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平安:低调的科技模范生(搜狐中国价值100)

 自动读书 2020-03-30

近期,中国平安发布了2019年年度报告。

全年,中国平安实现了1.17万亿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66%;实现1494.0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1%;寿险、产险、银行的营运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4.7%、70.7%和13.6%,个人客户数首次突破2亿。

然而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往往只有十分之一。冰山之下,历经多年的无声耕耘,平安的科技板块已然根基深厚。

2019年,平安的科技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27.1%至821.09亿元;专利申请数累计达21,383项,在金融科技和数字医疗科技领域的已公开专利申请数分别位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在人工智能、医疗等领域荣获47个国际科技奖项冠军。此外,整个平安集团已拥有近11万名科技业务从业人员、3.5万名研发人员、26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

这些底层技术和人才的积累,目前已逐步发挥作用,成为平安的新底色。

一方面,科技赋能综合金融成效显著,“黑科技”打通了平安集团业务的全流程,在降本增效、风险管控等方面已见成效。

另一方面,科技赋能生态持续深化,金融壹账通去年12月完成上市,成为平安旗下继汽车之家、平安好医生之后的第三家上市科技子公司。这些科技明星公司在当期盈利和增厚净资产等方面正为平安生态赋能,未来生态反哺效应可期,为集团增长带来新的强劲动力。

每年投1%营收用于研发,“苦功夫”筑牢科技根基

2019年,新单承压、保费增速整体趋缓的行业大背景下,平安这艘巨轮驶得依旧平稳。全年,平安寿险实现5236.72亿元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1.02%;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1%至759.45亿元,新业务价值率提升3.6个百分点至47.3%。其中,代理人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7.98个百分点至64.9%。

在平安正在推进的寿险改革中,提升代理人素质是关键一环。2019年,平安月均代理人数量同比下降9.1%,代理人月均销售保单数同比增长13.1%,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4%。

报表数据没有体现的是,代理人产能提升的背后,平安正用科技将他们“武装到牙齿”。

从代理人筛选开始,AI面试官即100%覆盖面试环节,累计面试超600万人次;在培养环节,平安寿险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代理人画像”,为不同类别的代理人匹配个性化培养规划;在销售支持环节,平安为代理人提高智能个人助理等销售赋能工具,用于提供销售指引、帮助代理人提高销售转化率。

这只是平安“黑科技”的冰山一角。2018 年,平安在全球首创应用微表情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微表情”信贷放款超过5000 亿;平安车险90%的报价通过机器人自动实现;平安寿险的智能风控模型对高风险业务模型的识别率达99.86%,建设的BMI(客户标准体重)图像监测模型可有效拦截客户投保阶段不实告知风险,准确率达90%……

图片源自网络

平安,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金融巨头,能够将科技的运用“修炼”到无孔不入,背后是平安十年如一日的科技投入。

2010年,中国平安开启科技创新战略;2017年,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提出,逐步将平安从资本驱动型的公司转变为科技驱动型的公司;2019年年初,平安集团将原来的logo“保险·银行·投资”正式更改为“金融+科技”,更彰显“all in”科技的决心。

近年来,平安默默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行,近十年间,已累计为科技业务投入500亿元,并承诺每年将收入的1%投入科技研发,不论是对科技的重视还是实际的投入,都堪称“模范”。

“我们一直强调做科技业务不是泛泛做,而是真的投入在核心基础科技、应用科技来做。”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作为以金融为主业的公司,平安的科研根基“出乎意料”地深厚。从人员配置来看,目前,平安拥有近11万名科技业务从业人员、3.5万名研发人员以及2600名科学家。同时,平安设立了8大研究院、57个实验室,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并产出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年末,平安的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9112项,累计达2.14万项。其中金融科技和数字医疗科技领域的已公开专利申请数分别位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

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医疗科技等领域,平安的科研实力已得到国际奖项的认可。

在斯坦福阅读理解竞赛中,平安以90.9分比89.5分超越人类的理解准确率获得第一名,并在WMT2019国际顶级机器翻译大赛上获“英译中”赛道世界冠军;金融壹账通区块链贸易融资网络在“BAI全球创新奖”评选中,斩获领先技术最佳应用奖”及“杰出成就奖-金融服务业最具顚覆力创新奖”;在医疗科技领域,平安还获得了国际医疗影像会ISBI的三项竞赛总冠军,六个单项世界第一。

