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课堂:一日一证之发癍(二)

 夏大夫的图书馆 2020-03-27

发癍

[概念]

肌肤表面出现片状瘀癍,不高出皮面,抚之不碍手者称为"发癍"。《医林绳墨》说:"有色点而无颗粒者为癍。"

由于发癍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其形状、大小、类色不一,所以历代医家提出许多不同名称。《金匮要略》的"阴阳毒",《外科启玄》的"葡萄疫",《伤寒九十论.发斑证》的"癍疹",《杂病派流犀烛》的"癍痧",《疮疡经验全书》的"猫眼疮"等等都是指发斑而言。《丹溪心法》和《明医指掌》又分别提出"阴癍"和阳癍"之名。所谓阴癍,是指癍之属于虚寒者;所谓阳癍是指斑之属于实热者。

发癍应和"疹"相区别。《温病学.辨斑疹篇》:"癍点大成片,一般不高出皮肤,抚之不碍手,视之斑斑如锦纹;疹如云头隐隐,或呈锁碎小粒,一般高出皮肤之上,抚之碍手,但亦有不高出皮肤,抚之无感触的。"斑和疹在温热病中多兼挟出现,故医书中每举癍以赅疹,或统称癍疹。然而癍和疹的发病机理有所不同:癍大多由于热郁阳明,胃热炽盛,内迫营血,外溢肌肤而成;疹多系肺热郁闭,波及营分,外窜血络所致。

本节讨论范围,只限于内科疾病引起的发癍。


 证候分型之

脾不统血发癍:红癍反复发作,癍色淡红,隐而不显,面色萎黄,神疲气怯,食少腹胀,月经过多,经色浅淡,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脉细弱无力。

阳气亏虚发癍:癍色浅淡,一般多见于胸腹部,心悸怔忡,倦怠乏力,四肢逆冷,或下利清榖,面色苍白或虚浮。食少便溏,舌质胖嫩,边布齿痕,小便清长,脉虚弱无力。

证候分析之

脾不统血发癍和阳气亏虚发癍:二者均为虚证,在病机上有一定的联系,而在症状上又有明显区别。脾主运化,有统摄血液的机能。后天饮食失调,导致脾气虚衰,统血功能失常,血液不能循正常脉道运行,溢于脉外则成癍。其特点是发癍伴有食少腹胀,脘闷,纳呆,便溏等脾虚证的表现。阳气亏虚发癍,多见于虚劳,久病之后,阳虚气弱患者。一般先天禀赋不足,或纵欲无度,脾肾两伤,阳气虚衰,阳虚者气必虚,气不摄血,亦可发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互根,阳虚则阴不内守,致血溢发癍。所以症见四肢逆冷,心悸怔忡,形容憔悴,神疲倦怠,面白虚浮。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亦可导致气虚或阳虚。所以在治疗上可以互为补益。脾不统血发癍,治以健脾为主,兼补气血,归脾汤加味。阳气虚弱发癍,治宜补阳益气为主,兼顾脾肾,右归丸化裁。肾阳虚者加附子、巴戟,鹿茸;肾阴虚者加玄参,天冬,生地,女贞子,旱莲草等。

[文献别录]

《杂病源流犀烛.阳毒阴毒源流》:"阳毒发癍,阳邪亢极病也,亦或有误服辛热而成者。金匮云,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发痹,阴邪极深病也。金匮云,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樕主之。"


◆ 《人为什么会生病》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  60集大型纪录片【黄帝内经】

◆ 《中医怎么看“癌症”》

◆ 《中医色诊视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