:仁周三晋 鼓楼下窑洞曾是太原明末遗臣傅山先生的书斋,名曰“虹巢”。傅山先生是书画金石大家,身逢乱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在他的家乡太原,多处可见他的足迹。
烈石山下,晋贤遗泽及苍山 ![]() 窦犨塑像 ![]() 琉璃龙吻 后殿正殿博风板、悬鱼。
![]() 烈石寒泉 答 问题来啦 1、 窦犨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 孔子为什么回车? 3, 裂石寒泉旁边的古诗词是: 《带上孩子,跟着成语游山西》是由我要变形联合未来公民教育推出的大型原创儿童成长公益教育栏目。 疫情期间,每周末推出。每期一个成语(特殊情况下2个),一个故事,一个景点。 写作的素材来自观世界的积累,学习的途径最好莫过于兴趣。带上孩子,跟着成语游山西,足不出户带孩子看家乡,观世界,听好听的故事,看好看的风景,激发孩子不一样的灵感。 特别鸣谢未来公民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