依托于平安庞大的生态体系,这些创新成果被赋予了更多可能。不论是用于赋能、降本增效,还是科技输出、协同发展,技术和人才的储备都将助力平安更加游刃有余地面对下一个十年的竞争,而这才是藏在平安靓丽年报背后的“杀手锏”。

向生态引领者进化:五大生态圈贡献40%新客户,科技业务收入增27%

平安的科技业务能够取得上述亮眼成就、成为业界模范,与其坚持的战略密不可分。

马明哲在董事长致辞中表示,平安发展科技业务,旨在“布局未来”。为未知的未来竞争厉兵秣马,平安践行的是“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的三步走战略。

根据规划,首先,平安运用科技手段让金融核心业务更有竞争力;接下来培育科技板块业务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增厚集团的当期盈利和净资产;最后构筑成的生态将反哺金融业务,提供流量和服务。这亦与平安“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经营理念相吻合。

在保险、银行业务稳健业绩的“掩映”下,平安的科技业务板块悄然成长,现已能够“独挑大梁”,收入呈现出高速增长。这也是平安与传统金融公司相区别之处。

2017、2018年,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业务板块营运利润分别为54.2亿元和67.7亿元,2018年科技板块营运利润占集团整体的6%。2019年,平安科技业务总收入为821.09亿元,同比增长27.1%。

增速“凶猛”的平安科技板块业务旗下涵盖了一众明星子公司:陆金所控股、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平安医保科技、汽车之家等。

其中,汽车之家、金融壹账通于美股上市,前者日均独立用户访问量达2900万,后者覆盖国内所有大型银行和99%的城商行,被誉为“TaaS(技术即服务)第一股”。平安好医生则于2018年在港股上市,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中唯一入选MSCI中国指数的个股。此外,金所控股与平安医保科技完成对外融资。年报称,平安科技业务板块下的科技公司估值总额达691亿美元(约合4854.62亿元人民币)。

可以说,在科技子公司的孵化和培育方面,平安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为业界提供范本。马明哲表示,目前平安正积极探索科技赋能、生态反哺和ESG驱动等方向,从共业者逐步向生态引领者进化、升级。

图片源自中国平安2019年业绩说明会材料

从更大的图景看,这些明星子公司并非各自为战,平安将其划入“五大生态圈”版图,金融生态圈、医疗生态圈、汽车生态圈、房产生态圈和智慧城市生态圈“五大生态”在平安的体系中扮演着搭建场景、提供流量入口的关键角色。

平安方面曾以汽车之家公开示例平安的多生态之间的互动:平安收购的汽车之家是很多年轻消费者的买车入口,平安银行透过汽车之家的入口,转化了很多年轻的消费者,在平安之家汽车平台上,一天产生的信用卡申请量超过5000名。

这只是一个开始。通过业务协同,平安各生态圈的客户正在转化为金融客户,平安第三步规划中的“生态赋能金融”正变成现实。

截至2019年年末,平安集团的个人客户数超 2 亿,较年初增长11.2%。新增的3657万客户中,40.7%的客户为来自平安五大生态圈的互联网用户。

客户交叉渗透的程度也在提高。截至2019年年末,平安集团7371万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较年初增长19.3%,在整体客户中占比达36.8%,占比较年初上升2.5个百分点。

“目前平安拥有5.16亿互联网用户,其中有3.4亿互联网用户还没有购买平安的金融产品,互联网用户还有着巨大转换潜力,我们将会继续加强转化。”陈心颖表示。

图片源自中国平安2019年年报

科技输出驱动平安生态逐渐成熟,反过来生态也为平安的金融业务带来了客户和服务拓展的更多可能性,这使平安区别于其他常规运用技术的金融企业,成为科技运用领域的“模范生”。

陈心颖在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平安未来将对处于设立平台、积累流量及数据两个阶段的公司而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涵盖的具体业务包括壹帐通,医疗产业的好医生、医保科技、智慧医疗,以及跟企业息息相关的智慧城市业务。

