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摩羯天尘 2020-03-28

谭旭:
我是谭旭医生,大家好
谭旭:
今天讲艾灸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谭旭:

一,先了解什么是晕灸?
谭旭:
于晕灸的机理,曾有人将其与休克混为一谈。其实,晕灸与晕针一样都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它是由于强烈的刺灸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
谭旭:
出现晕灸了怎么办?这个不用急,听我慢慢道来
谭旭:
出现突然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脉细手冷、血压降低、心慌汗出,甚至晕倒等症状。多国初次施灸或空腹、疲劳,恐惧、体弱、姿势不当、灸炷过大、刺激过重等引起。一经发现,要立即停灸,让病人平卧,喝一杯白糖开水,休息片刻,一般无什么危险。但应注意施灸的禁忌,做好预防工作,在施灸中要不断留心观察,争取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晕灸为好
。经灸一二次后,情况就会好转
谭旭:

二,出现“灸花”是怎么回事?
谭旭:
灸花是什么?就是做艾灸是有时会出现的气泡甚至化脓现象,是邪气外排的表现。古代中医应用瘢痕灸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用艾绒做成米粒大小的锭上尖下圆,直接在皮肤上烧,快烧没时熄灭,为一炷,反复灸多炷,病痛全无。有“灸疮若发,去病似把抓”之说。灸疮是将我们身体里的病邪祛除体外的一种表现,常表现为起泡甚至流脓。
谭旭:
古代的瘢痕灸出现灸疮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人一定要灸到流脓生疮才认为能排除病邪达到效果。现代艾灸多用的是温灸和悬灸,和原来的疤痕灸不同,灸花是温灸和悬灸是可能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排毒反映。通常裝现为局部起小水泡,或水泡里有少量脓液。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要太惊慌,灸花和烫伤是不同的。
谭旭:

三、艾灸后上火反应
叶老师-艾灸馆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友们拿好笔记本做笔记,温故而知新,方便学友们更有效率的复习课程。
谭旭:
很多人艾灸后出现所谓的“上火”:如发热,高烧,口干舌燥,便秘便结,眼屎多,黄鼻涕,黄痰,晚上精神亢奋,心烦不安夜不能眠,鼻腔发干或流鼻血,血压升高,脾气暴躁,皮肤发痒疹等类似“上火”的现象,虽说不排除有真是热性体质而出现此现象的,不过极少遇见;更多的人出现这种现象其实是艾灸补充阳气后,与体内病邪进行正邪相争的表现,即是好转反应
谭旭:
艾灸后很容易出现“上火”反应的这些人的体质是阳虚体弱体质的人,特别定那些脾肾不好的这种。
谭旭:
我们来解决一艾灸就“上火”这种反应
谭旭:
1、灸法或配穴的问题
谭旭:
 2、主要是灸量未达量变至质变的程度,氤血升降不和:此时可以调整灸的穴位和方法来先降热后才能继续艾灸不上火;
谭旭:
3、加灸涌泉 30 分钟~1 小时,百会,中脘或神阙各 10 分钟将身体上中下的经气平衡一下,这样不容易上火。
农村人:
老师,我做艾灸就是容易上火
谭旭:
4、在《灸绳》里提到灸大椎泻火有特效:退热穴的选用,《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二十九灸,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再依次灸其余各穴。经验证明,用大椎熏灸,其退热作用,确是迅速而神奇。
谭旭:
临床验证,风门穴也是艾灸退热的特效穴:加灸大椎或风门穴30 分钟泻火降热,再灸足三里,太冲等穴各 10 分钟引火下行。

谭旭:

四,补泻选穴参考:
谭旭:
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是胃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谭旭:

十大补气穴位:
谭旭:
一、脾腧穴--健脾
二、足三里穴--益胃
三、膻中穴---宽胸
四、涌泉穴--补肾
五、关元穴--养肾
六、气海穴-- -补气
七、太溪穴--滋肾
八、百会穴---健脑,
九、肺腧穴一补肺
十、悬钟穴--补肾
谭旭:

​补血穴位:
血海 膈腧 脾腧 足三里
谭旭:

泻火穴
一、大椎-泻火
二、曲池---泻大肠火
三、太冲行间--泻肝火
四、少商---泻肺火
五、风门-清风热
六,内庭陷谷-泻胃火
七、水沟…泻督脉之火
八、少府少海-泻心火
九、鱼际尺泽--泻肺
十、合谷----泻头面之火等等。(所有井穴都有泻火作用)
 (经洛有双向调节作用,所以,有的穴位既有补的功效,又有泻的功效。关键取决于所用的方法及患者的虚实症候。)
谭旭:

五, 艾灸节气
谭旭:
什么是节气灸?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是指人的养生要顺应天序。时令是指季节和时序的变化。因为时序以十五目为一节又称节气。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
白衣战士:
老师,我掉头发是要灸太溪穴,还是涌泉穴
白衣战士:
还是一起呢
谭旭:
“节气灸”包含两个关键的内涵:时令节气和艾灸。即用艾灸的“药热之气”在特定的时今节气对人体特定的穴位。
谭旭:

节气艾灸养生:
谭旭:
艾灸养生以“节气灸”为重。节气灸以得八正节之气为佳。八正节即“四立”“两分”“两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升降变化及消长的转折时期,季节交替阴阳变化动荡之时,也正是久病、年老、体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时期。比如夏至、冬至前后是中风、溃疡及哮喘等高发之时。如果人体内在的自稳功能不能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及时地调整机体的阴阳,使之与自然界的阴阳节律相适应,就会出现阴阳失衡的疾病状态。“节气灸”的目的是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更是一种兼并全身整体机能调节的扶正固本之法。
谭旭:

三、五季艾灸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风)气通于肝---春季养肝。
夏(火)气通于心---夏季养心。
长夏(湿)气通于脾---长夏养脾。
秋(燥)气通于肺---秋季养肺。
冬(寒)气通于肾---冬季养肾。
谭旭:

六、夏养三伏、冬补三九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反季节的防治思路。中医有种说法“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月打虎”。“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疗效相得益彰,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行气活血,使人体阳气(充沛,经络气血贯通,抗病能力增强。
谭旭:
1、三伏艾灸时间:初伏7月 14,中伏7月 24 日,末伏8月 13 日,
2、三九艾灸时间:(冬至开始三个九天)12月 27日1月 22 日
谭旭:

七、顺时用灸以养生
谭旭:
每个月初的八天是阳之升的八天。每个月:初 1---初8
每个季度的最后十八天是养脾胃的好时机。

​艾灸时间:

春季4月 18日-5月5 日
夏季7月 21日一8月7 日
秋季 10月 21 日一 11月7 日
冬季 202X年1月 17日---2月3日
总之:养生灸,不仅可用于防患于未然,治未病,治未乱,抗早衰,而且亦用于治已病,治已乱。【效能】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疾。
谭旭:

八,如何判断你属于何种体质?
谭旭: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尽雷同,但是总体上可以进行一定的区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较为简单且全面的中医分类方法。
谭旭:
1 正常体质:肤色润泽,唇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脉和缓。患病较少,抵抗力较强,耐寒热,不需进补,食疗或进缓和的平补之品。
谭旭:
2 阴寒体质:属寒(实)体质,平素肢冷无汗,喜暖怕凉,常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长,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宜患风湿关节痛,宜感寒邪阴冷潮湿气候,宜温阳散寒。应食温热食物羊肉、生姜、桂皮。
谭旭:
3 阴虚体质:属虚热体质,形体多消瘦,心烦领红,手足心热,午后尤甚,口嫌咽干,日干澀,眩晕耳鸣,睡眠差,便干煤,舌红着少而干,脉细效。宜惠阴亏燥热的病变,怕燥热之邪,耐冬不耐夏。宜养阴补虚,甘寒退热。如百合、枸杞、麦冬、海参、西洋参等。
 
谭旭:
4 阳热体质:属实热类型。面色多红赤,怕热喜冷,烦渴多汗,喜冷食,得期易发高热,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得病多从热化,易患疮疡,拍热,耐冬不耐夏,宜食苦味清热的食物或饮料,如苦瓜、苦丁茶、莲子心等。
谭旭:
5 气虚体质:属虚的体质,面白少华,气短懒言,易出汗,食少,易疲乏,否淡红,舌体胖大,脉虚缓。易感假,病后迁适不愈,内脏易下垂,不耐受风邪、寒邪、馨邪。宜食山药、莲子或太子参、黄芪、黄精等
谭旭:
6 血虚体质:面色费黄战淡白,唇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肢体麻木,雷淡脉。宜补气生血。用当归、然地、龙眼肉。
谭旭:
7 盛血体质:面色多晦暗,口层暗淡或紫,眼眶黑,肌肤甲错,或生症液,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话体路紫有瘀点,脉细涩或脉率不齐。易悲出血,疲,中风,胸痹(冠心病)等病。宜活血化瘀,用山查、桃仁等。
谭旭:
8 痰湿体质:休胖腹大,丽部皮肤油脂较多,汗多且粘,眼胞微浮,胸闷脘痞,身重发沉,因倦,喜食肥甘粘腻之物,便满,西胖大多齿狼,苔白腻,脉满滑。易惠消渴(糖尿鹅),中风(脑血管意外),胸痹等病。对湿环境及梅雨季节的适应能力差。宜祛湿化痰。宜服蔻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荷叶、荷权等.

​ 
谭旭:
讲的这些内容比较深,同学们可以慢慢去理解,做下笔记
谭旭:

九:艾灸的禁忌
谭旭: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谭旭: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谭旭: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谭旭: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谭旭: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谭旭: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谭旭:
艾灸的注意事项
谭旭: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谭旭: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谭旭: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谭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谭旭: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谭旭: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谭旭: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谭旭: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谭旭: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 10 分钟左右。
谭旭: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
谭旭:

十:直接灸的手法
谭旭:
[图片(二)悬灸]
谭旭:
[图片(二)悬灸1]
谭旭:
[图片1、温和灸]
谭旭:
[图片1、温和灸1]
谭旭:
[图片2、雀啄灸]
谭旭:
[图片2、雀啄灸1]
谭旭:
[图片3、回旋灸]
谭旭:
[图片3、回旋灸1]
谭旭:
[图片4、]
谭旭:
[图片4、温和灸]
谭旭:
[图片4、温和灸1]
谭旭:
今天的课程就上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的可以问我。这次内容比较多,同学们要多花时间消化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