科技“战疫”履行保险使命,智慧扶贫服务国计民生

从更加实际的视角出发,持之以恒的耕耘如今正为平安带来可切实感知的回报,陈心颖将其总结为“一提两降”,即提效率、降成本、降风控。

从提高效能的角度看,AI零售银行全年新增发卡量1430万张,近90%通过AI自动审批;代理人AI面试减少了人工面试时长超68万小时,代理人平均绩优养成时间预计从36个月缩短至15个月;产险的AI图片定损和精准客户画像技术实现了后台零人工的作业模式,案均赔付完成时间缩短至168秒。

在成本管控方面,平安产险利用智能机器人、OCR等技术,询报价、录单、批改、打印、配送等环节实现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累计节省成本约1亿元;平安打造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银行、保险等领域,累计服务量超过2亿次,节省了5000万元的成本;AI筛选代理人技术对平安人寿13个月留存人员的识别率达95%,节约了财务成本约6.3亿元。

AI贷后管理和对公风险预警平台则成为了平安可靠的风险“守门人”。全年,平安对公风险预警平台进行了超3000次的预警,涉及敞口金额近200万元;AI贷后管理助力平安人均管理贷款规模较年初增32%至5400万元。

科技结合平安丰富的场景和数据,为其挖筑了一条别于同业的“护城河”。但平安并未止步于此,马明哲表示,将不断丰富科技业务的应用场景,服务国计民生。

运用高新科技渗透“三村扶贫工程”,平安成为科技扶贫、智慧扶贫的典范,其打造的“智慧农业生态项目” 还荣获工信部中国区块链开发大赛最佳应用奖。据悉,该项目以区块链、卫星遥感、智能识别、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电商平台”,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地方特色农业提品质、创品牌、降成本、增收益,逐步形成长效支柱优势产业。

在打造健康乡村方面,好医生村医版 APP依托平安的医疗与科技资源,“云链接”各地优质诊疗资源,让村医与上级医院专家随时远程会诊、重症病人及时转诊。APP内设的“智能助手”对接平安好医生智能问诊系统,在“智能导诊+专业医师”的辅助下,提升村医初诊准确率。

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方面,中国平安开发的三村晖 APP 线上智慧教育平台基于AI、大数据的科技优势,统筹了优质师资资源,共享全国名师课程,提供教师线上培训和远程支教, 打造“双师课堂”与“三点半素质课堂”,以科技的力量为教育赋能,让优质教育资源一触即达, 全面提升偏远地区教育水平。

今年以来,随着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发酵,平安的科技实力得以 “亮相”台前,再次担起重任。

内部赋能方面,智慧办公 “利器” 高效保障内部运营,全流程线上化服务90万人寿保险客户春节期间续保;客户服务方面,“好车主” APP在疫情期间仍为千万客户提供全方位、线上化的车险服务 ;此外,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在线提款,获得方便快捷的融资服务,以缓解临时性资金需求。

图片源自网络

平安的医疗科技则有效减轻了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压力。为加快确诊速度,平安移动CT影像车先后开往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江汉方舱医院,为疑似病患提供CT检测服务。据介绍,CT影像车一天至少可以采集200个影像,3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个病例的影像采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疫情重灾区的救援压力、增加了定点医院的病患流转率。

移动CT影像车还搭载了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自主研发的远程影像医疗平台“平安好影像”,主要是为合作医疗机构提供移动影像医疗服务,包括远程阅片、远程会诊、影像托管、云PACS、医生平台等功能。据悉,2019年,该平台累计实现线上订单近20万,服务全国超过400家医疗机构。

此外,智慧医疗打造的"全国新型肺炎疫情实时动态",已在湖北省、北京市、广东省等地80多个官方新媒体平台上线,为市民在线提供疫情自诊、疫情问答、心理咨询等服务。平安智慧城市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手段,助力政府防疫工作。

马明哲表示,“疫情危急关头,是我们履行天职的关键时刻。我们也将切实履行保险使命,发挥我们这些年累积的医疗科技方面的独特能力,在抗击疫情,保障经济安全运行及服务社会民生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稿源/搜狐财经 作者/佟亚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